昏君为什么无耻?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人民和国家利益之上

易文爱历史 2024-05-25 03:30:30

自古以来,昏君都是很无耻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人民和国家利益之上!比如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就是这样一个无耻的昏君,他庆幸北宋亡国,否则怎能轮到自己当皇帝?

高宗赵构(剧照)

公元1127年1月,昏聩无能的宋钦宗赵桓没能保住都城汴京,金军破城后,于4月俘虏徽钦二帝北返,在金军押送的长长的俘虏队伍里,也包括了此前被宋钦宗赵桓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的母亲韦贤妃和赵构的妃子邢氏,一路上,北宋君臣、妃嫔任由金兵凌辱。北宋名将张叔夜不愿以俘虏身份离开大宋而自杀身亡,礼部侍郎李若水痛骂金人而被乱棒打死。

担任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闻听徽钦二帝等君臣嫔妃尽数被金军押送退出汴京北返,只是大哭一场,做出要立刻进军应天府,以从金人设立的伪政权张邦昌手中夺回汴京的准备。力主抗金的宗泽急忙进言,认为金军此番北返携带大量俘虏和财物,行动迟缓,大元帅只要速率大军北上截击金军,就必能大败金军,夺回徽钦二帝等北宋君臣、妃嫔。

但赵构不理宗泽的建议,率军从济州南进至应天府。宗泽无奈,只好率孤军北上截击金军,但敌众己寡,压根不能打败金军,就更别提夺回徽钦二帝了。汴京城里的伪政权“大楚皇帝”听到赵构已经率军至应天府,大楚朝臣们都吓得作鸟兽散,大楚的兵卒百姓也几乎跑了个精光,汴京城差不多变成了一座空城。

此时,北宋覆亡,新的政权又没有成立,各地领兵的将军趁机拥兵自重,纷纷称霸一方。各地豪强也趁机起兵,攻城掠地,互相残杀,忙得不亦乐乎。见天下陷入混乱之中,宗泽再次进言,为使天下安宁,万民有主,康王应速登大位!这话说到赵构心坎里去了,他自自告奋勇前往金军大营充当人质以来,梦寐以求的,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吗?

如果说宗泽进言要赵构速登大位是为了天下安宁,那么黄潜善、汪伯彦之流也争相上书恳请赵构速登大位,则是名为“以安天下”,实为向赵构邀功争宠,伺机攫取高位而已。恰在此时,西北军刘光世、王襄和韩世忠等将领都领兵进至应天府,争相拥戴赵构,这么一来,赵构实力大增,麾下的兵马一下子就多达十五六万之众了。

张邦昌也识趣地把北宋被废的元祐皇后(哲宗皇帝赵煦的皇后)请至宫中垂帘听政,再自去帝号,退居左相,又将皇帝玉玺送至应天府,以此向赵构表忠心。赵构亲手接过玉玺,大哭一番,然后命众文武官员分头为他登基大典做准备。不久,以元祐皇后的名义昭告天下,命赵构继宋朝大统。5月初,赵构在应天府正式登上皇帝大位,这就是宋高宗。

赵构坐上皇帝宝座后,接连下了数道诏令,大赦天下,张邦昌等所有曾经投靠并效力金国的大宋朝臣,全都免罪,并把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张邦昌官居太保,参决朝廷军国大事;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总领政事;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参决朝廷政事;汪伯彦为同知枢密事,担任执掌兵马调度之事的最高军事长官;黄汪二人还兼御营司正副使。

汴京之围(油画)

宗泽为开封府尹,汴京留守;刘光世为御营司提举一切事务,主管日常事务;御营司下统前、左、右、中、后5军,张俊、韩世忠、苗傅、吴湛、刘正彦分任5军统制。赵构又从各军精选了数千勇士,组成前后两军的侍卫军,前军拱卫赵构自己,由其母韦贤妃亲弟韦渊任前军统制,后军护卫内宫妃嫔,其宠妃吴氏父亲吴近担任后军统制。

宗泽接到诏令,迅速率兵进驻汴京,忙着运粮济民、安抚人心,整肃街市、守护宗庙内宫,忠心耿耿。李纲赶至应天府,与赵构相见,君臣百感交集,相顾涕下。李纲当即提出治国“十策”,要高宗坚决抗金并严惩曾经投降金人的奸臣,并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再整顿兵备,募兵买马,还都汴京,以图振兴大宋,北伐金国,迎回徽钦二帝。

高宗好不容易到手的皇帝宝座,李纲的“十策”听上去的确令人振奋,但一听到最终要迎回徽钦二帝,无异于拿着匕首,直接捅进了高宗的肺管子里去了。眼下,他初登大位,羽翼未丰,要想号令天下,还需要李纲这种天下最有名望的原朝中大臣担任宰相,以吸引和凝聚人心。所以,赵构表面上对李纲的“十策”很开心接受了,还下诏称赞李纲为社稷忠臣。

李纲趁热打铁,赶紧又请高宗下诏,设立河北招抚使司,由张所出任河北招抚使,统领河北义兵,抗击金军。赵构当即应允并立即照办。天下军民得知,无不欢欣鼓舞,都说大宋有了明君贤相,中兴指日可待了!宗泽也非常兴奋,接连上奏,请高宗速还汴京。宗泽所奏之事,高宗无一例外地下诏大加赞赏,但没有正面答复。

