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门闺秀到皇后,邓绥如何走上权力巅峰?临朝称制,她又有何作为?

历了个史 2025-01-16 09:40:15

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元勋太傅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邓绥出生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她的祖父邓禹,与刘秀不仅是同乡,更是年少时在长安共同求学的挚友。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邓禹追随刘秀,致力于重建汉室。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定都,开启了东汉时代。邓禹因功被封为太傅,邓氏家族因此显赫一时。邓绥的父亲邓训曾任护羌校尉,声名远扬,而她的母亲阴氏,作为刘秀皇后阴丽华的侄女,亦是皇亲国戚。邓家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门第极为显赫。

据《后汉书》记载,邓家的家教极为严格,秉承“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的准则。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邓绥成长为了一位恪守礼法、自律自省的女性,深受家人喜爱。她的祖母更是视她为珍宝,五岁时,老祖母亲自为她剪发,因年迈眼花不慎伤及她,邓绥却忍痛不语,不愿让祖母担心。

邓绥不仅性格温婉可人,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子。得益于优渥的家世,她自幼便接受了严格而优质的教育。六岁时便能诵读史书,十二岁时已通晓《诗经》和《论语》。与同龄女子不同,她志在研读典籍,不问世事。尽管如此,她还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女红,但夜晚仍旧沉迷于古籍经典。父亲对她的几位哥哥向来严厉,但对邓绥却格外宽容,常与她商议大小事务。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邓绥早早便展现了出色的理家治事能力,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95年,邓绥在选秀中脱颖而出,因出众的外貌被选入掖庭。随后,她遇见了十八岁的和帝。那时的和帝正处于对爱情极为敏感的年纪,见到美貌非凡的邓绥后深深迷恋,次年便将她封为贵人,使她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邓绥的出现逐渐转移了和帝对阴皇后的宠爱。阴氏因此对她怀恨在心。然而,邓绥自入宫以来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尤其是对待皇后阴氏更是处处谨慎礼让。但这并未能消除阴氏对她的厌恶。深知后宫复杂的邓绥更加小心翼翼,以防被阴皇后抓住把柄。她对宫中所有人都礼遇有加,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尊敬。面对阴皇后时,她从不争风头,以免将自己置于险境。

在宫中宴会上,其他妃嫔都会浓妆艳抹以吸引皇帝的注意,而邓绥总是保持着素雅的装扮,不刻意出风头。即便如此,皇后对她的态度依旧冷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帝逐渐被邓绥的谦逊所打动,越来越疏远阴皇后。

失宠的阴皇后心情抑郁,邓绥见状并未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态度,反而常以借口避开和帝的召见。但这并未减弱和帝对邓绥的宠爱,也无法挽回他对阴皇后的感情。阴皇后将一切归咎于邓绥,对她恨之入骨。

随着邓绥日益受到赞誉和帝的宠爱,阴后愈发恼羞成怒。在多次作弄失败后,她竟企图通过巫蛊之术来诅咒邓绥。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夏天,汉和帝病重,阴后认为一旦和帝驾崩,邓绥将失去依靠,自己便能随意处置她。她暗自发誓要报复邓绥。邓绥得知后震惊不已,深知一旦和帝驾崩且无嗣君,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泪流满面。

就在邓绥准备以死报答和帝的宠爱之际,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和帝病愈后得知邓绥的忠贞不渝,对她更加怜爱。阴皇后因巫蛊之事败露被废黜后,邓绥还为阴氏求情希望和帝能宽恕她。和帝因此更加敬佩邓绥的宽宏大量。

邓绥早已成为和帝的顾问,凭借从小积累的学识为和帝出谋划策。她还为和帝挑选年轻后妃以延续汉室血脉。大臣们对邓绥的谦逊和见识广为赞誉,她在朝野内外声名远扬。阴皇后被废后,群臣一致推举邓绥为皇后,和帝也深感满意。然而邓绥却认为自己德行尚不足以胜任皇后之位屡次推辞最终在和帝的坚持下她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后汉书》记载了邓绥被立为皇后的经过。当时大臣们奏请选贤德之人填补皇后之位和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邓绥并解释道:“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邓绥得知后上书辞让但事已至此她于冬至之日登上了后位。册封皇后的大典结束后和帝便收到了邓绥亲笔写的表章她在表中再次谦称自己德行不足仍不符合“小君”之标准。

成为皇后后邓绥并未因宠而骄依然保持着谦逊节俭的生活态度处理后宫事务时力求节约。按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和兄长应被封为王侯但邓绥认为为了防止外戚势力过度膨胀应对其加以限制。在她的建议下和帝统治期间邓家没有人获得过高官厚禄避免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公元105年和帝病逝年仅二十七岁。长子平原王刘胜虽年长但患有重病宫中又无其他合适人选只剩下寄养宫外的幼子刘隆。面对这一局面年仅二十五岁的邓绥不得不承担起朝政重任。她首先策立刘隆为帝随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掌握了实权。

邓太后掌权后首先宣布大赦天下废黜的皇后家族如阴氏和前朝马氏等都得到了赦免恢复了平民身份。她还大力整顿宫中生活推行节俭政策如限制食物选择和取消奢侈摆设等举措每年为宫中节省了大量开支。此外她还命人考察宫中侍女并让五六百人离宫。这些措施逐渐形成了节俭的风气百姓们因此更加敬爱邓绥对朝廷也充满了好感。

