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字形容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乱”字当仁不让。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饭圈化”,从“蔚小理”,到“比长吉”,再到问界、阿维塔等等,都有自己忠实的“门徒”。
品牌之间“明争暗斗”,各品牌的粉丝也乱哄哄吵作一团。
这不,2023年年底,某车帝再次掀翻了“火药桶”。
在这家媒体组织的冬季续航测试中,问界M7增程版,在插混组中成绩垫底,引发了争议。
这样的争议,不仅仅出现在了网友和车迷之间,余承东更是亲自下场开启“DISS模式”。
问界的余承东,被不少媒体评价为“赢了叫,输了闹”。
此前的AEB测试中,问界M7拿下了最佳成绩,余承东还不忘嘲讽小鹏汽车何小鹏。
这一次,问界M7的冬季续航败了,余承东则怒怼:“坑人的测试”。
我们虽不能完全保证这个测试的客观性,但我们基本能确认,垫底的问界M7,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余承东,你别急,问界并非没问题
余承东目前的职务头衔,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而问界属于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华为智选车”模式。
简单的说,华为深度参与赛力斯的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营销服务体系等领域。
透彻的说,强势的华为说的算,问界混得好,华为拿走大部分利润,问界出了事,赛力斯背锅。
而本身力量较弱的赛力斯秉承的态度就是:跟着大哥混,讲好“华为故事”,借助华为的资本号召力。
从近期赛力斯的股票走势来看,赛力斯的大股东们做梦都能笑醒了。
细心的人就发现问题了,华为为何不找大厂合作?
因为大厂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态闭环,华为无法在合作中“一手遮天”,也很难在利益分配上拿到主动权,所以只有找赛力斯这样的小厂合作。
那么,华为得到问界掌控权的同时,也要背负赛力斯核心技术孱弱的弊病。
换句话说,问界除了智能化技术,再也没有其它能拿得出手的技术了。
我们要知道,买车并非买手机,汽车要经历长期、复杂、甚至恶劣的路况和环境的考验,可靠性尤为重要,对机械素质的要求远大于智能配置。
重软件,轻硬件,实属本末倒置;而大肆宣传华为智能,不解读赛力斯机械实力,也是对消费者的不公。
问界技术体系,积重难返
之前我们有一篇剖析问界品牌的文章,追溯到了问界和赛力斯的启源。
说白了,问界背后的赛力斯,就是一家东风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依靠面包车和廉价SUV起家的汽车集团。
在新能源时代,问界想要依靠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一朝“乌鸡变凤凰”,其实只是空想多于实际。
细细算来,赛力斯成立了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这么多年以来,笔者却并未看到这家车企有任何的“长期主义精神”。
截至目前,赛力斯没有自己独立研发的核心驱动技术和电池技术,甚至连1.5T增程器,都是在老款燃油车的基础上缝缝补补。
说到底,东风集团能够把真正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交给问界吗?显然不会。
从血缘关系来说,风神、纳米、岚图才是东风的“亲儿子”,而诸如赛力斯(东风小康)、柳汽(东风风行)这样的企业,充其量只能算是东风集团的“庶出”。
所以,很多优势的资源,问界都没法享受到。
比如岚图,用上了东风自研云母/琥珀电池系统,这套电池系统算是东风的集大成之作。而且岚图FREE,在冬季续航测试中,续航达成率为38.05%,位居参与测试车型中的中游水准。
问界品牌呢?抱歉,它只采用了宁德时代/四川时代提供的“公版电池”,就算是配上华为的电控和电驱,也在续航把控能力方面无济于事。
在新能源时代,没有掌握核心电池技术的企业和品牌,很难在成熟化的市场中有太强的核心竞争力。(注意,这里指的是核心竞争力,而非表面上通过宣传得来的竞争力)
除了核心电池技术之外,东风集团也没有将自己的马赫发动机、马赫混动等技术交给问界品牌。
所以截至目前,问界产品在驱动构型上,也是以增程式为主、纯电动为辅的结构。没办法,这两种动力结构简单好用,对核心技术的要求实在不高。
诸如理想、哪吒、零跑这样的初创车企,也都在使用增程+纯电的模式。而比亚迪、长城、长安这样的企业,都在插电混动上有所作为。
东风不下放核心技术,而问界自己,也着实没有“争口气”。
赛力斯集团到目前,没有开发出自己的电池系统、没有自己的驱动系统也没有插混系统……
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共用的H15RT发动机,倒是赛力斯自己的,只不过,这台发动机实在找不出亮点。
这台发动机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风小康时代,在当时的风光580车型上,匹配有一台HD15A 1.5T发动机。后来历经了一些细节技术革新,先后以SFG15TA*(赛力斯SF5同款,但是是燃油车型专供版)、H15RT等代号问世。
这台发动机缝缝补补、小修小改,一直没有迎来大规模的技术换代。
面临技术之殇,问界未来之路如何走?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混乱,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现象,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消费升级,等同于消费理性,购车时更注重核心技术,综合驾驶体验,以及实用性,而不是注重花里胡哨的堆砌的无意义配置。
正因如此,核心技术掌握到位的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车企的产品,在市场终端卖得都还不错。
而问界M7这样的车型虽然火过一段时间,但在笔者看来,这终将是昙花一现。
比如在2016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内,赛力斯的前身,也就是东风小康打造的风光580等车型也凭借着“车大假低”大火了一段时间,但最终销声匿迹。
当年,东风小康等车企,率先造出了比同级合资车空间更大、更有性价比的车型,于是迅速收割了一波市场。
而如今,问界披上高端的外衣,造出了更加智能化的新能源产品,也比传统车企走得更快一步,也获得了市场的热度。
但是,这样的路径能走多久?
