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的馈赠——保山市潞江坝大树芒果传奇

龙溪敏树说文化 2024-03-18 00:06:13

芒果是热带水果,不耐严寒和霜冻,因此早年云南栽培芒果树的区域都在一些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历史上云南低海拔地区都是瘴气横行的地方,触之非死即伤,其他民族轻易不敢来到这些地方,只有傣族好像对瘴气有先天免疫能力一样,一直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逐水而居,因此云南地区傣族应该是最早栽培芒果的民族。芒果在傣语中称为“骂木”,“骂”的意思是“果”,“木”的意思是“香”,因此“骂木”又叫“香果”,也就是现的芒果。像景谷地区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威远厅志·卷七》中的《物产·果属》就有“骂木果”的记录。

芒果

收获芒果

尽管中国很早就有了芒果的栽培,但是品种都比较古老,果核比较大,果实品质不佳,一直在水果中存在度不高。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随着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交流,许多国外的芒果新品种被引种到云南。早年芒果的活体引种极其困难,如何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像1914年景谷县刀体清在去泰国清迈探亲时,在那里尝到味美可口的象牙芒,顿时欲罢不能,于是决定将象牙芒引种到自己家乡。为此刀体清雇佣了一名保镖,带着一株象牙芒果苗,从泰国清迈徒步跋涉一个多月,才返回家乡云南景谷威远大坝。

在长途跋涉中,苗木受损严重,抵达景谷时树苗仅剩两个叶片,濒临死亡,后来经过刀体清的儿子刀克明的悉心照顾,才恢复生机,重获新生。1919年在景谷的天然环境下,这株幼树竟然开花结果,成为国内芒果的一个新品种——景谷象牙芒果。由于象牙芒果子形似幼年的大象牙齿,因此被傣族称为“骂木哪掌”,意思是像牙齿的芒果。现在这株“象牙芒祖树”还生长在景谷威远江大桥东侧的芒果生产大队的一个傣族村寨里,古树一树双干,两干相隔不过一尺,前面树干直径74厘米,后面树干61厘米,树高十多米,至今枝繁叶茂,虽然已经百年高龄,依旧长势喜人,年年硕果累累,丰年时可收获上千斤象牙芒果,成为芒果中的传奇。

芒果

潞江坝

潞江坝位于保山和腾冲之间,是怒江峡谷中最大的一块河谷坝子,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傣族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傣族信奉南传佛教,因此与佛有缘的芒果随着佛教的传播也来到了潞江坝,在这里的傣族村寨房前屋后生根发芽。因为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抵达中国第一个适合栽培芒果的地方,所以这里流传至今的大树芒果极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芒果树,也是中国芒果的发源地。潞江坝土壤肥沃、气候炎热,非常适合芒果树的生长,许多大树芒果都是参天大树,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潞江坝傣族寺院

潞江坝赕佛活动

潞江坝傣族

潞江坝被誉为与“太阳拥吻的地方”,非常适宜栽培各种热带水果,至今坝子上有上千种热带水果在这里栽培,是著名的热带水果产区。潞江坝拥有古老大树芒果的村寨主要都在潞江镇,而且主要都是傣族村寨,像芒旦村、大树村、石梯村、芒艾村、小寨村、桥头村、芒绍村、浪坝村、丙闷村、潘家沟,尤其以大树村、桥头村、浪坝村最为有名。傣族是一个敬畏自然、喜欢树木,以大树为神树、进而祭祀大树的民族。在潞江镇,只要你见到某个村寨里面或者周围大树林立,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是傣族村寨,傣族信奉万物有灵,因此他们对大树有一种先天敬畏的精神,所以村寨里面和周围才保留下许多大树,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浪坝村中的大榕树

这些生长在傣族村寨的芒果树都是原生树,没有经过嫁接和改良,千百年来一直保留原始的状态,由于树木高大挺拔,基本都有20-30多米高,树干直径有1-2米,需要3-4个成年人才能够合抱起来,妥妥的一棵大树,因此这些芒果树才获得“大树芒果”的美名。时至今日,这些芒果树大都枝繁叶茂,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开出满树繁花,结出累累硕果,人们依旧可以享受到这份来自历史的原汁原味的清甜。

浪坝村的大树芒果

潞江镇的傣族村寨建筑和汉族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一般都随着地势而建在缓坡上,大都坐西面东。因为潞江坝地区位于怒江河谷,西面的高黎贡山是一道滇西雨屏,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拦截在山的西侧,东侧则炎热少雨,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因为干热少雨,所以,这里的傣族村寨房屋都是两层,在建设时一般平整完基础后,用石块垒砌半米左右高的地基,在上面利用土坯垒砌三面围墙,一层前面安装门窗,里面的房间用来居住,二层用木板做楼板,前面一般没有门窗,主要是用来存储东西,这样人住在一层,可以抵御太阳曝晒形成的高温,和西双版纳傣寨那种二层住人,一层养殖的傣楼完全不一样。

因为是干热河谷,潞江坝的植被类型很是特殊。干热河谷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的,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焚风。顾名思义,焚风就是可以让外物燃烧一般的风,有人称之为“火焰山”的风。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凉爽的气候顿时就会热起来。

