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画派奠基人弘仁:白云深处一画僧,敢言天地是吾师

寓书喻画 2022-02-21 11:19:00

导语: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时世的艰难、个性的独特和经历的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弘仁的山水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成就,同时他将新安画派的走势推到极致,享誉画坛,影响深远。

弘仁与髡残、石涛和朱耷同为清初四僧。四僧中有两位朱姓皇族后裔——石涛(朱若极)和朱耷,不同于二人的遗民身份,也与髡残晚年忙于应酬权贵相异,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与尘世脱离得最为彻底。

他极少世俗社交,深居山野中,专注于绘画,俨然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就连石涛都膜拜口吻的称其是“风骨泠然”的高僧。

冷冷清清 孤高不群

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

弘仁俗名江韬,生于安徽歙县桃源坞,幼年时随父亲迁到杭州,在当地考上“杭州诸生”,成了秀才。可惜不久后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生活一下变得艰难起来。虽然秀才有政府发放的定额口粮,但这点粮食连他自己都不能果腹,遑论还要奉养母亲。

无奈之下,弘仁和母亲回到了歙县,靠砍柴和誊抄书稿补贴家用,过起了非常清苦的生活。同时拜当地的名儒汪无涯为师,研习五经,准备继续参加科考。这样的生活折磨之下,不久母亲也撒手人寰。

三十六岁,弘仁的世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比。首先,吴三桂投敌,满清铁骑突然入关南下,眨眼间势如破竹,兵临徽州城。整天沉迷于学习不可自拔的徽州士人们如梦初醒,纷纷起来组织抗清。名臣金声和其学生江天一也组织军队奋起抗击,弘仁因为痛恨异族的血腥残忍,于是积极响应,投身其中。

然而才到九月,徽州御史就投敌叛变,引清兵入城,金声及江天一被俘而亡。余下的抗清志士,南下投奔福建的唐王政权。在相公谭,弘仁和留守好友程守哭别,也踏上了千里遥途,但是等他辗转来到福建,南明小朝廷已经彻底灭亡。场面如此尴尬。无奈之下,弘仁跟着志士躲进了武夷山的天游峰。在天游峰,他遇到了古航道舟禅师。心灰意冷之下,他皈依佛门,法名弘仁。

出家后,弘仁云游各地,但参禅始终是弘仁的主要生活方式,他涵养深厚,每日挂瓢拽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弘仁在空寂与幽静中专心于绘画创作,将内心的万千造化通过对山水野趣的感悟,以笔墨的语言诉诸纸上。最终勾勒出来的是一个清俊、冷寂而又充满艺术灵性的画僧形象。

弘仁曾有诗云:

“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

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

画如其人 疏淡寒寂

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个性固然是其偏爱倪瓒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与具体的地域背景有密切关系。

弘仁作为新安画派的开路人,其画山水,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带皴,转折方硬,笔路清晰,干淡笔折带皴,画面简净峻峭。笔墨精谨,格局简约,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

弘仁出家为僧之后,沉醉于山水之中,沉醉于自然之中,追寻精神上的超脱。对于世俗反而并不看中,相比于富丽的山水,他更喜欢陡峭的松石。他的作品相当简洁,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相比倪瓒,他的画没有那么荒凉,多一些清新的感觉。

弘仁的山水画有空旷深遂之美,他在题画诗中云“古木鸣寒鸟,深山闻夜猿,唐句也。余偶抹此,虽无可状其意,而空远寥廊,老干刁调,或庶几似其岑寂耳。”

这种空寂、寒远之美,是弘仁绘画的主要特征,他后期的作品,多大片空勾,一笔不皴,显示出一种空间深度和空灵纯净、高洁峻雅的悠远意境。

和古代的很多山水画家一样,弘仁艺术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师法造化。他自己提出了“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口号,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主张在真山真水中寻求灵性,将山水之真性情通过笔墨表现出来。

弘仁爱梅,亦好画梅,存世花卉作品《松梅图卷》,全卷两段。前段以截取式构图绘虬曲古松与岩石,展示出弘仁仿倪之外的面貌。以迅疾的用笔写出松干松针,笔中墨和水的分量俱足,不似仿倪时的干枯用笔,石块用笔更为飞动,整体传达出一种苍劲有力的气象,可知弘仁取法并不局限于一家。后卷的梅花,构图虽简,却极富装饰意味,用笔较前段谨细。

师法自然 独辟蹊径

在弘仁的艺术经历与画作中,没有梵·高式的对于生命热爱的强烈宣泄,纤细的树木充满了脆弱和冷淡,整幅画甚至缺少了一些“空气”,不过这正是弘仁向我们展示的特有的生命意志。

《断崖流水图》

前景是一畦水洼,枯藤杂树翠竹交映其中,疏朗而空寂,数十步后过木桥,中景湖面曲折逶迤,水中有石,溪水跳荡击石,泠然有声。抬眼望,忽见一瀑飞流而下,其势甚急。这幅画作反映了弘仁山水画最典型的面貌。

《山水》

构图上参照了倪瓒的《秋亭嘉树图》,打破了传统山水画构图中重峦叠嶂、内容繁密、景象广阔的全景式构图法,而采取弃繁就简、平淡疏旷的单纯结构,在倪瓒图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整幅图虽着墨不多,却给人一种“疏处不见其缺,旷处不觉其空”的清新感觉。

《丰溪秋色图》

景物寥寥、简洁旷达、笔墨新秀、苍劲有力。树的组合辅以曲线穿插,产生静态的美。山石、树木均以线性水墨变化为主,没有过多的明暗和纵深感,使线性的皴法不规则,却又体现出整体划一和布局的完整,这是弘仁山水画的独到之处,也是弘仁深入大自然细致观察的结果。

《秋山双瀑》

恬淡静穆,厚重而不失空灵。线条细润圆劲,寓方于圆,转折处蓄势待发。浓淡干湿,徐疾畅涩,随形而异,随意而施。设色淡雅,若有若无之间而清韵自在。清逸幽淡之气溢于画面,别显出一派静穆、幽旷而又隽永之意境,给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秋亭观瀑》

弘仁35岁在俗时的作品,以冷静铸其魂魄,坚硬强其骨腱的风格,正是弘仁的典型面貌。那奇正雄强,瘦峭峻拔的点划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搏动的情绪、压抑的力量,其格调有别于宋元诸家,亦不同于当时的画家。

《雨余柳色图》

全幅以山、坡为主,图右缀有几株垂柳,一座小小木桥;图左设有几栋屋宇,远处画一道流水。此画以细线为主,兼用侧锋,并用干笔墨擦,笔锋苍劲整洁,传神地表现雨过柳青的清新感。

结语:

弘仁的山水画与倪瓒的作品气息相近,笔墨技法也有相似,只是在构图上差异很大。

把他们二人的作品放到一起,会觉得很像,画中都有一种冷酷到底的倔强与享受孤独的傲气。

这种气度如松挺拔,如兰幽香,世人想象中的隐士高人就该是这个样子。

——END

0 阅读:6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