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65)—美女西施不是范蠡的菜

鹿鸣看文化 2024-07-22 00:46:02

作者简介:本公众号主人,定居武汉的东北人,业余历史爱好者。

最近读《史记》,对里面的一些内容略有感悟,在此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背景介绍: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没有选择接受高官厚禄,而是毅然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chī)夷子皮,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却又三次散尽家财,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和商祖。也有传说范蠡离开吴国时是带着美女西施一起私奔的,并且二人时常一起泛舟江湖,过上了美满的小日子。

故事介绍:

《史记》对范蠡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越王勾践世家》的后半部分,几乎占到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一,另外一处是在《货殖列传》,但非常遗憾的是,对于传说中的美女西施和范蠡的故事,《史记》没有任何记载。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范蠡的有关故事。

-在吴国打工的楚国人:范蠡出生在楚国的宛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从小家境贫寒,但范蠡自幼博学多才,文武双全,范蠡和当时楚国的宛令文种交好,因为楚国历来政治高层都是由贵族世家来世袭的,范蠡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机缘巧合的机会,范蠡得知处在蛮夷发展进化中的越国急需引进人才,于是相邀好友文种一起前往越国求职,凭借他们的实力成为了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为越国消灭吴国以及称霸中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亦官亦商皆知进退:范蠡离开越国后,先是去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戮力辛劳,父子一起治理产业,没过多久,就已经拥有了几十万资产。齐国人听说他极为贤能,就让他担任丞相。范蠡感叹着说:“居家置业达到千金,官至丞相,这便是普通百姓所能到达的顶点了。长期享有尊崇的名声,不吉利。”于是归还了相印,散尽所有家产,分别送给朋友和乡亲,带上贵重的珍宝,秘密离开,来到陶地定居(今山东菏泽定陶)。他认为陶地乃是天下中心,经商的途径很通达,做生意能够致富。于是自称为陶朱公。依然约定父子从事耕种、畜牧,贱买贵卖,等待时机成熟就将货物转卖出去,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就积聚了巨额的财富,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

-营救二儿子失败记:范蠡在陶地定居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抓囚禁在楚国。范蠡打算让出生在陶地的小儿子带一千镒黄金去楚国营救二儿子,可是大儿子觉得应该派他去才对,否则就要自杀,再加上老婆的劝告,最后范蠡妥协让大儿子去了楚国。大儿子到楚国后直接去找了范蠡的故旧庄生,庄生家里很穷,大儿子将一千镒黄金交给了庄生并说明来意,庄生接受了黄金并让大儿子立即离开楚国。不过大儿子并未离开,而是自行花钱找楚国其他官员活动来营救弟弟。庄生德行高尚,一次借觐见楚王的机会,劝告楚王施行仁政大赦天下,那么范蠡的二儿子就会被释放。大儿子听说了楚王即将大赦天下的消息,但并不知道是庄生的缘故,觉得之前送给庄生的一千镒黄金白花了,就去庄生家里要回了黄金,其实庄生本来就没打算真的要范蠡的这些黄金,是想把事情办完再还给范蠡的,可是现在他反悔了,庄生又去劝说楚王,把范蠡二儿子杀了以后才开始大赦天下。大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了陶地,范蠡对此竟然早有预料,范蠡的理由是大儿子跟着他们历经了很多艰难困苦,因此对财物看得很重,而小儿子出生的时候就很富足,所以对花钱不会吝啬,这样才有可能成功营救二儿子。

