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善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你还会坚持善良吗?

听百姓哲说 2024-02-24 01:38:22

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是认知上出了问题,善良如果图回报,那就没有善良之说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善良的内涵里,是没有回报的含义的。对善良的描述是“不以善小而为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善良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是做人的基本人品。也就是基本的个人修为,是一种自我修养的道德行为。

中国古典文化中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不是有意地回报。而是日常你接触的人或交往人,当你遇到困难和难处的时候,得到他人相助,困难得以度过,难处得以解决。其对方并不是有意回报你,而是他们本身就有这种品质,不妨回忆一个,你是不是曾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曾经帮助过他,就误认为这是一种因果回报,是不准确的。

反之,恶有恶报,一个人经常作恶,或者与品行不好的为伍,肯定恶果总是如影随形,我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同事,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办法,与他们保持距离,但从不得罪他们,这可能就是中国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吧。

中国向来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善良的人与善良的人具有相互天然的影响力。这种力,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有科学依据的,那是量子纠缠。因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粒子聚合运动量子态。当然也包括人这种物质构成。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了。

如果一个人具有善良基因的量子态,有相同善良基因的量子态的另一个人就会产生纠缠,就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感到得到回报。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在帮助人方面,从来不知道拒绝。80年代初,我在最艰苦的铁路沿线工作的时候,所在的铁路地区只有一个简陋的卫生所,医疗条件极差。

记得有一天夜里,地区的广播喇叭里,急切地请求献血救人。我几乎想都没想,就到了卫生所。原来是供应站的一位员工,因胃出血需要抢救。当时,供应站倒是去了几个,看起来身体不太好。验血的时候果然都不合格,我和另一个年轻人的验血合格。当时需用血量太大,没办法,一次抽了我400毫升的血。那时的生活条件太差,营养都跟不上。抽完血后,我的头有点晕了。病人转危为安了,供应站的领导和病人对我非常感激,请求上级给我特批了几公斤羊肉,和十几袋奶粉。那可是当时极其稀缺的东西,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当时,我的同事们,有的家里有病人,有的孩子营养不良。他们找到我,看能不能帮助他们一下。我几乎就没有考虑,就把羊肉和奶粉,给他们分了分。

这下可好了,我的身体出现了体虚的症状了,没办法。就回家休养了十几天,一个月后才慢慢恢复。

平时,遇到同事找别人帮忙,别人推托,他们就找我,我好像就不知道拒绝,再难也想办法。

后来,我从沿线极端艰苦的地区,往乌市调转,在当时调回乌市,在单位可是天大的事,几乎是不可能办成的事,我竟然办成了。后来,这回忆了一下,如果在调转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设卡,几乎不可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想那些同事,肯定是诚心地帮助我了。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回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当我遇到难事,需要办的时候, 不但我周边的人和亲人,连我本人也不相信能成的事,竟然成了。难道是命好吗。不是,与人的善良的品行有关系,与平时积累的善因有关系。

所以,我这人从来不相信有的人命好,我认为命好也是一个修为的结果。

我的处事风格,往往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傻子才做的事。我却对我做的事,我行我素,没有觉察。我想这也可能就是修为吧。

我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善良是一种人的潜意识,也是基因,家风,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的,习惯性的日常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能有回报意识的。如果有回报意识,善因和善果就会消失、归零不复存在。神奇的是,这种现象与量子态的双缝试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当观察和不观察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0 阅读:0

听百姓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