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当于如今什么学历?说出来可别不信,别被电视剧误导了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12-15 03:20:49

前言

每当提到秀才的时候大家的脑海中总是会涌现出一个穷困潦倒的形象,因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给我们所展现的秀才都是一副穷酸样,是以才会有“穷酸秀才”这样的词语出现。

但实际上的秀才可不是这样,不要被影视作品误导了,在封建王朝中你要是考上了秀才那也是高级知识分子,那要是放在今天,秀才会是什么样的学历呢?

一、特权阶级

《武林外传》当年也是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秀才”的生活也切实地被大家熟知,虽说是一个秀才接受过教育,但他只能去客栈中当账房先生,并且一个月的工钱也是少得可怜,只有两钱银子,完全不够他花销的。

那为什么人们挤破头也想要考取秀才,就像是鲁迅文章中的孔乙己一样,他的一生也是极具悲情色彩的穷尽一生都在为那个目标努力。实际上孔乙己的状态才是封建王朝中的常态,在《武林外传》中对于秀才的描写是有一些有失偏颇的。

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阶级不平等,这也是他被推翻的原因之一,在封建社会中有太多的特权阶级,其中最低的一层就是秀才了。这也就表示在封建王朝中要想实现人生和命运的改变,就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秀才。

这也是寒门子弟最快捷成为上层阶级的办法,没有被压制过的人是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只有体验过那样的生活才能知道,是以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想要考取功名,步入官场、升官发财。并且即使是他们没有办法成为大官成为京官,那他们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的。

只要是考中了秀才就能够得到很多特权,这些利益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首先就是免除赋税,税收也是压倒百姓的一座大山,百姓们一年才能挣多少钱,才能收多少粮食就这还要给朝廷一部分。

但你要是考中了秀才你就不用再支付这一笔巨大的钱粮了,对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其实单单这一点就已经能让很多人前仆后继了,还有很多。秀才的生活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百姓们在见到大官的时候都是要下跪的,但你要是考上了秀才就可以不用跪了,这也算是对于他身份的一种认可。众所周知在地方知县就是最大的官员了,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是归他管的,不过他们对秀才却没有这个权利。

即使是秀才犯错了根据他们的身份也没有资格随意处罚秀才,秀才就算是犯错了,但只要不是谋逆的大罪,大多都是轻拿轻放,朝廷也不会过多追究的。虽说大多必须要举人才能够入朝为官,但也总会有缺人的时候,此时即使是秀才他也能够入朝为官。

二、今天学历

在封建王朝中秀才完全是属于社会中上等,地位高也就表示着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秀才的。在这就要说说科举制了,这也是选择官员相对比较公平的一种手段了,是相对公平,但也不能说他是没有弊端的。

在封建王朝中科举考试也是很困难的,不是你学习过四书五经就能去考试的,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虽说不至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也差不了很多。就拿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来说,在清朝的考试中,一共有几十万人考试,但最终能考中的也不过就是两万人左右。

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并且和我们今天的高考不同,科举是有可能从中做手脚的,腐败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就像是上文所述的一样即使是这样,这是寒门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

是以要是将科举放在现在,那就应该是今天的高考,考中了成为秀才那就是今天的本科学历了。其实要是细看科举和高考也有相似的,都是要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能够脱颖而出。

但若是细看,科举比今天的高考应该还要更深一些,四书五经和相关历史典故都要精通,单单看学识的深浅的话,秀才相当于今天研究生水平。

研究生是更加注重学术的研究,并且其研究的水平也很深。更准确的说法是秀才和现代学历类比能到研究生的层次。还有一点是和今天的高考有区别的,那就录取率,科举考试因为困难程度大,所以录取的人数也少。

几十万人参加考试,最后被录取的才有只有两万人,放在今天那也是一个重点本科的难度,超过了一般本科。当然也正是因为难度大,所以其含金量也更高的,除了上文说到的那几个好处外,还有一点就是能够光耀门楣。

在封建王朝中考中秀才也是一人考上全家受益,不仅是他家,就连整个家族都因为他考中秀才而变得光荣。别的不说,就连娶妻都简单很多,只要有消息谁考上了秀才,媒婆第二天就上门给他说亲了。

三、物以稀为贵

在考中秀才后要是不想向上考,就能够凭借当前的身份办一个私塾教学生读书识字。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提到秀才心中都是满满的敬佩之情,大多孩子成长时都会有一个秀才当榜样。将孩子送到学院去学习就是期盼他能够考上秀才。

既然百姓们都尊重秀才为什么在民间还是会有“穷秀才”之说呢,根据他们的学术完全是能够脱颖而出的。然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随着考秀才的人越来越多,考中的秀才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秀才就不是一个稀罕物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就不会没有野心,这些秀才在考中后也想要谋取其他的出路,他们都会去到发达的城市发展或者是直接去到京城,渐渐地京城和大城市就开始秀才泛滥了。

即使是在偏远的小县城秀才依旧地位很高,但因为县城太过于偏远,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之下,他们的声音也很难被人所知道。在京城就不是这样的了,作为整个国家最发达的低分,他们的经济和文化也是最繁荣的。

在京城这么多的学子文人,一个秀才在这个很容易就被埋没了,是以就会给世人一个固有思想。有人会说这些人为什么不回家去,小县城的收入可能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有人说他们为什么不干一些别的生意。

先不说“士农工商”在封建王朝中商人是地位最低的,并且文人身上都是有傲骨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使是他们愿意放下心中的骄傲,读了几十年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从商的本钱和能力。

还有一个办法——继续考,这也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一种,毕竟秀才只是最低的一层,很多秀才都会去选择参加秋闱,要是考中了就能成为举人了。但考中秀才都已经如此困难了,举人就很不用说了,要是将秀才比喻是重点本科,那举人就是顶级那几所院校。

大家看看明清两朝考取举人的概率就知道了,根据后世学者的统计,举人的录取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结语

也不怪古人会得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无论是在地位还是在待遇上都是整个王朝中的佼佼者,即使不是进士不是举人就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就能实现逆袭了,这也能够看出古代阶级之间的不平等。

0 阅读:27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