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大将陈余对峙。
当时的兵力对比是20万对不到2万,十打一怎么打都能赢。只是,韩信是那个一,赵军是那个十,这一战韩信是绝对的弱势。
赵军陈余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他想用唾沫星子淹死韩信。
韩信得知后也不怂,亲率主力在距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背着河水安营扎寨。
天刚亮,韩信就率领一万多主力向赵军营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赵军早就探知汉军背水扎营,知道韩信已无后路可退了。
送上门来的买卖,哪有不赚的道理!
赵军大将陈余命令大开寨门,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这次他要活抓韩信,然后让韩信再来一次“胯下之辱”。
两军很快就厮杀在一起。
汉军虽然勇猛,奈何兵力悬殊太大,很快就落入下风,只能边打边撤,一直撤到河边的阵地。
赵军也跟着杀到!
汉军眼看后退无路,反而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赵军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懵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在这个时候,赵军中有人大喊:“快看,营寨已被韩信攻破了!”
赵军士卒转头望向营寨,只见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军旗。他们以为韩信已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赵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
原来,韩信昨夜秘密派了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潜伏起来。
待第二天双方展开激战时,乘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骑兵突袭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自家的旗帜。
混乱之中,赵王被擒,赵军数员大将不是被擒就是被杀。这就是韩信的经典之作,也是“背水一战”典故的来源。
一、韩信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兵仙”,就是因为他的操作实在是太骚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把章邯给忽悠瘸了,最后只能自杀。
潍水之战,水淹齐楚联军斩杀了楚大将龙且;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迫使项羽乌江自刎。
每一场战争、每一次战斗,韩信都在搞花活、搞套路;后世虽然模仿者很多,但大多都模仿进土里了,成功者少之又少。
只是,韩信的操作虽然很“骚”却不够快,也不够直接,要论“歼敌速度”还真比不过李靖。
李靖被封为大唐军神,他打仗的特点就一个字“快”,往往敌人还没看到唐军的影子,唐军已经杀到面前,然后战争基本就结束了。
你要是看韩信打仗,就像是在欣赏艺术大片;要是看李靖打仗,就会觉得非常无聊。
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只要李靖出马都会变得不堪一击,不是首领被俘,就是被灭国。
经常是吃瓜群众还未坐好,战斗已经结束了。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唐高祖李渊下达了全面进攻江南的指令。任命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手,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今重庆奉节)顺流东进攻打南梁萧铣。
唐军刚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士气正旺,自然就膨胀起来了。
很快就跟萧铣的主力部队碰上!
眼看对方士气那么高,李靖建议暂避其锋芒,主帅李孝恭却执意要进军。不出意外,李孝恭被一顿猛揍后鼻青脸肿的跑回来。
就当李孝恭觉得李靖要嘲笑自己时,李靖突然说:“可以打了!”
于是,李靖指挥唐军出战,正好撞见四处抢掠、乱作一团、忙着抢战利品的南梁军。
南梁军没想到唐军会卷土重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顿暴打,此战歼敌将近一万人,缴获舟舰四百余艘。
让南梁军想不到的事情还不止这个!
当唐军兵临南梁都城时,李靖又做出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将先前缴获的几百艘大战船揭开缆绳,沿江顺流漂下。
这下子李孝恭就想骂娘了!南梁的大船又大又结实,要是并入唐军中,将大大提升大唐水军的实力。
现在说扔就扔,再有钱也不是这么败家的。
李靖笑了笑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这投入确实值得,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大船,以为都城江陵已被攻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再加上沟通不便,怕前方有埋伏,都停滞不前。
很快,都城沦陷的传言迅速传播开来。
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原本要去救援,在行进途中听说都城沦陷了,便主动到唐营投降。
唐军早把都城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又等不到援兵,城内饿殍遍野,走投无路下,最终选择开门投降。
李靖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大唐获得了包括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广西大部、广东大部、江西西北部的地盘,以及几十万南梁降兵。
这速度快到连李渊都觉得不可思议,直夸李靖是萧铣的克星,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二、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内蒙挺进。
没几个人知道,这59岁的老头子到底想干么!
此时,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正在定襄牙帐里左拥右抱,喝着美酒看着美舞,望着帐外皑皑白雪,心情非常的高兴。
忽然,大帐周围喊杀声四起,颉利赶紧让人出去看看。去的人还没来得及回报,就听到不断传来的“唐军杀来、快逃”的声音。
颉利没想到唐军会如天兵一般降临,啥也不说了,先逃命要紧。
于是,颉利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其他人只能乖乖投降。
李靖奇袭定襄,不跟你玩那些弯弯绕绕的策略,直接来一次精彩绝伦的“斩首行动”。
先是派苏定方率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为先锋,打颉利一个措手不及,自己则率领剩余2000人马接应。
颉利看到李靖亲自到来,心想这糟老头肯定不会只带这点人马就敢孤军深入的,后面肯定还有大部队,连抵抗的心都没有就弃城逃跑了。
李靖确实有些“胆大妄为”,这都59岁高龄了,还跟年轻人一起冒着暴风雪翻恶阳岭;这还不是最刺激的,他还以三军统帅之尊,只带了区区3000人马就敢深入敌军老巢。
事后颉利要是知道了真相,会不会有被轻视和侮辱的感觉!