大空间、高智能,的确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但放眼汽车百年发展之路,这却并不是一辆车、一个汽车品牌的全部。
在未来,长安、长城、吉利这些主流车企,乃至于大众、丰田这样的合资车企,也必然会在智能化领域加快步伐,并且辅以良好的机械素质和出色的可靠性,形成完备的竞争力。
而待到彼时,问界品牌,大概率会经历像当年东风风光一样的命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款价位相似,并且具有同等智能化程度的车型摆在面前:A车的机械素质更好,具有驾控性能优、可靠性优的特点;而B车除了智能化表现出色外,它的底盘操控薄弱、核心动力技术薄弱。
试问,从理性的角度去选车,大家会选哪一台?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会选A。
所以,问界如果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动力技术、底盘调校技术的话,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品牌很难走长期主义之路。
结语:
余承东虽然在目前力挺赛力斯问界。
但是,华为的身体却是很诚实的。在华为组建新公司的时候,长安成为了除华为之外的最大股东。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股权分配”,也预示着未来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总体走向。如果东风集团不向问界输血的话,这个品牌,还能继续走多久?这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摆在桌面上的问题。
这次黑的用心了,写的真长。因为工作原因已经试过M9了,不吹不黑,吊打Gls,大家如果真的要买车,已定去看实车,去实际试驾。不要被带节奏
好长一篇黑文,简直就是假话连篇! 然而我们就是要买问界汽车🚘!
问界没核心技术,这是我听到最好笑的笑话。华为电机电控,途灵底盘,激光雷达,智驾系统,座舱。你应该该说除了电池。车架和增程器啥不是华为的技术。还落后。。。问界的智慧工厂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4.0工厂。华为的质量控制是所有厂商中最严苛的。真是为了吃屎而不择手段的狗
外资狙击华为罢了。小鹏刚怼完华为,dcd、小米接着上。细查这几家企业的背后股东几乎都是美日资本。
去年全年卖两万多台的时候怎么不见这么键盘侠真金白银的支持一单,今年靠手机流量火了一波,也只是昙花一现,时间可是个好东西[得瑟][得瑟][得瑟]
吹牛逼遥遥领先,实际测遥遥落后,忽悠文天天轰炸,较起真瑟瑟发抖!
“问界除了智能化技术,再也没有其它能拿得出手的技术了。”黑得一点脑子都没有[无奈吐舌],这厮可知华为的电机转速是多少?可知理想的三电是哪家公司的?
谁还记得上半年任教主亲自训余大嘴的新闻,更是说了华为不造车,然后余大嘴消停了,然而没多久余大嘴又吹上问界了,说实话从去年到现在,从问界五到问界七,一有点啥问题就是华为不造车,车是小康赛力斯。而一有点销量有点成绩了,那就是华为问界[点赞]
空调制热七座车空间就吃大亏了!不同电量的里程更吃亏。
赢了叫,输了闹
12万的大定不知道脸疼不疼,我就服你的皮真厚!
遥遥领先,超越天地间,超越阴曹地府
更相信华为
让子弹飞一会
一点技术含量没有的黑文。
小编呀小编,你揭谁的短不好,非得揭问界,你这不是找骂吗?现如今的你一不能说华为,二不能说问界,三不能说长城和奇瑞。你可以指着比亚迪的鼻子骂,但千万别碰前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