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上午,43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骨乘坐专机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并顺利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降落。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替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能够得以回归故土而感到欣慰。
然而,当家住江苏省太仓市的八旬老人仇永生在看过这则新闻之后,竟然痛哭不已。
子女们见状则纷纷上前安慰,毕竟父亲当年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难免触景生情。
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无论怎么劝说,仇永生悲痛的情绪并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直到许久之后才哽咽着呢喃道:“我对不起她……当年我把她丢在了朝鲜,整整63年了啊……”
经过子女们的一再询问之后,他们才终于明白,父亲口中的那个“她”名叫王维洁,两人曾经是同学、一同参加了抗美援朝。
那么,为什么仇永生老人在提到这位老同学、老战友时,却痛哭流涕呢?
而他的那番哭诉又是什么意思呢?两人在朝鲜究竟发生过怎样不为人知的经历?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开始说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原本是南北朝鲜之间的内部事务,其他国家本无权干涉。
然而,令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的是,战火燃起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竟悍然发布军令,要求驻扎在日本的远东空军进入半岛领空,协助韩国作战。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接下来的极短时间内,杜鲁门又做出一系列动作,企图搅乱整个东亚地区的形势。
他先是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又紧急召开联合国会议,决定成立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并在麦克阿瑟的带领下登陆朝鲜半岛。
在美国宣布干涉朝鲜半岛事务之初,拥有远见卓识的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就多次指责过此番不义之举,并且抽调四野的13兵团、以及第42军和三个炮兵师,组成东北边防军,就是防止美军一旦登陆朝鲜半岛,会对我国的边境产生威胁。
而眼下,“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并且多次派遣轰炸机侵扰我国东北地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于是在10月8日这天,毛主席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一项重大的军事决定,那便是志愿军入朝、抗击美国侵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几个月前,正在黄渡师范学校读书的仇永生、王维洁刚刚入伍。
当时,解放军第20军进驻太仓,并开始在下属的各个乡镇设立招兵办,而第20军89师267团的招兵办就设立在两人的家乡新塘镇。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仇永生、王维洁便结伴报了名,不久后便被分配到团部的政工组负责宣传工作。
而短短几个月后,朝鲜战争便爆发了,第20军也接到命令,紧急前往山东接受整训,并在11月8日赴朝作战。
部队开拔的前一刻,父母的来信也送到了二人的手中,字里行间全都是劝说,内容却也是大同小异。
战场上太危险了,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甚至还会付出生命……
异国他乡条件太差,吃不好住不好……
这种种理由,并没能动摇二人的信念,他们最终还是给父母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的孩子是不会被困难打倒的,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勇敢地跨过去……”
在寄出这封信后,仇永生、王维洁便和其他战友们一起,踏上了火车。
朝鲜战场的环境确实比他们想象中要难熬得多,由于准备仓促,再加上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战士们抵达朝鲜之后,只能穿着单薄的秋衣过冬,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就算是成年男子都难以支撑,更何况只有17岁的王维洁。
为了鼓舞战士们的士气,王维洁特意找来一块铁皮,费了半天劲才卷成一个圆锥筒的模样。
看到这一幕,仇永生很是不解,连忙问道:“你摆弄这么一块铁片片干什么?”
王维洁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活蹦乱跳地跑到旁边的一处小沙堆上,将那块铁皮卷成的圆锥筒放到嘴边。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队伍出发要上前线,一心一意去打仗,后方的事情别挂在心间,别挂在心间。放心吧别挂牵,真金不怕火来炼,绳索刀斧摆在眼前,也难也难动我的心半点……”
婉转动听的歌声响起,令原本还不明所以的仇永生眼前一亮。
“嘿,我听出来了,这是《刘胡兰》的歌词”。
原来,王维洁之所以要弄这么一块铁皮,就是想做一个喇叭,这样自己的歌声就能变得更大、传得更远,让更多的战士们听到。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只要是部队行军、或者临时休息的时候,王维洁总是会唱上那么一段。
原本还筋疲力竭的将士们听到如此优美的歌声,瞬时间也都忘了身上的疲惫,大踏步地迈着步子朝下一个集合点前进。
他们还给王维洁起了个亲切的昵称:“小百灵”。
只要是听到歌声响起,267团的将士们脸上便会露出甜蜜的笑容,一个劲儿地夸赞道:“‘小百灵’又在给我们加油打气呢,前面的快着点,后边的跟上别掉队,可不能辜负了‘小百灵’的一片心意”。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了。
此时的美军通过侦查发现,志愿军的武器辎重十分落后,而且后勤补给线并不能保证充分的供应,以至于士兵们只能靠两条腿来行军、机动性差得很,身上衣着十分单薄,根本不可能扛得住这漫长的冬季。
于是,狂妄的麦克阿瑟当即下达命令,派遣空军部队炸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阻挠志愿军后续部队继续渡江,随后又安排第10军经长津湖向西进发、第8军经清川江北上,并计划在武坪里一带会合,从东西两面围堵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麦克阿瑟的小伎俩很快就被彭德怀识破,在经过周密的研究后,决定派遣第20军、26军、27军前往长津湖,阻挠美第10军。
当20军将士们接到命令,马不停蹄地奔赴长津湖时,一条宽阔的河流却拦住了去路。
虽然当时是冬天,气温极低,但奈何河水太过湍急,除了岸边结了窄窄的一层冰床之外,中间数百米的河面上全都是刺骨的冰水。
此时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绕行上百公里,从下游的桥梁过河,可那样太耗费时间了,在战场上、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能耽搁。
那么只剩下第二种选择,那就是趟过这冰凉刺骨的河水。
“将士们,趟水过河!”
