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买丰田就得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二选一,这俩“国民神车”摆你面前,你真就敢闭着眼随便挑?
小李最近就栽这事儿上了。
预算捏在手里,想买辆靠谱的家用车,结果被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各种车型信息轰炸得头昏脑胀。
一个是“科技范儿”十足,一个是“皮实耐用”出了名,到底哪个才是他的菜?
说白了,选车这事儿,还真不能光看牌子响亮,得对症下药才行。
咱先捋捋这俩“老大哥”的家底。
广汽丰田,2004年出生的“后浪”,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创新劲儿。
你看它家的凯美瑞、汉兰达,早早就用上了TNGA架构,科技感直接拉满。
再看看一汽丰田,那是1997年就扎根中国的老牌劲旅,卡罗拉、RAV4荣放这些经典车型,那可是“开不坏的丰田”的最好代言人。
新能源这块,广汽丰田也是冲得比较猛。
早早就把纯电动车bZ4X给拉来了,双擎混动技术也是玩得溜。
2023年更是大手笔,直接在广州南沙砸了100个亿,要建个一年能产20万辆新能源车的基地。
一汽丰田呢,一开始是卡罗拉双擎E+这种插电混动打头阵,后来才慢慢加大纯电动车的投入,像奕泽E进擎啥的。
买车不光图开着爽,还得算算经济账。
三年车龄的广汽丰田凯美瑞,保值率能有65.3%,比一汽丰田亚洲龙的63.7%稍微高那么一丢丢。
你要是看混动车型,这差距就没那么明显了,也就1.5个百分点的事儿。
维修保养这块,一汽丰田因为零部件国产化率高,所以常规保养费用能比广汽丰田便宜个8%-12%。
长期持有下来,总成本其实差不了多少,也就5000块钱以内,关键还是看你开得勤不勤。
这俩厂在成本控制上,也是各有各的招。
2022年,全球芯片闹饥荒,广汽丰田就跟电装(Denso)勾搭得更紧了,确保关键零部件供应,代价就是部分高端车型成本上涨。
一汽丰田呢,就更依赖国内供应商,比如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样一来,成本就能降下来,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上。
光说省钱不行,还得看技术硬不硬。
广汽丰田南沙工厂,自动化率高达96%,激光焊接技术把车身接缝精度控制在0.1mm级别,这可是头发丝的直径啊!
一汽丰田天津工厂也不含糊,人家可是丰田体系内“零缺陷”生产线的标杆,涂装工艺的耐腐蚀测试能扛1000小时以上。
J.D.Power的数据也显示,这俩厂的可靠性得分差距不大,广汽丰田在电子系统上稍微领先,一汽丰田在机械部件耐久性上更有优势。
现在都啥年代了,智能驾驶也得跟上。
广汽丰田在这方面更积极,不少车型都配备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比如丰田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车道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啥的,都有。
一汽丰田就显得保守一些,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程度没那么高。
服务体验也很重要,毕竟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
广汽丰田在南方省份和一线城市铺了512家4S店,提供60分钟快速保养、代客充电这些都市化服务。
一汽丰田的网点更多,有680家,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更高,还能提供偏远地区道路救援这种全场景服务。
2021年,广汽丰田换了新领导,开始猛搞数字化转型和用户体验,搞了个丰云行APP。
一汽丰田的高管团队比较稳定,更注重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MPV市场里,广汽丰田的赛那SIENNA主打豪华家用,空间大,混动系统给力,适合二孩家庭。
一汽丰田的格瑞维亚,走的是运动路线,更吸引年轻父母。
SUV市场里,广汽丰田的锋兰达,菱形格栅很个性,标配7英寸液晶仪表。
一汽丰田的卡罗拉锐放,前脸比较传统,但全系增加了后排中央扶手。
要说独家内幕,广汽丰田2023年开始向中东地区出口威兰达(Harrier)了。
人家还在公益活动上也很积极,启动了个“绿动未来”公益项目,未来三年要砸1000万搞环保教育和生态保护。
你品,你细品,到底选谁?
说白了,这就像找对象,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就拿威飒和亚洲龙来说,如果你是追求智能互联的科技控,那广汽丰田威飒的12.3英寸中控屏+人脸识别系统绝对能让你心动。
但如果你更注重乘坐舒适性,那一汽丰田亚洲龙的后排座椅加热/通风功能可能更实用。
环保主义者可以考虑广汽丰田bZ4X的太阳能车顶,每年能多跑1750公里。
经常跑长途的商务人士,或许一汽丰田皇冠陆放的混合动力系统更适合你。
别光看参数,带着你的需求,去4S店好好试驾一番,感受一下转向手感、座椅支撑这些“感性要素”,这些小细节往往更能告诉你真相。
选车,就是一场“私人订制”。
选广丰还是一丰?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半城烟沙
十二代皇冠,谁敢与我争锋?
F ampamp F
一汽丰田用户 奈何我的亚洲龙除了颜值细小差异 还是被广汽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