几天后,突然从御营中传出消息,说高宗将巡幸襄阳、未央和长安三州。应天府军民闻讯人心大哗,群情激奋,都说高宗如果巡幸此三州,就是误国害民!宗泽和李纲都先后求见高宗,并当面劝谏,希望高宗能收回成命,但遗憾的是,高宗根本不听宗泽和李刚的劝谏,仍然一意南巡。应天府军民群情激奋,大失所望,纷纷传言黄潜善和汪伯彦就是奸臣。

传言说黄潜善和汪伯彦将祸害大宋国破家亡,不少军民相约起事想要诛杀他们。黄潜善和汪伯彦惊恐不已,一面派兵日夜严加保护宅院,一面催促高宗尽快南巡。应天府兵变传言四处流传,一时人人自危。应天府衙临时改成了皇帝行宫,高宗在皇帝行宫中悠闲自得,领着宠妃潘氏和吴氏,在数十名太监宫女的簇拥中惬意地在内院后花园观花赏柳。

这个行宫虽然远比不上原来的皇宫,但正当青春年少的高宗,有最宠爱的潘氏和吴氏两个妃子陪伴左右,倒也颇为满足。这就得感谢兵马副元帅汪伯彦,当初趁金兵还没有合围汴京的时候,派人悄悄把潘氏和吴氏从汴京接到了高宗的身边。另一位兵马副元帅黄潜善则给潘氏和吴氏送上了大批珠宝和彩缎衣料,使得她们俩能最完美地在高宗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韵。

靖康之耻(油画)

高宗对汪伯彦和黄潜善极为满意,虽然还没有把他们看为忠臣,但内心已经把他们视为恭顺之臣。在高宗看来,身处乱世之中,臣子只要对皇上恭顺就足够了。正当高宗心里正在胡乱感慨的时候,贴身太监蓝珪急匆匆进来跪禀,宗室赵士珏父子从北边逃回来,请求面见皇上,赵士珏父子一进来就跪在地上向高宗哭诉他们在被押往金国的路上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尤其是离金国越来越近的时候,许多亲王或宗室子弟走得稍慢就会遭到鞭打,一些体质较弱的亲王和宗室子弟不是被鞭打致死,就是被活活累死了。高宗听了他们的哭诉,得知金人对大宋皇族比对待奴隶都不如,内心非常愤怒,甚至蹦出了“有朝一日兵强马壮,一定要灭了金国”的想法。但这个时候,内心突然又窜出另外一个声音,严厉警告他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高宗想起了自己已经是大宋皇帝、万民之主。如今天下大乱,有多少奸恶之徒都在虎视眈眈窥伺他的皇位,而金人又比猛虎还要凶残,稍有不慎,不但皇位难保,甚至连性命都堪忧,大宋社稷也将不复存在。他在内心祈祷,希望上天有灵,体谅他的一片苦心,并不是他不救父母兄弟,不救宗氏子弟,实在是因为他身为大宋天子,应该以保存大宋社稷为第一要事。

当高宗听赵士珏父子说信王赵榛也从金人手里逃脱,被河北义兵引入五马山寨中,而且已经聚集了10余万义兵,河北各路义军还在源源不断前往五马山中,他大吃一惊。高宗是赵佶的第9个儿子,而赵榛是赵佶的第18个儿子,颇受赵佶宠爱。从身份上来说,他与高宗一般尊贵,如果有狂妄之徒拥戴赵榛,那就对他的皇位产生了巨大威胁,他岂能容忍?

高宗命赵榛父子退下,马上召来韦渊和吴近,决定从他们俩掌握的前军和后军当中划出一些兵卒组成中军,安置赵士珏做中军统制。以后凡近支的宗室子弟,高宗都打算把他们召到身边作出安排,再也不放他们出去。这样可以杜绝被奸恶之徒利用宗室子弟作乱,威胁他的皇位。包括韦渊和吴近这样的外戚,他也不打算放他们出去,因为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高宗想到了,如果派人去河北招抚赵榛,一定能够使五马山中十余万义兵为他所用,到那时候,他只要提兵北上,就能对金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有可能一举灭亡金国。但他又马上提醒自己,绝不可以冒险,金人兵强马壮,连大辽都为其所灭。我大宋残破之军又岂会是金人的对手?可是想到了不灭金人,母亲和爱妃就一直被金人折磨,永远回不来,又心有不甘。

想来想去,犹豫不决,高宗想了许久,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别说金人难敌,就算是能敌,朕也绝不轻易动兵,万一战败,只怕朕会死无葬身之地。就算侥幸战胜金人,果真迎回徽钦二帝,朕又有什么好处,难道一国还能同时共存三个皇帝?若非天意亡了北宋,使得赵氏皇族尽数北迁,只怕朕终了一生也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亲王,怎么有机会登上皇帝大位?

宗泽(剧照)

从高宗赵构的种种表现来看,说他是个无耻的昏君一点儿都不过分:之前,他明明手握近10万兵马,有能力解了汴京之围,却故意不发兵,以致酿成“靖康之耻”;之后,他手里聚集的兵马多达十五六万,却想着万一兵败,自己啥都没有了。就算是胜利,迎回徽钦二帝就必然威胁他的皇位。所以,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会庆幸北宋亡国!

0 阅读:0

易文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