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我在农村七年,先后担任记工员、小队会计乃至大队电工

紫袍加身时 2024-11-30 06:37:46

文/吴中芹

五十余载光阴流转,仿若白驹过隙,却始终无法冲淡那段知青岁月在记忆长河中的深刻印记。遥想当年,一千七百万城镇知识青年,似万千星子奔赴广袤山河,开启了长达十年、波澜壮阔且影响深远的上山下乡运动。其规模之恢宏,气势之磅礴,意义之厚重,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且独一无二的篇章。

我,亦在这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中,于1968年10 月31日,以肖县黄口镇首批知青的身份,踏上了插队落户的征程。

初到农村,插队之地距城镇尚近,归乡之路未觉遥远,这一丝便利在当时的艰辛生活中,似一缕微光,稍作慰藉。而姐姐与小舅随后也来到此处,我们三人相依为命,共同撑起一方生活小天地。姐姐厨艺娴熟,小舅则掌管炉灶,拉动风箱,火焰跳跃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我在其间,倒成了相对闲适之人,得以暂避繁重农活的辛劳。

然而这样的惬意并未长久,队长便安排我前往打面机房,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承担起称秤收钱之责。机房之中,三人各司其职,有机子的嗡嗡轰鸣,有磨面机的缓缓转动,而我手中的秤砣与账本,亦成为这忙碌场景中的一部分。

每日里,看着乡亲们带着粮食前来,经我之手,粮食化作面粉,那一份满足,亦在心底悄然滋生。只是,半年时光转瞬即逝,有人向队长进言,称知青下乡旨在劳动磨砺,不应久留机房。

队长深以为然,于是我便告别了那相对轻松的岗位,投身到广袤田野之中,开启了真正的农忙生活。

1970年之春,大地复苏之际,我却在挖河工地上遭遇重创。彼时,工程浩大,任务繁重,白天黑夜不停地奋战,终因过度劳累,致使脚踝旧伤复发。那伤口处,脓液渗出,疼痛难忍,无奈之下,只得返家休养。

半年光阴,在每日两次的青、链霉素注射中缓缓流逝。每一针刺入肌肤,都似是与伤痛的一次抗争,幸得最终伤口愈合,未留残疾,实乃不幸中之万幸。

次年秋,大地一片金黄,红芋丰收之际,却又逢意外。我在田间刨收红芋,身旁一位小伙伴,手中抓钩起落间,不慎划伤我左胳膊。刹那间,鲜血涌出,疼痛刺骨。

在大队医疗室简单包扎后,队长体恤,安排我归家休憩。家人忧我伤口感染,急忙送我至镇医院注射破抗针。

岂料,未行过敏测试,一针入体,我便浑身抽搐,高热不退。那一瞬间,意识似被黑暗吞噬,生命悬于一线。幸得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方从鬼门关前夺回一命,此劫过后,更觉生命脆弱,亦感命运无常。

小舅招工离去,姐姐推荐升学,此后我便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1973年,国家政策变动,招工停止三年,我在农村的时光也随之延长,前后共历七载春秋。

期间,我先后担任记工员、小队会计乃至大队电工。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份责任,亦是一次成长。在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我深入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感知农民生活的质朴与艰辛。我学会了如何在土地中刨食,如何与邻里相处,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希望。

这些经历,如同一把把刻刀,雕琢着我的青春,亦塑造了我的灵魂,使我在各方面皆有长足进步。

1975 年,命运对我露出了一丝微笑。我因在知青岁月中的表现突出,被评为上山下乡模范代表,得以出席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表彰大会。那一份荣誉,是对我多年付出的认可,亦是我青春岁月中的一抹亮色。

同年九月,又获评宿县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代表,然彼时我已投身工作,错失参会机缘,奖状由他人代领带回。虽有遗憾,但那份荣耀与自豪,却永远深藏心间。

今日,乘坐火车归乡,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往昔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遂提笔记下此文,纪念那段上山下乡的五十五周年岁月。

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泪水、艰辛与困苦的历程,却也是我青春最绚烂的底色,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坚韧,赋予我担当,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遭遇何种风雨,皆能怀揣希望,勇往直前。

0 阅读:0

紫袍加身时

简介:紫袍加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