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之问迫使我们思考,在中美科技博弈下,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

雨琴说商业 2024-03-24 19:18:34

生物学家颜宁在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询问考生:“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面对颜宁之问,这些国内最顶尖的本科和硕士生学子们,却没有一位能给出让她眼前一亮的答案。

1、颜宁之问的本质是什么

颜宁之问,问出了我国大学生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人民日报发布了“评颜宁之问:以好奇心驱动科学梦想”的评论,希望学生们要有创新精神。

有媒体称,这个问题堪比“钱学森世纪之问”,是我们的教育忘了初心的原因!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网络图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中美科技博弈大背景下,教育应培养什么样杰出人才?我们顶尖大学培养的顶尖学生为什么没有创新精神?孩子们的好奇心哪里去了?

2、是谁泯灭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大家知道,每孩子从一出生都有好奇心,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会好奇地问父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那样做?”

孩子们天生有好奇心(网络图片)

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们兴趣还是比较广泛的,由于没有“小考”压力,老师和家长会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特长,让孩子会参加各种与课堂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培养他的各种能力。

进入初中后,每个孩子被告知,中考成绩对你意味着什么?与中考无关的内容,包括你的爱好和特长,必须统统放弃。随着中考临近,孩子们压力越来越大,懵懵懂懂的进入中考博杀。

中考博杀胜出的学生继续参加高考博杀,一张考卷成绩决定你是否可以上大学以及上什么大学。

为了公平和有效率地筛选,千百万学生都考一样的考卷,是一张有标准答案的考卷。为了能够对学生考试成绩精细化排序,一门课100分不够用,改成150分。成绩相差1分,排序相差千万。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决定了每一个考生能否进大学和进什么样的大学。哪怕他是色盲,照样可以进入大学化学分析专业读书!(只是举例,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一般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基本上与他做题时间、做题数量,参加学科辅导班数量成正比。为了提高成绩,孩子们用时间、家长们用金钱进行互相拼杀。如果中高考完全按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考试,就拉不开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拉开差距,打着加强掌握教学大纲基础知识的各种的偏题和怪题大量涌现。这些偏题和怪题一方面对今后工作毫无用处,另一方面可以指数级消耗学生大量时间,就看你是否愿意投入,谁投入多,学生和家长正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极端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校外培训机构和许多老师赚得盆满钵满,而家长们却背上了教育这座最重大山!孩子们在失去了青少年的快乐的同时,思考问题变得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泯灭他们的好奇心。

中高考泯灭孩子们的好奇心

可以想象,面对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十几年有标准答案试卷,已经泯灭了学生好奇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只具有学习能力,缺乏创新能力。面对颜宁的提问面试者会担心:“自己万一哪句话说得不符合您的心意,或者暴露出某些您不喜欢的科研潜质,就被淘汰了。”于是颜宁之问就不可能得到“眼睛一亮”的答案了。

3、在中美科技博弈加剧情况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科技创新是高端产业的基础,有了高端产业发展才能使我国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人才能过上像西方人一样生活。

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在5G通信、网络信息、高铁、核电、机电设备、大型工程、航天、船舶、电动汽车等高端产业,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越来越多的美西方高端产业被我们替代和超越,意味着美西方赚取高额利润的高端产业日益萎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说“十四亿中国人要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将是美国人的灾难,美国人不会容忍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美科技博弈(网络图片)

我国高端产业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通过中高考应试培养了一大批学习型人才,他们的特长就是跟踪学习美西方先进技术,通过再创新和中国人的勤奋实现超越。如华为可以在不发明香农定理条件下,站在美西方技术成果上超越美西方,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美西方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指责中国“抄袭”的同时,一方面对先进技术(如芯片)进行出口管制,另一方面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科学技术专业,试图阻止中国科技发展和高端产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仅仅依靠跟踪性创新已经不够了,必须进入到跟踪性创新和原始创新并重阶段。原始创新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建立新理论,突破新技术,建立新产业。如量子计算将颠覆现有电子计算和芯片产业、可控核聚变将颠覆现在能源体系等等。

原始创新(网络图片)

问题已经十分明确,我国现行的中高考体制只能适应学习(跟踪)型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到既适应学习(跟踪)型人才培养,也能够适应原始创新(颠覆性)型人才培养。

4、钱伟长物理考5分上清华,终成大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1912年,钱伟长生于江苏无锡。他所在的钱家,是江南延续千年的豪族钱氏家族,五代吴越王钱镠的余脉。钱氏后人,除了商贾赚钱,尤其注重读书教育,进士、举人辈出,近代又涌现了十几位影响甚大的大师院士。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等均为其后代。

1931年,钱伟长参加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和历史两科的题目均是国学大师陈寅恪所出,钱伟长这两科均获满分,成为那一届103名学生中唯一。

清华大学(网络图片)

这样的奇才谁不喜欢?中文系的老师正想好好培养他,没想到入学第二天,钱伟长就决定要转专业,学习物理。当时的清华大学属于自主招生考试,录取之后,学生自己选择专业。可是从文科到理科,跨度如此之大,为何拥有超凡国文天赋的钱伟长做出这个“荒唐”的决定?

与夺目的文科成绩相比,钱伟长的理科成绩却惨不忍睹,数学、物理、化学、英文,一共考了25分,物理仅仅考了5分,为何钱伟长还执意学习物理呢?

原来入校的第二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飞机大炮在中国领土上横冲直撞,中国军队不敢抵抗,因为打不过。钱伟长义愤填膺,如果中国也有飞机大炮,日本就不敢这样欺负中国人。而造出飞机大炮,国文和历史不起作用,只有靠物理,靠实业。所以,他才决定转学物理专业,为抗日救国学习知识,造自己的飞机大炮。

新中国成立后,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贡献。

各位网友,按我国现行中高考体制,钱伟长能进清华吗?清华敢收他吗?

0 阅读:0

雨琴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