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61)—晋国末年的那些悲催君主们

鹿鸣看文化 2024-06-25 06:17:35

作者简介:本公众号主人,定居武汉的东北人,业余历史爱好者。

最近读《史记》,对里面的一些内容略有感悟,在此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背景介绍:

晋平公虽然很平庸,但其在位期间总还是有一点权力,可是从他的儿子晋昭公开始,晋国的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晋国最后的一百多年里,历经晋昭公、晋顷公、晋定公、晋出公、晋哀公、晋幽公、晋烈公、晋孝公和晋静公9位君主,他们基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就是在位期间过得都比较悲催,直到晋静公被贬为庶人,立国七百年的晋国就此谢幕。

故事介绍:

我们在这里会把以上9位晋国末代君主们的事迹做一下简单介绍。

-晋昭公:他是《史记》最不待见的一位晋国君主,对他的介绍一共11个字: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意思是即位后6年就挂掉了,他在位期间,六卿日益强大,公室日益卑微。

-晋顷公:他在位期间,司马迁给的笔墨稍微多一点,主要记载了三件事:一是六卿率军帮助平定周王室的内乱;二是鲁国国君鲁昭公被季氏驱逐,卫国和宋国派使者请求晋顷公护送鲁昭公回国,可是季氏贿赂了晋国的范献子(范鞅,时任中军帅),范鞅对晋顷公说鲁国的季氏没有过错,于是晋国没有送鲁昭公回鲁国;三是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和叔向的儿子在晋顷公面前相互诋毁,六卿正好想打击公族势力,就借此机会把这两家公族全部杀光了。

-晋定公:他在位期间主要有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六卿内乱,六卿变四卿,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赵简子赵鞅派邯郸大夫赵午把昔日安置在邯郸的五百户人家迁徙到晋阳,赵午没能办成,赵鞅想要杀死他,赵午与中行寅、范吉射关系亲密,他们一起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坚守。晋定公派兵包围了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等人曾与范吉射、中行寅有仇,于是派兵讨伐范吉射、中行寅。范吉射、中行寅发动叛乱,晋定公下令攻击他们,打败了范吉射、中行寅。范吉射、中行寅逃亡到了朝歌,筑城固守。韩简子、魏襄子等人替赵鞅向晋定公求情,定公因此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职位。范氏和中行氏就此退出晋国历史舞台。第二件黄池会盟丢霸主,公元前482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诸侯,两个人争夺盟主的地位,最终吴王成为盟主,晋国的霸主地位正式不复存在。

-晋出公:和晋出公有关的就一件大事,范氏和中行氏倒台后,另外的四大家族智氏与赵氏、韩氏、魏氏一起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领地,并将其归入了自己的采邑。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告急,想要与齐、鲁两国一起讨伐四卿。四卿先下手反攻晋出公,晋出公被迫逃奔齐国,在途中死去。

-晋哀公:从他的谥号就可以看出他悲哀的一生,从他即为起,晋国的全部权力主要就集中在智、赵、韩、魏四家手里,特别是智氏的智伯大权独揽,在四卿中权势最大,不过另外三家联合起来,在晋哀公四年,他们一起把智家全族给灭掉了。

-晋幽公:晋幽公执政时期,晋国公室畏惧卿大夫,反而朝拜韩、赵、魏三家君主。晋国国君只占有绛都、曲沃这两个地方,剩余的土地都归韩、赵、魏三家所有。

公元前416年,晋幽公奸污妇女,在晚上偷偷出城,被盗贼杀死。(也有另外的说法是晋幽公出外寻花问柳,他的正牌老婆醋意大发,花钱请了盗贼想教训一下晋幽公,不想盗贼用力过猛,直接把晋幽公给干掉了。据说晋幽公死后,他老婆把他后宫一百多个女人都给他一起殉葬了)

-晋烈公:他在位期间啥事都没干,只不过公元前397年,周威烈王册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晋孝公:《史记》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最惨非他莫属。

-晋静公:公元前349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共同灭掉晋国,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晋静公被贬为平民,晋国从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以下是我对晋国末代君主们有关人物故事的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晋国末年的谢幕大戏就如有人导演一般,历史大势、重要事件和小插曲交相辉映,共同完成了一百多年的精彩演出。

首先,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天下大势。东周王室经过两三百年的江河日下,现如今是一年不如一年,春秋中前期还能受到诸侯敬畏的天下共主,已经越来越不受待见,即使是形式上的尊重都难以得到,甚至王室很多自己的事情都要诸侯来帮忙处理,表现之一就是晋顷公时期周王室的内乱是靠晋国六卿出马才得以平息;经过几百年诸侯国之间不断兼并,征伐,结盟,政治上的彼此交锋,使得文化上日趋融合,旧秩序,旧礼仪,旧制度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而新的一切自萌芽起便茁壮成长,表现之一就是一心想恢复周礼的孔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的推行使经济快速发展,便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开始出现,井田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对人才的使用越发具有广泛性,从以公族和贵族为主体的官员体系逐步扩大到“士”的阶层,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贵族化到平民化的转变;在诸侯国国内,卿大夫也开始篡权,如鲁国三桓把持朝政,齐国的田氏代姜等。可以说,晋国的最后一百多年,和整个春秋末期的天下大势基本是吻合的。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晋国末代君主的那些重要事件。

