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冬季补光周期,居家北向窗台,三周防徒,太绝了这节奏
你知道吗?有些多肉在冬季可能面临生长困境,而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就像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分享的,他在冬天养多肉的时候,心里那个急啊。他说他的多肉看起来毫无生机,叶片发软,颜色也变得黯淡无光。这可把他愁坏了,天天瞅着那些多肉,就希望能快点让它们恢复活力。其实啊,这背后很多问题都是出在光照上的。
咱们先来说说多肉吧。多肉植物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喜欢养。像景天科的胧月,这可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肉了,它叶片厚实,颜色粉粉嫩嫩的,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超级可爱。还有熊童子,叶片顶端就像小熊的爪子一样,萌态十足。再有就是玉露,晶莹剔透的,像一颗颗绿色的小珍珠。不过呢,今天咱重点说的是在居家北向窗台养多肉的那些事儿。
北向窗台啊,这地方在冬季光照可有点特殊。我认识的有个东北的朋友,他们那冬天老冷了,光照时间也短。他在北向窗台养了好多盆多肉。在冬天开始的时候啊,他就发现多肉们好像没精打采的。一般来说,多肉在夏季光照强的时候,要是养护不当可能容易出现徒长,但是到了冬季在北向窗台这种光照少的地方,也会出问题。这是为啥呢?
咱们来算一笔账啊。在冬季,北方地区的日照时间可能12月只有大概9个小时左右,到了1月可能会稍微多一点到10个小时,这和夏季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光照比起来,那可真是少太多了。而且北向窗台接收的阳光是斜射的,不像朝南的窗台能给多肉足够的光照强度。这就好比人,吃的东西少了还不顶饿,多肉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就没办法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那多肉在北向窗台到底需要多久补一次光呢?这也是很多人纠结的点。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时间。就像有些多肉品种比较耐阴一点,像十二卷属的一些品种,比如万象。万象相对来说比较耐低光照环境,它可能在北向窗台正常光照一天,再辅助补光15天,就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像胧月这种比较喜欢阳光充足的多肉,可能正常光照一天,7天就得补一次光。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有趣故事。他在北方的某个小城市住在一楼,北向的窗台种了一排多肉。他发现随着冬季一天天过去,多肉们开始有点徒长了。他想了个办法,他买了一些补光灯。开始的时候他不知道具体怎么补,他就每天给那些看起来状态不好的多肉补两小时的光。他发现,有的多肉开始慢慢有点变化了,叶片颜色变亮了一些。但是过了几天,他又发现有些多肉好像又有点过度了,有点发黄。他就想啊,是不是补光的周期不对呢?然后他就调整了策略,他对比较厚的叶片的多肉,像桃蛋,每9天补一次光,每次补3个小时。对叶片比较薄的多肉,像玉扇这种,他每5天就补一次光,每次2个小时。结果呢,大概过了一个月,他那些多肉的状态就好了很多,徒长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还有啊,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也会影响多肉在北向窗台的光照补光情况。比如说在一些南方潮湿的地区,土壤的保水性比较好,多肉在北向窗台的浇水频率就得控制,不然容易烂根。这时候如果光照补得不好,多肉就更容易出现问题。而在北方干燥的地区,土壤水分蒸发快一些,在合理浇水的情况下,多肉的光照补光就需要更精准。
这时候咱再看看一些不同的多肉品种。像薄叶系的马库斯,它和厚叶系的冬美人就很不一样。马库斯需要更多的光照,如果北向窗台的光照不足,它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徒长的情况,茎会变长,叶片会变松散。而冬美人相对耐一点,在同样的北向窗台光照条件下,它可能在一个月内才慢慢出现一点徒长的迹象。还有佛珠和小松萝,这可都是冷门又好看的多肉。佛珠在北向窗台光照不够的时候,它那圆润的珠子会变得又干又瘪。小松萝则会出现生长停滞的情况,不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它会时不时地抽出新头来。
咱们再聊聊不同场景下的情况。在居家环境,咱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多肉当成一种小点缀,让家里变得更温馨。但是如果在办公室,多肉的光照情况也会受到很多影响。比如说在有大型绿植遮挡的办公室角落,那些原本放在北向窗台的多肉,可能光照会更少。那这个时候补光周期又要怎么定呢?如果是办公室的单盆北向窗台多肉,可能5天就需要补一次光,每次1 - 1.5个小时。
在居家北向窗台养多肉防徒长的事儿上,真的是有很多门道。你得根据不同的多肉品种,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场景,还有不同的时间段来调整补光的策略。这就像一场和小生命的博弈,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多肉的成长。
说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事儿。如果你的多肉在北向窗台,你又想在冬季让它长得好,除了调整补光周期,你还会做些什么呢?是给它换土,还是在周围环境里再加点什么小设备呢?这真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