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辈开荒,不如三代经商;
三代经商,不如祖上扛枪;
祖上扛枪,不如乌纱帽香。
网上流传的这段口头禅,足以证明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国内的公务员这个职业似乎比其他职业高一等。例如:公务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还有宽松的工作时间和环境;在职时收入稳定,退休后待遇还行;公务员亡故后的抚恤金标准,也与其他群体完全不同……
正是存在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我们国内考编大军这些年来持续扩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度,我们的国考报名人数已突破290万大关。考公考编,不仅成了绝大多数刚毕业大学生的职业首选,即便已经工作了几年,只要没有超过35岁,照样有不少人在学“行测”和“申论”,千方百计考编考公。因为遭受过社会的毒打,才让他们更清醒。例如,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待遇有着天差地别。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公务员这个职业和我们国内完全不同。在日本:东京都厅今年新入职公务员人数竟出现30%缺口,大阪府更是连续5年招不满基层岗位。为吸引年轻人能入职公务员,日本地方政府各出奇招:福冈推出“每周四天工作制”,奈良县给育儿公务员每月额外发放3万日元补贴。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形?因为日本社会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公务员不过是千万职业中的一种。日本的公务员工作稳定,日本的企业工作同样也稳定,而且公务员的收入待遇甚至没有企业待遇高。例如,日本30岁的科员月薪约28万日元,而丰田汽车工厂的高级技工月薪可达45万日元。更关键的是,日本的公务员想耍特权几乎不可能。例如,所有公务接待必须提前三个月在政府网站公示,市长用公车去医院体检也要列明汽油费等等。
日本的就业理念在哪里工作都行,欧洲的公务员生态更颠覆我们的认知。例如:德国海关的公务员时薪24欧元,还比不过时薪35欧元的电工;巴黎没有专门的公务员食堂,他们市政府的文员和超市店长只能共用一个餐厅。北欧国家也是这样,甚至出现了公务员下班开网约车的现象,毕竟在全民高福利体系下,他们职业间收入差距被压缩到15%以内。
透过以上情况足以说明,收入待遇公平,社会不分三六九等,才让外国人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没有热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就业经验说明,只有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这些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从业人员的劳动收入、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才是社会进步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能缓解当前的考公热,营造平衡、良好的就业氛围和环境。
而我们之所以人人都往“编制”这一个独木桥上挤,其根源还是在于,只要考编上了岸,大多都比别人累死累活创业十几年收获的还多。然后,就造成了随便一个正式工的城管或街道办工作人员,居然有博士愿意去考这个饭碗。其实,考试的内容以前考的是八股文,现在考“行测”和“申论”,考的东西与实际工作有多少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