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了!售卖电蚯蚓机被判赔200万元,“电蚯蚓”或要连根拔起

博文聊科学 2022-04-29 22:52:18

判了!4月下旬绿色发展基金会对广东销售电蚯蚓装置的三家公司提起的公益诉讼,终于等到了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次是二审,2021年8月24日绿色发展基金会收到的一审判决书显示,三家公司判罚200万余万元,包括生态环境损失和负担绿会公益诉讼支出费用,并赔礼道歉,其中某公司一家被判罚95万元!

客观地讲,这次判决具有“风向标”式意义,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蚯蚓行为”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虽然部分地区打击电蚯蚓行为,但对于设备厂家却“鞭长莫及”。同时,由于对电蚯蚓装置的定性也比较模糊,结果许多商家在各大购物平台明目张胆地售卖,甚至有公司以销售电蚯蚓装置为主要业务。

电蚯蚓机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受到电蚯蚓人的“青睐”?

电捕蚯蚓是为了获利,其他都是假的。蚯蚓自古便是一味中药,具有平肝潜阳、平喘利尿、舒筋活络的功效,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蚯蚓提取物对促进创伤修复、抗菌消炎也有不错的效果,药厂推出含有蚯蚓成分的中成药更是达到了40余中。

巨大的潜在药用价值,极大地刺激了“蚯蚓市场”。2010年药用蚯蚓需要量为400吨,等到了2020年已达到675吨,短短10年大增68%,业内人士预测药用蚯蚓需求量将在2025年前后突破1000吨!另一方面是激增的药用蚯蚓价格,原先一吨干蚯蚓市场价约几万元,最多不过十几万元,如今则是暴涨到三十多万元!

网友提出疑问,既然如此为何不大力发展蚯蚓养殖呢?蚯蚓养殖并不是需要高深技术,只需足够的场地、充足的食物,就很容易成活,我国早在4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蚯蚓养殖技术。

然而,养殖蚯蚓与野生蚯蚓在物质含量和性状合格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养殖蚯蚓主要供给鱼饵、食品厂家,野生蚯蚓基本全给了药用。目前制药厂家按照野生和养殖7:1的蚯蚓比例制药,原因是野生蚯蚓越来越少,不得已采用这个折中方法。

电蚯蚓机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当然它的真正产生时间要追溯到2000年前后,只不过现在被大肆使用。

电蚯蚓机又叫地龙仪,主要由逆变器、电源、外壳和地针4部分组成,工作原理也不复杂:电源经过逆变器获得高电压、低电流,然后通过两个插入相隔1.5-3米的地针对周围土壤“工作”,短则几分钟,长则半个小时,蚯蚓就从地表涌出,剩下的工作就是拾蚯蚓了。本质上是电流破坏了蚯蚓的皮肤、身体,使其呼吸功能受限,被迫爬到地表!

由于电蚯蚓机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一些私人作坊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蚯蚓,并在网上销售,价格也从300元-1500元/个不等。区别是有些配电容不配电瓶,有些配大号电瓶,而有些是锂电池一体机,续航达6小时。从网络销售所显示的发货地址来看,这些商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和广西三省,而这些地方恰恰是电捕蚯蚓的“重灾区”。

之所以被电蚯蚓人“青睐”,除了价格低廉外,电蚯蚓机还有几个优势吸引着他们。首先是效率高,通电后电蚯蚓机可将周围的蚯蚓一网打尽,不管是大蚯蚓,还是小蚯蚓,几乎没有一条能幸免。有人曾用电蚯蚓一天捕获几十斤、上百斤蚯蚓,收入达500元以上。

其次,电蚯蚓机体积小,方便携带。电蚯蚓只需一个编织袋、一个二手摩托车,再配上电蚯蚓便能轻装上阵,很容易躲过执法者的巡视。

这就造成很多地方虽然严禁电蚯蚓行为,但苦于治理成本太高,电蚯蚓者依然很“猖獗”!

电蚯蚓隐患巨大,需要从源头上“动真格”

药用只是蚯蚓众多用途的一个。蚯蚓有土壤的耕耘者之称,蠕动过程中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吞食土壤里的有机碎屑、腐烂植物等杂物,而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滋养农作物;当蚯蚓大量减少后,土壤还将面临加速板结、养料流失的风险。

也正因如此,多地先后加大对电蚯蚓行为的治理力度,比如2020年新版《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明确了电蚯蚓属于违法行为,而2021年底四川也对《应重视和禁止滥捕蚯蚓现象》的建议进行了上报。但反馈上看,电蚯蚓者依然很多,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

这次对电蚯蚓装置生产厂家的判决,算是从源头上对电蚯蚓的行为下手了。当电蚯蚓者无法买到设备了,他还怎么“电蚯蚓”呢?

写在后面

电蚯蚓行为本身也存在隐患。前文提到电蚯蚓机生产门槛低,大都是一些小厂家、小作坊在生产,电蚯蚓机也没什么标准可言,为降低成本,元器件是能省就省,很多都缺乏必要保护措施。2020年江苏沛县朱某以600元购买了一个电蚯蚓机,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误触了地钉,竟当场触电身亡,最后生产厂家被罚57万。一位资深电工直言:如果电蚯蚓机配有各种过载、短路等保护,朱某可能不会死亡。

原创:博文

0 阅读:11
博文聊科学

博文聊科学

分享大千世界的秘密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