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7日,由省医学科普学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2022年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消化疾病专委会年会暨IBD·郑州论坛在郑州举办。论坛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方式举行,60多位省内外专家教授应邀出席。
线上参会人员达5670人,大家在多场主题报告和病例研讨中共沐学术之光,碰撞出最精彩的火花。
会议开幕式由省医学科普学会消化疾病专委会主委冯百岁教授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副会长、郑大二附院院长刘剑波、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旻湖等分别致辞,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共同推进消化疾病学科的发展,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召开。
会议精彩瞬间
会上,省内外消化病学专家云集,内容精彩纷呈,围绕IBD疾病、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等,相互切磋、共融共商。直播间学术氛围浓厚,评论点赞不断,与会专家及同仁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我省消化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科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冯百岁教授在闭幕式总结时说,此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取得了圆满成功。专委会将继续围绕消化疾病诊治和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提高河南炎症性肠病诊治水平,为打造健康中原做出应有的贡献。
IBD科普课堂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是回肠、直肠和结肠。具体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病程漫长且经常反复。本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主要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
目前还没有根治IBD的方法,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甚至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疾病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控制,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如果不能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病情比较容易反复多变。
以前这类疾病,尤其是克罗恩病,在发达国家比较常见,在我国相对少见,近年来这类疾病在我国也越来越常见。目前,IBD由于发病率高且治愈率低,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肠道微生物群与炎症信号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已被建立,可以成为研究和防治该病的切入点。
专业审核: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消化疾病专委会
秘书 王素敏
文字|王 振
责编|张 震
校对|陈 蕾
审核|郭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