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车还能买吗?小米SU7事故后的警示:敬畏速度,生命安全第一

老方说老方说 2025-04-03 10:19:21

双电机,673匹马力,800km续航,800V快充,仅5.2秒破百……事实告诉我们,速度不是信仰,也不应该成为信仰,特别是在大众汽车领域。

零百加速几秒,超越什么豪车,不应该成为营销概念,参数也不意味着所谓的“性能平权”。

点燃情绪不是太难,“人车合一,我心澎湃”说起来激动人心,但最要紧的还是要有敬畏心,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失不再来。

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最难得是保持理性,最怕是迷失自我。要知道,没有限制的速度是危险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不仅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死亡是悲伤,悲伤之后还是教育。

智驾车还能买吗?小米SU7事故后的警示:敬畏速度,生命安全第一

这个世界步履不停,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必然会奔赴自动驾驶的方向,所以智驾是现在也是未来,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趋势。

几秒钟内,从116km/h到97km/h的车速撞上水泥护栏,时间太短了,车速太快了,不只是小米SU7,恐怕其他品牌的车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免不起火。

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两三秒内也难以做出最正确的反应,而且这期间智驾系统的报警反而会让驾驶员更容易紧张,增加犯错的可能性。1秒就是近30米的距离,生死关头,大多数人都反应不过来。

小米SU7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功能,在面对锥桶、石头、动物等障碍物的时候,做不到精确响应。而且《小米 SU7 车主手册》里有说明:

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务必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保持手握方向盘,时刻关注车辆周围路况,并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切勿依靠智能领航功能来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否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

雷军也曾表示现在的智能驾驶还是是辅助驾驶阶段,“所以不管使用小米汽车还是其他品牌,都要注意安全驾驶,不要脱手,这是法规要求,安全驾驶跟智能驾驶是并行不悖的。”

但雷军也演示过小米汽车“零接管”的智驾能力,“一定得给101分”,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要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智驾?

智驾已经成为车企和品牌的主要卖点之一,汽车市场竞争的下半场是智能化,消费者感兴趣的就是智能驾驶表现,让人有进入科幻未来的感觉,既时尚也便利。

但问题在于,如果车企要求驾驶员必须全程集中注意力,是跟驾驶普通车辆一样的状态,那智驾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车主开启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后,就是想轻松一些,把驾驶任务交给智驾系统,尽量少接管。因为有这样的真实需求,所以很多车企都是主打自己的智驾能力。

客观来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智驾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我自己的体会就是LCC(车道保持)基本稳定,NOA的表现也很亮眼,虽然不同车企的能力有差异,但在高速、躲避障碍、提升行驶安全度等方面确实表现亮眼,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都超过了人。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按照法规,智驾车一旦出现事故后,驾驶员仍然是主要责任人。毕竟现在还是L2辅助驾驶阶段。

TTC与车企的应对。

所谓TTC,即碰撞时间(计算车辆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所需的时间),它是一个汽车安全领域用来评估接管时机的参数。智驾的TTC越长越好,因为会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当车速100km/h的时候,智驾系统需要为驾驶员争取10秒左右的TTC时间,也就是说要提前数百米就有感知和决策,尽快让驾驶员进行接管,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而现在一般都是在3秒内,根本来不及。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车企也不是没有作为,它们普遍采取“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方式,比如小米车主要开启高速NOA功能需要通过 “智驾学堂” 的学习,城市NOA则需要安全智驾里程达到1000 公里以上才行。

另外车辆上也会搭载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脱手检测等系统,但不同车企的警示范围和程度有差异,毕竟车辆售出后,责任主要还是归于驾驶员。

这就要谈到L3级自动驾驶的问题了。

车祸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威胁,智驾是主要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交通事故致死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马斯克曾提到美国每年车祸死亡的人数大约是四万人左右。而在我国,每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约有24万起,也造成了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字非常惊人。

一个人意外死亡这个事竟然发生了数万次,每个死去的人都曾是活生生的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所以科技必须要有作为,尽可能地降低灾难的发生。

按照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定义,汽车自动驾驶有L0-L5六个级别。其中L3级以上为自动驾驶,L3级以下为辅助驾驶。现在我们处于L2级辅助驾驶向L3级自动驾驶进攻的阶段。

其实如今很多车企的L2级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躲避行人、变道超车等都可以轻松实现,可以说逼近了L3级,但哪怕有1%的风险,也不能逾越这道关。不是说车辆价格越高,智驾能力和安全水平就越高。

这次小米SU7事故之所以引发热议,一个原因是雷军这个IP强大的影响力,想必这也给行业带来了一些反思——绑定创始人IP这个事有其利必然有其弊。从短期看事故是降低了消费者对智驾的信任,但从长期看自动驾驶仍然是主流方向,是降低致命车祸概率的主要手段。

最后希望车企和消费者都能够吸取教训,尽可能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0 阅读:2
老方说老方说

老方说老方说

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