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凭什么得宠于刘坦?在后宫争斗中如何称霸?又怎样影响朝政?

历史那堆事儿 2025-02-21 11:15:03

窦氏自幼聪慧过人,年仅六岁便能作出文章,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才情。而且,她天生丽质,容貌出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窦氏与妹妹一同被选入长乐宫。踏入宫廷的那一刻,她便凭借如花似玉的容貌、优雅非凡的举止言谈,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马太后对她的才情与美貌极为赏识,而当朝天子章帝刘炟更是对她倾心不已,很快便将她选为贵人。窦氏的入宫,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宫廷中激起层层涟漪,为她日后登上皇后宝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宫中,深得章帝喜爱的并非仅有窦氏,还有宋贵人和梁贵人。建初三年(公元78年),宋贵人被选入宫中,次年便诞下皇子刘庆。建初四年(公元79年),刘庆被立为皇太子。这本是宋贵人人生的高光时刻,然而,窦氏内心的嫉妒之火却因此熊熊燃起。她不甘心自己的宠爱被分走,于是与母亲沘阳公主暗中勾结,密谋陷害宋贵人。

一次,窦氏在掖庭门截获了宋贵人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久病思生兔,让家里求生菟。”窦氏如获至宝,借此诬陷宋贵人设蛊道诅咒。章帝生性宽厚,却经不住窦氏的不断挑拨,渐渐对宋贵人和太子刘庆心生嫌隙,关系日益疏远。建初七年(公元82年),章帝终于下诏,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孝王,转而立由窦氏抚养的皇子刘肇为皇太子。宋贵人被逐出宫廷,还遭到小黄门的拷打审问。在绝望与悲愤之中,宋贵人选择饮药自杀,香消玉殒。

刘肇本为梁贵人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所生。梁贵人深知窦氏在宫中的权势,自感难以与之抗衡,为了儿子的前途,无奈之下,只得将刘肇送给窦氏抚养。梁家众人暗自庆幸,心想刘肇若被立为皇太子,日后必定不会亏待生母一家。然而,这话不知怎的传到了窦氏耳中,她顿时心生恨意,将梁氏视为眼中钉。建初七年(公元82年)解决掉宋贵人及刘庆后,窦氏便将矛头对准了梁贵人。建初八年,窦氏再次施展阴谋,诬陷梁贵人。可怜梁贵人,在窦氏的迫害下,最终含冤自杀。至此,窦氏成功扫除了后宫中的两大劲敌,愈发深得章帝的宠爱,在后宫的地位愈发稳固,甚至开始涉足朝政。

窦氏登上皇后宝座后,章帝对她的家族恩宠有加。下诏拜她的哥哥窦宪为郎官,不久后又升迁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弟窦笃则任黄门侍郎。窦宪兄弟凭借着章帝的信任,开始在朝中崭露头角。窦宪更是恃宠而骄,愈发胆大妄为。他看中了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田园,竟强行“购买”。沁水公主迫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只得无奈默许。后来,此事被汉章帝发觉,章帝勃然大怒,找来窦宪严厉训斥:“打狗还得看主人,你竟敢公然抢占公主的田园,如此为非作歹,实在是胆大妄为!我今天非贬了你不可!”窦后得知消息后,急忙赶来,哭哭啼啼,甚至撕毁衣裳,以替哥哥去死相逼。章帝面对这位泪人般的皇后,终究心软,无奈之下,只得赦免了窦宪的罪行。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年仅33岁的汉章帝在章德前殿英年早逝。年仅10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氏被尊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窦太后开始临朝执政,就此开启了她在宫内宫外的政治生涯。窦太后下诏,言辞之间尽显对国家局势的把控与对自身辅政的正当性阐述:“汉章帝圣贤明达,奉行祖宗治国之道,使天下安宁。现今皇帝年幼多病,我权且辅助他处理政事。边外的藩属国贤王,皆是我朝的屏障;朝内文武百官,都应严格律己,协同处理本朝事务,如此方能解除后顾之忧。只是在守护天下祖业之际,需有内辅出谋划策。侍中窦宪兼具才能品行,更以忠孝为重,汉章帝亲受遗诏,任命他为掌典辅助。太尉邓彪有三让的高德和海内归仁的品行,聪明通达,又是群贤之首,章帝多次赞扬他,希望以此教化百姓。因此,任邓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掌管外事百官之事。”

窦太后掌权后,对章帝时期的一些规定进行了更改。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因不忍与诸王分离,留诸王住在京师。窦太后担心诸王反对她,便以守边为重为借口,下令将诸王全部遣返回封国。当时,北方匈奴屡屡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窦太后为了筹集军费,大举进攻匈奴,改变了章帝对匈奴安抚妥协的政策,决定增加盐铁税。

汉章帝驾崩后,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前来京城吊丧。刘畅与步兵校尉邓垒是挚友,而邓垒的母亲元氏与长乐宫往来密切。借助这层关系,刘畅得以进入长乐宫,并且很得窦太后的欢心,时常被召到上东门议事。窦宪害怕刘畅得到窦太后的宠幸,从而分割自己的权力,于是派刺客暗杀了刘畅,并将罪名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窦太后发觉后,怒不可遏,将窦宪关进内宫。

恰巧此时,北匈奴再次侵扰边境,南匈奴请求朝廷出兵征讨。窦宪为了保命,主动请求戴罪出征匈奴,窦太后同意了他的请求。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联合南匈奴大举进攻北匈奴。双方在稽落山展开大战,窦宪指挥有方,汉军连战连捷。窦宪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得胜还朝。此役之后,窦宪威名大盛,升任大将军,封武阳侯。大将军一职仅次于太傅,却拥有着实权。此时的窦氏家族,可谓权倾朝野,窦太后的弟弟窦笃任卫尉,窦景和窦环皆任侍中,官职升迁之快令人咋舌。

然而,窦氏兄弟凭借窦太后的势力,在朝中肆意妄为,祸害百姓,引起了朝中大臣和百姓的强烈不满。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3年),窦宪阴谋叛逆,却走漏了消息。和帝与宦官密议,决定诛杀窦宪。因窦宪在朝外,和帝担心他起兵作乱,所以暂且隐忍未发。等到窦宪和邓叠班师回朝,和帝立即下诏,命执金吾、五校尉率兵先逮捕了邓叠、邓磊等叛贼,下狱并处死。随后,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大将军的印绶,只封他为冠军侯,令窦宪、窦笃、窦景、窦环返回各自的封国。待他们到达封国后,朝廷又逼迫他们自杀。窦氏宗族、宾客以及靠窦氏做官的人,也全部被免官。

从此,东汉外戚势力一蹶不振,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的格局。窦太后也因此被软禁宫中,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不得再参与政事。这位长期操纵政局的太后,在永元九年(公元97年),怀着无尽的遗憾与落寞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后,宋氏、梁氏族人上奏,请求和帝刘肇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但和帝刘肇念及窦太后的养育之恩,并未同意他们的请求,而是为窦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将她葬于“敬陵”。窦氏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但其在东汉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却久久难以磨灭。

0 阅读:5
历史那堆事儿

历史那堆事儿

历史是一幅画卷,我们是赏画人,也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