-打击公族,晋顷公期间灭祁家和叔向家族是晋国末代卿大夫打击公族势力最典型的代表,也是六卿集团尝试取代公族的开始,本来在晋悼公期间,为了平衡卿大夫和公族势力,晋悼公是做了大量的扶助公族的行动,公族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扩张,对六卿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有限的制约作用,可是晋悼公以后,晋国国君过于平庸和软弱,再加上公族自己也是烂泥扶不上墙,被打击被削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六卿内乱,六卿变四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一般理论上,高层卿大夫的数量越多,相对来讲对国君越容易分而治之,因为每个卿大夫家族必然有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虽然在对国君夺权这个目标和方向上大家基本是一致的,但真正轮到每一个卿大夫家族,如果让其牺牲自己利益去谋求团体的整体目标实现,这个出于互不信任的角度是很难达成的,而六个卿大夫家族减少为四个,目标的不一致性相当于减少了三分之一,从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说卿大夫家族在对抗国君势力的共性上面提高了30%。

-智氏被灭,四卿变三卿。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后,剩下的四大家族势力并不平衡,智氏是一家独大,其它三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对于智氏来讲逐个击破其余三个家族,最后实现取代晋国国君是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路线图,但是从另外三家的角度来看,如果坐等被智氏逐一消灭,那显然是不符合三家的利益,而如果要改变这一趋势,唯一能做的就是三家联合共同对付智氏,虽然这一事件的发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理论层面其实是必然要发生的,除非那三家的族长都是酒囊饭袋。当只剩下三大家族的时候,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三家的势力相对是比较容易达成平衡的,于是三家一致对付晋国国君,已经几乎毫无权力的国君和公族只能接受现实甘做傀儡。

-正式封侯。历史发展到晋幽公时期,虽然韩赵魏三家已经事实上几乎取代晋国,从实力和行为上也几乎等同于诸侯的身份,但是就像是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夫妻但没有结婚证一样,从法律角度还是有缺陷的,所以韩赵魏三家要想名正言顺的当诸侯,那么经过周天子的认证就是比可不少的,当然周天子没有理由也不敢不做这个认证,认证后韩赵魏三家成为正统、合法和有效的诸侯国,这也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认可的战国阶段开始的标志。(战国开始标志有学者以田氏代齐为准的,也有以韩赵魏消灭智氏后实际瓜分晋国为依据的,业界一直对此有争议)

最后,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那些历史小插曲。这里我们主要剖析一下三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因为史记基本就是一笔带过。一是晋顷公时期范鞅因受贿而蒙骗国君,结果国君真就上当信以为真,我认为很有可能不是晋顷公不知道实情,而是就算知道他也不能也不敢拆穿掌握实权的中军帅范鞅,说明晋国国君已经衰弱到任由卿大夫忽悠的境地,《史记》故意记载这个插曲,就是为了侧面铺垫晋顷公的懦弱和无能;二是晋出公竟然被四卿讨伐,这一动作的出现已经说明晋国国君在四卿面前已经毫无威信可言,四卿何时取代国君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次的严重程度是比范鞅蒙骗晋顷公有了质的变化;三是晋幽公被杀,按我的理解,无论是《史记》说的因奸污妇女被盗贼所杀,还是传说中因晋幽公的老婆吃醋而雇凶杀人,其实它们都是想掩盖晋幽公被杀的真相,想让真正的凶手摆脱干系,因为这个弑君的行为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这会有损韩赵魏三家的德行和威望。所以合在一起,这三个小插曲完美演绎了晋国卿大夫对国君从蒙骗到攻打,再从攻打到弑杀的这样一个递进过程。

《史记》晋世家原文节选: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干侯。十一年,卫、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

定公十一年,鲁阳虎奔晋,赵鞅简子舍之。十二年,孔子相鲁。

十五年,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范吉射亲攻赵鞅,鞅走保晋阳。定公围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二十二年,晋败范、中行氏,二子奔齐。

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

三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立简公弟骜为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卒。

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

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

十五年,魏文侯初立。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立,袭邯郸,不胜而去。十七年,孝公卒,子静公俱酒立。是岁,齐威王元年也。

静公二年【二年:应为八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家人:平民。】,晋绝不祀。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0 阅读:1

鹿鸣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