在炎热的夏季,久旱不雨,邓绥亲自深入了解旱情,并审查冤假错案。当时,一名死囚因被诬陷杀人而屈打成招。尽管他得以见到邓绥,但因畏惧官吏而不敢喊冤。就在邓绥即将离开之际,这个囚犯抬头欲言又止的细微举动被她捕捉到。邓绥便详细询问了案件的真相,并最终为他洗清了冤屈,同时立即处置了洛阳令,严惩了那些执法不严的官员。有意思的是,她的车驾还未返回皇宫,天空便降下了倾盆大雨,百姓们纷纷称颂上苍被邓绥的仁德所感动,降下雨水以拯救他们。

邓太后自幼饱读经典,对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她不仅精通治国之道,处理案件也明察秋毫。因此,在她的统治时期,冤案相对较少。有一次,有人指控汉和帝的宠臣吉行巫蛊之术,吉成被押至掖庭受审,他也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案件已定,只等判决。但邓太后觉得事有蹊跷,因为吉成是先帝的旧臣,平日并无恶行,先帝驾崩后,他为何要如此行事?这显然不合逻辑,恐怕是遭人诬陷。于是,邓太后亲自复审此案,结果证实这是一起诬告。众人无不佩服她的洞察力,称赞她明察秋毫,是位圣明的君主。

邓太后还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并身体力行。她白天处理政事,夜晚则研读史书。对于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她总是给予褒奖和鼓励。她不仅勤于阅读,更注重思考,发现许多书籍中存在错误,为了防止这些错误误导后人,她专门指派人员修订典籍,并要求宫中人每日诵读。

邓太后执政后,便让自己的兄弟协助治理国家,邓氏兄弟因此担任了重要职务。然而,她任用亲人并非为了巩固家族势力,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作为女性统治者,邓绥不便频繁露面,因此她大多时候待在后宫,有事则召见兄长商议。她的兄长也以国家利益为重,并未因妹妹的权力而骄横跋扈。

外戚势力的过度膨胀一直是东汉的一大隐患。邓太后深知这一点,所以当年和帝想封赏她的兄弟时,她婉言拒绝了。现在她重用兄弟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女性统治者与男性有所不同,亲人更为可靠。但为了防止邓氏家族势力过大,她下令臣子们一旦发现有不当行为,都可以上报,自己绝不姑息。

除了外戚,邓太后还重用了宦官,其中著名的造纸家蔡伦便是其中之一。在她的勤政下,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民生也较为和谐。

然而,在邓绥的统治时期,政治斗争也时有发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她在清除政敌时采取了极端手段,如周章、杜根的悲惨结局。邓太后长期掌权,安帝长大后本应亲政,但她并未打算放权。司空周章因此多次上书催促她交出政权,却被她置之不理。周章见状试图联合亲信逼迫她交权,事败后畏罪自杀。

有了这次教训,邓绥更加警惕,对劝她归政的奏疏一律严惩。郎中杜根不了解情况,仍上书请她归政,结果被她下令装入布袋杖毙,曝尸城外;平原郡吏成翊世也因请求她归政而被投入大牢;越骑校尉邓康屡劝她隐退,也被她罢免官职。

邓绥生前勤勉治国,但死后却遭到非议。在汉朝,女性专权并不罕见,如吕雉就曾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专权往往备受指责。邓太后在位期间,虽积极应对天灾并自我反省,但一些臣子仍将灾害归咎于她的统治。

更让大臣们愤怒的是,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夭折,太后和她的哥哥以平原王刘胜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让他继位,反而迎立了和帝的侄子刘祜,即汉安帝。这一做法颠覆了皇宫的规矩,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太后为了巩固权力而采取的手段。

邓太后对这些异议者毫不留情地打击。尽管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统治者,但她最害怕权力落入他人之手。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健康状况恶化,经常咳嗽不止。二月,病情加重,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仍坚持乘御辇前往前殿与众臣相见,并参观了新修缮的皇太子宫殿。随后,她大赦天下,并告知天下臣民自己的身体状况,最终因长期劳累过度,年仅四十一岁便去世了。

在邓太后掌权期间,安帝已逐渐长大并渴望亲政,但太后一直掌握大权,导致安帝心生怨恨。加上安帝的乳母经常非议邓太后,使安帝更加愤怒。邓绥去世后,宦官江京、李闰等人联合诬陷邓悝、邓弘等外戚意图废黜安帝,拥立平原王。安帝开始打击邓氏家族,剥夺他们的封爵,将他们废为庶人,甚至有些人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自杀。邓骘因证据不足被罢免后遣返原籍,家产被没收。最终,邓骘与儿子邓凤自知冤情无法昭雪,选择绝食而死。邓骘的堂弟邓豹、邓遵、邓畅等人也遭遇不幸,纷纷自杀。

而邓绥宠爱的宦官蔡伦,因曾参与后宫之争并诬陷过安帝祖母宋贵人,在安帝召唤他前往廷尉说明问题时,因无处依靠而服毒自尽。

邓绥去世后,邓氏家族及其亲信遭受了悲惨的命运,天下人都为之痛惜。大司农朱宠认为邓骘确实冤枉,便用车载着他的棺材上朝为他申冤。此举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最终安帝只好将他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祖坟中。邓骘下葬之日,吊唁者无不悲痛欲绝。直到顺帝即位后,邓骘的名誉才得以恢复。

0 阅读:3
历了个史

历了个史

历史是一幅画卷,我们是赏画人,也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