定襄被攻陷后,颉利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李靖早派人在那等着了,他又被揍得一头包后,继续没命的往铁山跑。
到了铁山,颉利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为了给自己喘口气,颉利就派执失思力入长安请罪,说要举国归附唐朝。
既然对方主动请降了,唐太宗也不好拒绝,就派了唐检过去议和。
唐检对李世民是有拥立之功的,在太原时就跟李世民交好,做到光禄大夫高位,封为莒国公。
派唐检去议和,也能看出李世民也想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
唐俭一到,颉利就好酒好菜、美姬美舞招待;两人打算先搞好关系后,再谈具体事宜。
酒还未过三巡,帐外又是喊杀声四起,手下来报说唐军杀到了。这下子不仅颉利一脸懵逼,就连唐俭也是一脸蒙。
说好的和谈,怎么就又打起来了呢?这是连唐俭的死活都不顾了吗!
还真是不顾了!
原来,李靖听说皇帝派使者去跟颉利和谈,觉得这是一次灭掉东突厥的好机会。便不顾使者死活,趁和谈之际突厥放松戒备,突然发起袭击。
“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
韩信喜欢玩艺术,李靖就喜欢直接点!别整那些有的没的,老子只管抓颉利,唐俭这样的不要就不要了吧!
还好,颉利早就被李靖打怕了,碰到唐军袭营逃命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唐俭;唐俭这才趁乱逃了出来,算是捡了条命。
这一战,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并擒获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隋义成公主。
颉利也在逃亡途中,被张宝相擒获,送到了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三、贞观九年(635年)二月,李世民紧急召李靖入宫觐见。
一年前,64岁的李靖就以足疾辞任将帅之职;李世民还亲赐灵寿木手杖,让李靖腿脚不方便的时候使用。为了让李靖好好休养,还授于畿内道大使,让李靖巡察全国、考察风评,顺便旅游散散心。
按理说没有紧急军情,李世民是不会急着召见李靖的。
不明所以的李靖,只能筑着手杖,一拐一拐地往皇宫走去。
到了皇宫,李世民直接问李靖,想不想亲征吐谷浑?
原来,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藐视大唐,还派兵侵扰凉州(今甘肃武威),唐太宗忍无可忍打算派军队征讨。
一听到有仗可打,李靖立马来了精神,扔掉手中拐杖就领命出征了。
出征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李靖不顾高龄和腿疾,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走了4个月才到达库山(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
不得不佩服李靖!
在那么极端的气候条件下,让一个健康的小伙去爬青藏高原,也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更何况是一个64岁高龄的老人,还腿脚不便。
吐谷浑王一听是李靖亲自来了,心中愤怒又害怕。
这糟老头子坏得很,放着长安的幸福生活不享,偏偏要来这冰天雪地里找自己的不自在。
吐谷浑王自知打不过李靖,也不废话提桶就跑起路来;临行前,下令把草原全给点了,他要烧光所有草场,让唐军的战马没有吃的,士兵没有木材取暖,要活活冻死唐军。
这一仗应该是李靖打得最艰难的仗,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敌人太会跑。从第一次跟吐谷浑军接触到战争结束,共花了2个多月时间。
过程非常的无聊,李靖大部分时间都在找敌军,找到了就一顿暴打,吃饱了就继续找人。而吐谷浑王借助主场优势,就是不跟唐军正面硬刚,还四处放火烧草场。
李靖才不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很快就改变了策略,兵分两路、南北夹击,长途奔袭深入荒漠二千余里,克服了种种困难。
经过两个月的不停追击,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围歼了吐谷浑主力。
吐谷浑王虽然逃脱,却在途中被部下所杀,其长子慕容顺率众降唐。
四、李靖的作战方式直接、迅猛,出征时眼里只有最终的战略目标,对其他战果并不热衷。
征南梁时,李靖的目光便只放在都城江陵和萧铣身上,为达目的可以冒着暴雨沿江急行军,甚至放弃缴获的四百艘大战船。
结果,萧铣投降时,南梁还有大部分国土和十几万部队未动。
灭东突厥也是一样,没有什么稳杂稳打的,直接亲率小股部队直插敌军可汗牙帐,然后一路追着人家可汗打。周边的部落看到唐军这么猛,胆子都吓破了,纷纷主动投降。
反观韩信,他搞起谋略来,可以将敌人耍得团团转,喜欢佯装败退,再趁敌军一脸懵逼时,出其不意将其打败。
韩信打仗没有李靖那般“直接、迅猛”,却充满着艺术。正因为如此,韩信歼敌的速度自然比不过李靖。
不及阁大学士
李靖用兵更飘逸,大局观和微操也都强于韩信一丝丝。但是韩信一手虚空暴兵,外加行军及练军,使战斗力迅速成型,在这一点上遥遥领先,古之名将没一个能挨上边的[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