-和美女西施的浪漫爱情故事(非《史记》记载):越王勾践在对吴战败后被迫割地求和,范蠡建议给吴国大量输送钱财和美女来麻痹吴王夫差,西施就是越国送给吴国众多美女中最漂亮的一位,而且据说是范蠡亲自挑选,西施正在河边浣纱被范蠡发现,二人一见钟情,但是范蠡为了要帮助勾践完成复仇大计,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的心上人主动送给了吴王夫差,夫差得到西施后自然是爱的发狂,几乎夜夜笙歌,很快被越国打败。勾践因为范蠡有大功,打算将一半的江山送给范蠡,而范蠡却拒绝了,只是带着自己的心上人西施去泛舟江湖,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以下是我对范蠡有关人物故事的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审时度势、有舍有得。纵观范蠡的一生,除了他出众的个人才华,我认为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和有舍有得,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越王勾践打算主动进攻吴国的时候,范蠡是极力劝阻的,他认为时机不合适,不会有好结果,可是勾践不听范蠡的忠告遭至惨败;二是当勾践战败被围的时候,勾践自己几乎已经绝望,而范蠡依然是清醒的,他劝勾践认清形势,想办法保全自己,送厚礼去求得吴王夫差的宽恕,自己去吴国做人质来换得越国的存续,勾践采纳了范蠡的计策果然奏效;三是当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以后,勾践打算出兵吴国复仇,范蠡没有同意,而到了第二年当夫差带领全部精兵强将去黄池会盟的时候,范蠡毅然支持勾践攻打吴国从而取胜;四是当勾践灭吴成功后,范蠡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离开勾践和越国,这也是因为范蠡完全看清了当下的形势,他范蠡包括还有文种对于大仇得报的越王勾践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甚至会成为清洗的对象,所以他选择舍弃到手的一切,给自己一个新生,否则我们很有可能就无法看到如此经商成功的财神范蠡;五是在范蠡经商的过程中,他依然坚持的是这个原则,低买高卖的关键就是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做出有利的判断和决策,而范蠡坚持只获取十分之一的利润,放弃获取暴利的机会,这样生意才做得长久。

-营救二儿子失败记的启示:范蠡营救二儿子失败,除了他自己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儿子对财物看得太重,而小二儿子相对大气,我认为还有一些启示供大家参考:对于惜字如金的司马迁大叔,竟然用了如此长的篇幅来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我想他一定是有深意的,他想要表现的主要就是两个价值观,一是重义不重利,二是诚信,楚国的庄生出于和范蠡的故旧关系而出手帮忙完全是出于义,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廉洁人士,这一点范蠡肯定是清楚的,庄生暂时收下黄金更多的是让范蠡大儿子放心,不要再做其它活动来干预他的营救计划,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说到做到,可是最后他反悔却让楚王提前杀了范蠡二儿子,其实就是因为范蠡大儿子的行为突破了庄生重义和诚信的底线,因为当初庄生收下黄金是让大儿子立即离开楚国,等弟弟获释了也不要追问原因,可实际上大儿子不相信庄生可以营救他的弟弟,自己又私下留在楚国花钱贿赂楚国官员进行游说活动,当得知楚王即将大赦天下的时候,他竟然去找庄生想要回那一千镒黄金,庄生在意的不是这些黄金,他是觉得自己被侮辱了,他要让践踏诚信和义的人付出代价。

-西施不是范蠡的那道菜:由《史记》以上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范蠡在离开越国后,拖家带口先后去了齐国和陶地经商做生意,在陶地还生了一个儿子,但是期间没有任何关于西施的描述。根据考证,范蠡的夫人可以确认的有两位,分别是黄氏和官氏,范蠡忙于在齐国和陶地经商(今山东一带),应该是没有时间单独出来约会西施泛舟江湖的,按如此理智清醒的范蠡性格来看,抛妻弃子去和小三私奔不是他的风格。其实或许西施是存在的,她就是被越国送给吴国众多美女中的一员,或许西施真的和范蠡暗生情愫,但理智的范蠡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歪路”的,特别是当他选择离开勾践和越国的时候,高官厚禄他都能舍弃,更何况是一个女人。他要的是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不是儿女情长,西施并不是范蠡要的那道菜。事实上,本来可能和范蠡无关的西施被人们广为流传,但真正和范蠡有关并对范蠡影响很大的一个人却很少被人知晓,他就是计然,是范蠡的老师,他在《史记》等正史中是有记载的,也是先秦时期为数不多可以称为经济学家的人物,他教授范蠡七条计策,范蠡用其中五条就辅佐勾践完成了灭吴复仇大计,范蠡更是运用老师的经济学理论到后来的经商实践中,所以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节选: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行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为生:指经商。】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宿: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儿子:指小孩子,后辈。】所卖【卖:戏弄。】,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乘坚:乘坐坚固的车。】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1 阅读:6

鹿鸣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