潞江坝垄林中的大树芒果

因为是干热河谷,还有焚风现象,所以潞江坝地区一侧的高黎贡山不但有明显的高山林带分布线,而且山下也有明显的林带分布线,在林带分布线以下,只在一些河谷长有一些大树,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灌木和杂草,当然这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结果。对面的怒山基本从山下到山上稀稀拉拉就没几棵树,只长草。早些年,由于当地村寨屋顶都是茅草苫制的,而茅草都采自对岸的怒山,为了防止山上长树影响茅草生长,村民每年在割完茅草后就会放火烧山,使本来就缺少树木的怒山更加光秃秃的了,和对岸的高黎贡山形成鲜明对照。

采摘大树芒果

大树芒果

尽管干热河谷缺少植被,但是在河谷坝子上一些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依旧分布着许多大树,像榕树、菩提树、木棉树和大树芒果,这些大树对于干热河谷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弥足珍贵。大树芒果高大茁壮,树冠如盖,四季碧绿,既是傣族垄林自然崇拜的重要构成,又是供佛、礼佛的重要供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潞江坝地区的大树芒果果实个头还是比较大的,一般有300克左右,果香浓郁,果实酸甜适度,软糯适口,风味绝佳,唯一的缺点是果核有些大。早些年,每当大树芒果成熟的时候,人们都会爬上高高的大树,将树梢上的芒果采摘下来,然后拿到集市上贩卖。这些大树芒果是村寨、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是财富的象征。

丙闷垄林大榕树

潞江坝因为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与古代印度地区、东南亚地区贸易交流频繁,芒果树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来到这里开始落地生根,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尤其有的大树已经有千年历史,至今依旧硕果累累,是研究芒果树活着的历史文物,是国内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的芒果树,这些古树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心血,也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兴衰。

路边满树繁花的大树芒果

采摘芒果

潞江镇大树芒果古树最为集中分布的地方是浪坝村上面的这片垄林,是傣族祭祀寨神和树神的圣地。这片森林中的许多树木都有近千年历史,是坝子上一处著名的古树群落。这里最古老的芒果树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年轻的也是乾隆年间种下的。芒果树在这里是自然生长,并未施用农药、化肥以及现在的激素,一直过着天生天养的日子,每年都应时开花结果。走在芒果林,树冠高不见顶,密不见天。

大树芒果最繁盛的时期,这里有一千多棵古老的芒果树生长在这里,经过代代傣族人的悉心呵护,每年都能结出很多果实,成为傣族人家的“传家宝”。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芒果的收成就成为当地人一年的盼头。当6-7月大树芒果成熟时,村民会利用绳子爬上树梢,小心翼翼地将芒果一个一个的采摘下来,大部分肩挑马驮运到城里贩卖,小部分在树下、路边摆摊卖给附近村民,解决了家里的各种日用开支。那时的大树芒果,是财富的象征。邻村的年轻姑娘,都因为某些人家有芒果林才愿意嫁到这里,芒果维持了一家老少的生活开支,种树卖果,生活安稳而美好。

村头大树芒果

芒果

尽管大树芒果在潞江坝已经生长了上千年,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无数财富,不过,在近二十年来,随着芒果规模化种植的扩大,商业化种植对芒果的管理、品种、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为此当地引入大量新的优质芒果品种,像鹰嘴、凯特、台农、金煌芒等以应对现在商业芒果种植对芒果品质、外观的严格要求,老品种的大树芒果尽管风味绝佳,但是因为果核有点大,外观不够美的缺点,渐渐无人问津,处境尴尬。

因为土地是一定的,此消彼长,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对于一些长得不算太大的大树芒果,很多农户选择对他们去冠进行新品种嫁接改良,对于一些树冠巨大、古老的大树芒果,因为采摘、管理非常困难,芒果次果率极高,基本无人收购,因为产生不了商业价值,人们也就不再对其进行管理,果子也基本不再采摘,甚至直接砍掉,这在傣族以外的其他村寨尤其明显。就连浪坝、丙闷这种傣族村寨附近原来上千棵的大树芒果经过时代的淘汰剩下的也不足500棵,非常让人惋惜。

芒果收购包装

千年大树芒果

古老的果树不但承载着历史的秘密,也是自然留给人类的一笔珍贵财富,大树芒果尤其如此,他们的存在不仅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还拥有着其他芒果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不应该被这样遗忘,甚至被砍伐。大树芒果肉厚味清,鲜甜不腻,果香清爽悠远,味道纯正、棉柔,让人欲罢不能,足以颠覆你对芒果的印象。这种芒果树抵抗各种病虫害能力较强,加上风味绝佳,是培育新品种芒果的绝佳亲本。因为这种芒果抗逆性强,幼苗生长迅速、健壮,也是嫁接新品种芒果的最佳砧木,大树芒果依旧具有很高的价值。近些年,当地政府、林业部门也意识到当地芒果的生态价值、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开始对这些古树进行登记管理和保护,许多古树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愿这些大树芒果能够永远长存,让更多人品尝到这历史的味道。

参考资料:[1]黄桂枢.云南景谷芒果的考察和开发研究[J].农业考古.1989年.

0 阅读:3
龙溪敏树说文化

龙溪敏树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