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水稻如同割韭菜,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割三次、四次,甚至三年、四年。这种神奇的水稻就是“多年生稻”。近日,在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试种的100亩多年生稻,完成第二季收割初步达成预期目标。这批多年生稻是今年3月下旬播种育秧,8月上旬收割头季,这次收割属于第二季,与再生稻种植差不多,头季产量还不错,接近500公斤。
多年生稻一场颠覆性的“水稻革命”然而耐寒性有限推广受限
多年生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水稻品种,可实现一次种植,多年、多次收获,具有省工、省力的突出优势。多年生稻作为一场颠覆性的“水稻革命”,入选《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被评价为“游戏规则改变者”。在云南西双版纳,多年生稻已实现栽种一次,每年收获两季、每季约500公斤、持续3至4年。然而,它耐寒性有限,推广受限。
从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南方9省区的试验结果看,现有的多年生稻品种在北纬28°以南的双季稻区可以越冬,实现“一种多收”,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而在北纬28°以北的双季稻区,可以“一种两收”,只需抢收早稻而避免抢种晚稻。
荆州基地加紧试验未来“韭菜水稻”很有可能在湖北越冬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典型的单双季稻混作区,是种植双季稻、发展再生稻的温光资源优势区。湖北试创多年生稻生产新方式,旨在根据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作区资源禀赋,构建多年生稻“一种两收”稻作制度,筛选出适合本地的多年生稻品种,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同时,探寻我国现有多年生品种应用下多年生稻北缘推广边界。
省农技推广总站从2021年起,与湖北省农科院、襄阳市农科院、黄冈市农科院合作,与长江大学合作,进行多年生水稻本地化栽培机理及越冬性探究。不过,由于湖北冬季低温阴雨日照不足,现有多年生稻品种难以安全越冬,仅实现‘一种两收’,产量水平与本地再生稻专用品种尚存在一定差距。一旦筛选出耐低温品种,并优化集成栽培技术,未来多年生稻很有可能在湖北越冬,进而实现多年生长。
“韭菜水稻”荆州试种成功消息引起网友热议大家纷纷看好
“韭菜水稻”在荆州试种成功的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表示,多年生稻才是农业科研的方向,也是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也有网友表示:这也是再生稻,米很好吃,还抗虫害。几年前自己曾做过试验。米的谷壳很硬,一般的谷子一次就可以脱好,它要两次才能脱好。
有网友表示:看好多年生水稻,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割三次、四次,甚至三年、四年,降低了生产投入,减少了耕翻平整土地插秧等,节省了种子和劳动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网友认为,有了这个多年生稻品种,就可以将很多荒田利用起来增加粮食产量,但前提是国家一定要保护水稻小麦的保护性收购价格。
其实,关于“韭菜水稻”的价值,专家算过一笔账:相比一年生水稻,多年生稻的“一种两收”模式每年可以节约成本投入约600元/亩、而“一种多收”模式则可节约1200元/亩,按推广1亿亩计算,可以分别为社会节约成本600亿元和1200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看来,荆州这个“韭菜水稻”实验还是非常有价值,目前实现了“一种两收”,下一步就是朝着种一次连续收割三四次“一种多收”的目标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