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催出来的"新职业",看尽酸甜苦辣

九欢谈世间 2025-03-30 13:00:26

当"租个对象"成了刚需:这届年轻人把婚姻演成了荒诞剧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婚恋市场上,简直成了真理。父母催婚催得紧,年轻人被逼得没办法,干脆花钱雇人演戏。于是,像吴倩这样的"职业演员"应运而生,专门帮人扮演女友、新娘,甚至直接"假结婚"。最夸张的是,她一年能"嫁"七八次,穿着婚纱站在不同的婚礼现场,台下坐满了真心祝福的亲朋好友,却没人知道,这场婚姻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催婚催出来的"新职业"

在中国,结婚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面子工程"。父母觉得子女到了年龄就该结婚,否则就是"不孝";亲戚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永远绕不开"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于是,被逼急了的年轻人开始另辟蹊径——既然找不到真爱,那就租一个。

吴倩第一次"接单"是在2018年,朋友被家里催婚催得受不了,干脆花钱请她假扮女友回家见父母。那顿饭吃得她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句话穿帮。可没想到,朋友的父母对她特别满意,甚至当场催婚:"早点领证,我们等着抱孙子呢!"这场戏演完后,吴倩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需要这样的"演员"。

于是,她开始在网上接单,专门扮演"假女友""假新娘"。最离谱的一次,她被雇去参加一场300多桌的农村婚宴,全村人都来了,新郎的父亲在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亲朋好友来见证儿子的幸福。可实际上,新娘是花3000块钱租来的,两人认识还不到一周。

演得再好,终究是戏

这份工作听起来轻松,其实压力山大。每次"演出"前,吴倩都要背熟雇主给她编的"人设"——年龄、职业、家庭背景,甚至恋爱经历,一点都不能错。见家长时,她得表现得温柔贤惠,说话滴水不漏,连夹菜都要讲究分寸。有些雇主还会提前对"剧本",比如被问到"什么时候结婚",就得回答"再等等,现在事业要紧"。

可假的终究是假的,演得再像,也改变不了事实。吴倩见过太多荒诞的场面——婚礼上新人甜蜜拥吻,台下宾客感动落泪,可仪式一结束,新郎新娘立刻恢复陌生人的状态,甚至当场算账:"尾款记得转我。"有一次,她在婚礼上被新郎的亲戚灌酒,差点露馅,幸好雇主机灵,赶紧打圆场:"她酒量不好,我替她喝!"

更讽刺的是,有些雇主演着演着,自己都入戏了。有位客户在"假结婚"后,竟然真的对吴倩动了心,天天发消息嘘寒问暖,结果被她一句"我们只是雇佣关系"怼了回去。还有一次,新郎的父母偷偷塞给她一个大红包,说是"改口费",她拿着钱,心里五味杂陈——这戏演得越真,谎言就越难收场。

租来的幸福,到底骗了谁?

这种"假结婚"的闹剧,表面上看是年轻人应付催婚的无奈之举,可深究下去,受伤的往往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父母。老人家省吃俭用攒钱办婚礼,满心欢喜地以为孩子终于成家了,结果发现儿媳妇是租来的,这种打击谁能承受?

吴倩现在接单越来越谨慎,她说:"有些谎言就像滚雪球,开始容易,收场难。"去年她遇到一个特别荒诞的案例——新郎雇她演戏骗父母,结果婚礼当天才发现,新郎的父亲也在宾客里安插了几个"假亲戚",就是为了测试儿媳妇靠不靠谱。这场婚礼简直成了现实版《楚门的世界》,台上台下全是演员,只有几个不知情的宾客在真情实感地随份子。

当表演成为习惯,真实还剩多少?

这种"租对象"的风气,看似解决了眼前的催婚压力,可长远来看,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年轻人习惯了用谎言应付家人,父母也越来越难相信子女的婚恋状况。最终,婚姻成了表演,爱情成了交易,亲情成了互相欺骗的游戏。

吴倩现在开始转型做婚恋咨询,她说:"见多了虚情假意,反而更相信真心可贵。"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哪天能真正脱下戏服,不再扮演别人的新娘,而是为自己穿一次婚纱。可问题是,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真实的感情?当"租个对象"成了刚需,我们的婚恋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0 阅读:21
九欢谈世间

九欢谈世间

每天分享新鲜事,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