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一系列过程,到了大学终于是自学的开始,也是学不懂的开始。
学不懂的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方面是科目跨度太大,之前接触的少,也比较难;另一方面就是老师照着PPT念,也不做啥解读,真就硬讲,然后遇到期中期末就感觉很难受(主要还是看老师有没有透题)。
这个时候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但一码归一码,很多人上大学之前天天倡导自学好,学校限制自己太多,如果让自己自学多厉害,结果到了大学被现实打回原形,发现自己自学真不行。
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这就是自控力差,拖延症,因为没有那个环境了!
错了,这不是最本质的原因,虽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如何高效自学,我们就要知道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当然是为了学知识。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服务实践。
第一个概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不论我们学什么学科,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
那认识要从哪里来?
有人就说了,自学啊。
但自学也要有东西吧?什么东西?知识啊。
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没什么,知识不是谁都懂吗,那为什么自学还总是学不起来呢?
这里引入第二个概念,认识来源于实践。
自学学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实践。
高中以及之前的教育,老师都已经把所有该实践的东西替你走了一遍,并且要求大家一遍遍地过题海战术,有些人还不理解老师,说你这么做不对,不能刷题。
那高考是考什么?可不就是考题目吗?那题目怎么来的?刷啊!
同样一个概念,你理解的和出题人理解的未必一样。刷题的目的,就是一步步改变你的认知,向出题人靠近。
你的最终目的就是把高考题做对,所以你要一遍遍用题目来检验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几分像出题人。
当然题海战术也不是无脑刷的,我前面的文章也已经说过了。
讲到这里,有些人就醒悟了,而有些人会认为,原来是要叫我刷题啊,我这就去刷。
所以这就是实践上的差别。
只要到了高中以后,任何人都需要转变观念,知道自己学习是学自己的,不是学别人的,并且要明白学习的目的。
举个例子,如果我自学是为了过大学期末考,我该怎么做?
我不是买参考书,也不是无脑刷题,一直练课本摸概念。
我应该找学长学姐问一下有没有往年的期末卷子(对于死活不透题的老师),顺便上课认真听和老师搞好关系:
一是很多老师上课完全不按书本上的来,只按自己做的PPT(也可能是上网直接搬的)。
二是老师有拓展甚至联系现实的就是重要考点,其他的可能会考但并不重要。
三是如果可以老师会在临近期末时透露考点(有些会让其他老师混着出,所以最好广交友,顺便拿一下其他班的考点)。
四是搞好关系,只要步骤不完全,你上课给老师留下坏印象或者老师查人时没签到,那么一道十分的题你明明可以拿九分他就是给你一分(也有可能交叉改卷)。
这就是大学期末考和高考以及平时月考的不同之处。
比起这个,你认为刷题还重要吗?你首先知道该刷什么题,这才是根本。
再说说其他情况。
假设我学习这个东西是为了考研或者考公,那么我的首选当然是先买相关的参考书,然后实地去考一次看看,体验一下。
假设我学习是为了工作,那么我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去实习,然后被老板骂一顿,根据他骂我的点判断出我该学什么。
所以要明白一件事,你自学的形式并没有固定格式,而是要以最终目标判断自学的方法。
如果目标是做题那就刷题,目标是工作那就实习。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学习对找工作没有一点帮助,那是这些人蠢。
学习对找工作有没有帮助?有!且至少有三点帮助。
1.你可以直接去做该门学科的老师。
2.你可以找只有该专业毕业才能干的工作。
3.它帮你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告诉你这条路走不通。不要说这点是无用的,如果每个人都不用排除错误,那就全都是成功人士了。
以上是高效自学的基础,得先明白这两个东西。你不能说自己的目标是工作,但是因为你十几年的经验告诉你要刷题,然后就认为刷题就可以解决工作问题,或者是刷题就能解决大学期末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
讲到这很多人也明白了自学的基础了,那接下来讲讲上层建筑。
自学的上层建筑,就是思维体系。
在高中之前,找出思维体系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很简单,因为课本帮你找好了,老师帮你找好了,并且你的实践对得上你的最终目标。
虽然有了思维体系确实能让你更进一步。
思维体系体现在高中及之前就是课本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等。
这些标题帮你建立起了一个学科框架,给了你前进的方向,告诉你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而想要高效自学,思维体系十分关键。
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讲人话就是,你要根据实践决定使用哪套或是更改思维体系,然后根据这套思维体系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践,重复以上步骤。
如果是自学,中间这个环节会分为三步:使用或修正思维体系,根据思维体系判断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知。
思维体系是自省的关键。
如果没有思维体系,你即便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你也没办法很好地进行修改。
举例,如果学画画,也许你画得并不好,你自己也看得出来画得不好,但你不知道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即使知道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改,下一幅画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这就是思维体系欠缺造成的。
如果有了思维体系,他的思考流程是这样的:画画的能力维度(思维体系)分为形准、线条、结构、透视、光影、色彩、质感这几个部分。那我的画,具体是在哪一个部分出现了问题,还是我明白我所有的部分都存在问题,但哪个部分出现的问题最突出,我更应该优先解决哪个部分的问题。
当然,很多人到了这个地步会想起一句话,就是老师总是叫我们要问具体的问题。
这就是关键。你成绩不好,你不能跟老师说我怎样才能成绩好?
你要先问自己,成绩好怎么好?是分数对吧?
那分数怎么提高?是哪门学科最好提?
这门学科里,哪个模块最好提?
这个模块里,包含了哪些题型?
这些题型,涉及哪些概念?
这些概念,怎么加深理解?
最后一步,就是具体的问题。
但你要明白一件事,这是在大家都深耕的高考领域。如果是在一个全新的自学领域,那么普通人大概率会卡在模块环节就无法靠自己再深入。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思维体系。
得知思维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两种:
1.找网上业内大牛的思维体系,或者是看他们的文章和视频自己总结
2.找身边的业内人士咨询(越复杂的学科越适用)
当然,思维体系只是最高效的办法,也有无脑一点的办法。
就是找个一起学习的竞争对手。
人与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在你看来他一定会犯很多错误。虽然这些错误不起眼,但大部分你也会有,只是自己没法发现。
并且,有关不懂的问题你们也可以相互讨论,会有更好的结果。
如果是竞技方面的就更合适了。
比如游戏,如果你觉得对手比你厉害,你就可以在结束之后回想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不会打某个角色,那你就使用那个角色,一来可以了解这个角色使用者的心理,二来可以把应对这个角色的问题交给你的对手来处理,如果对手一直处理不了,那你就把这个角色一直用下去;如果对手会处理,那你下次遇到这个角色就使用他的应对方法(虽然会涉及熟练度的问题),再看看这时的对手会怎么做,如此往复。
通过制定目标+确定思维体系+实践训练的方法,就是自学上手新学科最高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