随着军长张翼翔一声令下,20军的十余万将士们纷纷卷起裤腿,毫不迟疑地便踏进了河中。
男性战士还好,他们个子高、河水最多也就到腰间。
王维洁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她长得小巧玲珑、个头矮一些,刚一下去河水就淹没到了胸口,越往河中央走便越深一些,不一会儿的功夫河水就快要淹过脖子。
冰凉的河水不断地朝她拍打过来,稍有不慎就会摔倒。
渐渐地,她开始觉得呼吸有些困难,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
等到王维洁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躺在河对岸的沙滩上,一旁还燃着一堆篝火。
她艰难地撑起身体,一旁的仇永生和几个战友这才发觉,连忙说道:“你站不住了都不喊一声。要不是我们发现你不见了,恐怕你就留在这条河里了”。
听到这番话,王维洁这才委屈地说道:“给你们添麻烦了……”紧接着泪水便涌了出来。
见此情形,战友们明白她这是误会了其中的意思,连忙上前解释道:“我们不是埋怨你,更不是嫌弃,就是担心而已”。
而仇永生则开着玩笑说道:“要是‘小百灵’真掉进水里,我们上哪去听那么好听的歌呦”。
此言一出,众人哈哈大笑,而王维洁也被逗乐了,破涕为笑起来。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志愿军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意志,在经过短暂的休整过后,便继续紧急行军,终于抵达了长津湖预定位置。
11月27日,战斗正式打响,敌人的战斗机肆无忌惮地在长津湖上空盘旋,投下一枚又一枚凝固汽油弹。
而志愿军战士们辛苦构筑的防御工事,根本拦不下敌人坦克的碾压。
看着敌人的步兵龟缩在坦克的后方,朝着阵地冲来,志愿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纷纷抱起炸药包便冲向他们。
长津湖战役从开始之初便是惨烈的,前一批伤员刚刚被抬到后方医院,新的一批伤员又被送了过来,医护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而王维洁便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安置伤员的工作,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她艰难地抬着担架、在战场上来回穿梭,就算是手掌磨破了皮、脚上长出一个个水泡,也绝不喊疼。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战斗中,王维洁不知在前线阵地和后方医院折返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因为筋疲力竭而瘫倒在地。
她只记得,当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围在一起庆祝胜利的那一刻,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瞬间被这份喜悦所替代。
而在不久之后的表彰大会上,王维洁收到了志愿军总司令部的表彰,荣获三等功一次。
可惜的是,就在第二年的春天,王维洁因为极度严寒、再加上积劳成疾病倒了。
为了不给战友们添麻烦,她拒绝躺上担架,并且一再坚持道:“我只是有些感冒而已,等过两天就好了,不用管我……”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王维洁的病情非但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越发严重起来。
她的额头滚烫、浑身打着摆子、神志也变得不清楚。
仇永生永远记得,那是1951年5月24日下午,天空飘零着濛濛细雨,自己跟随队伍到周边的山区警戒,等到返回营地之后,发现王维洁脸色惨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帐篷里。
看到这一幕,仇永生心头一惊,连忙跑过去呼喊起来。
刚开始只是小声的呼喊,接着便是声嘶力竭的吼叫,可无论如何,王维洁却没有丝毫的反应,只是眼睛微眯着看向自己。
“水,快拿点热水来!”
这时,仇永生才朝着帐篷外吼了起来,可等到战友把水壶拿来后,他试了几次,都没能给王维洁喂进去一滴水。
仇永生哭了,撕心裂肺地无声痛哭起来。
他明白,这位老同学、老战友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己已经回天乏术。
可仇永生还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整整一夜守在王维洁的身旁,直到第二天下午,她的身体已经由内而外透出一股冰凉之意,仇永生才最终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他们无法将王维洁的遗体运回家乡,只能选择就地安葬。
仇永生便从医院里借来一块白布,小心翼翼地盖在王维洁的身上,经过简单的悼念之后,便和另外两位战友安葬在了附近的一处山沟里。
为了防止王维洁牺牲后还被敌人搅得不得安宁,仇永生特地把坑挖得深一些。
1953年7月27日,随着停战协议的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仇永生也跟随部队回到了家乡。
转眼之间,60多年光阴转瞬即逝,随着仇永生年纪越长,昔日的种种经历也逐渐模糊起来,可唯独“王维洁”这个名字,始终印刻在他的脑海之中。
直到2014年初,43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骨被妥善送回国内的消息传出后,仇永生看着电视机上的片段时,再也抑制不住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情绪。
“我对不起她……当年我把她扔在了朝鲜,整整63年了啊……”
由于时隔多年,再加上身处异国他乡,对当地环境不了解,当初安葬王维洁烈士的详细地点,仇永生老人早已记不清楚了。
看着其他烈士的遗骨得以回归故土,他的心中满是自责:“要是我能记得清楚一些,‘小百灵’现在也能回家了,我对不起她……”
当然,这并不能认定就是仇永生老人的过错。
毛主席曾经也说过这样一番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相信王维洁烈士在异国他乡,得知如今的祖国繁荣富强,必定也是欣慰的。
用户17xxx0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