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57名开国上将里,陈士榘是战功突出且深得毛主席信任的一位,建国后长期主持工程兵的工作,历次运动都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别的干部是自己受冲击,妻子、孩子为之奔走,陈士榘家却是他本人没事,妻子、孩子出事,还差点把他牵扯进去。
即便到了80年代,他们家仍充满话题性,陈士榘晚年重新娶妻,找了个比自己小40岁的新娘,让人议论纷纷。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出现如此特殊的情况呢?
陈士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才组建家庭,当时的他担任115师参谋长,为了事业疏于生活,30多岁还孑然一身,许多老战友为之着急。
在罗荣桓、林月琴夫妇的牵线下,陈士榘与日照县委书记范景蘧的女儿范淑琴走到了一起,1941年结为夫妻。这年陈士榘32岁,范淑琴16岁。
两人最初还是很恩爱的,共孕育6个孩子。不过由于陈士榘工作繁忙,彼此之间缺乏沟通,渐渐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早的变故,来自于长子陈华。
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有许多苏联专家来华支援,作为工程兵司令员、军事建筑部部长的陈士榘经常要跟他们打交道,偶尔也会带长子一起。
在当初的时代背景下,国人普遍推崇苏联,陈华在与专家们接触后,心中向往更甚,希望有朝一日能去苏联生活。
只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太过复杂,60年代两国论战、边境对峙后,谁也不敢再提仰慕苏联之事。唯有陈华仍固执地付出行动,于1964年乘车抵达满洲里,四处打听如何去苏联。
当时陈华就读于军事院校,身穿军装的他一直问这种敏感问题,当地公安机关马上派人拘留,验明身份后押送回北京。
此事传开后引起轩然大波,总参有人就说儿子想要跑到敌对国,是不是在为老子叛逃做准备?
这个帽子很严重,一时间陈士榘倍感压力,多次做检讨也没能过关。幸好最后上报到军委时,老首长林总做出批示保护,才让陈士榘过关。
陈士榘平时没什么精力管孩子,长子出现这样的事,他或多或少会怪妻子教导不严。而范淑琴本来就照顾一家子比较累,丈夫帮忙少就算了,还这样指责,肯定会有怨气。
到66年后,两人更大的危机出现了,这主要是范淑琴嘴巴不严闹出的事。
范淑琴虽然也在宣传部门工作过,但思想方面不成熟、对政治不敏感,她喜欢去议论别人,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完全图口舌之快。
如果是宽松的环境下,这最多也就是惹人不快,但到了大运动那种必须谨言慎行的背景下,她终究是惹上了麻烦。
范淑琴特别喜欢说江女士的过往,谈论对方的出身,说在上海、延安的一些事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人专门范淑琴收集讲过的一些话,然后做成材料送到江女士那里。结果可想而知,范淑琴很快遭到逮捕。
四子陈人康后来很心疼地说过:也只有那个女人能调动这么大的力量,我母亲在监狱里度过几年,受到严酷的迫害。
范淑琴的祸从口出,影响了整个家庭,三个在部队的孩子受到影响,陈士榘也迫于压力宣布跟妻子划清界限、服从组织的处理。由于时局混乱,两人的离婚手续在1981年才正式办理。
看到这里,你是否认为陈士榘对家庭似乎没什么情感?孩子也好,老婆也好,出事他都不会帮忙。
事实上,陈上将属于那种公大于私的老革命思想,对党的忠诚要胜过对家庭的眷恋,只要违反纪律,他一定会听从组织安排。因此,他才会看起来不近人情。四子陈人康的回忆中也说过很多这样的事迹。
像大运动爆发后,陈人康与一群干部子弟冲击公安部,民警把他们抓获后,得知陈人康是陈士榘的儿子,就将其送到工程兵保卫处,不愿接“烫手山芋”。
而工程兵保卫处当然不想扣押司令员的儿子,准备予以释放。结果陈士榘听说后,立即让人把儿子送回公安部并表示必须进一步审查。于是,陈人康被公安部关押40余天、多次接受审问。毛主席获悉此事,表扬了陈士榘。
陈人康最初想不通,后来也理解了,他说:父亲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革命高于一切,父亲至死仍认为只有毛主席的学说才是最正统的革命思想,为维护毛主席的思想,他赴汤蹈火、可以大义灭亲。
此番话也能解释陈士榘为何不会去包庇家人,概因在他心里第一位的并非家庭,而是革命和毛主席。
包括将陈人康送到工程兵部队,旁人问陈士榘为什么不给儿子找个好去处时,他也回答:工程兵司令的儿子不干工兵谁干工兵?农民的儿子能当工兵,我的儿子也能当工兵!
入伍第二天,陈人康就参加了部队的施工,由于没有搅拌机,他只能跳进泥浆池里去手动搅拌。在基层里他一干就是四年,从没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
反倒是凭借自己拼命工作、脏活累活抢着干,陈人康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儿子的遭遇,其实就是陈士榘的理想模式,只要能为公做贡献,到哪里都是一样,他也绝不会为家人徇私。陈人康在与父亲的朝夕相处之间,慢慢体会到父亲的心境,所以原先的责怪,也就变成了理解。
80年代陈士榘与范淑琴离婚后,又经人介绍与工程兵执政处里搞文艺工作的干部李峥走到了一起。陈士榘比李峥大了40岁,外界很多人都感觉诧异,陈人康却说:
“我知道有不少像我这样的家庭,在年迈的父亲结婚后,子女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隔开了,但我想,只要他老人家高兴就行了,我们尽量不要给他增加烦恼。直到他去世,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份遗嘱和任何财产。”
陈士榘没有给孩子留下遗嘱,不过在恍惚之际留下一句遗言,这也解释了他为何如此“不近亲情”。
当时有人问陈士榘一生最爱的是谁,他没有回答哪个家人,而是断断续续却又清晰无比地说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