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明知道南巡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是要住在曹家呢?

星红岁月吖 2025-02-20 15:34:25

乾隆十四年,清朝著名的诗人袁枚在父亲病逝后辞官回乡养母,这一年他只有34岁。

袁枚在江宁(南京)花了300两银子买了一座废弃的园子,将其改造成一座集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私家园林,经过改造后袁枚将改名为“随园”。

改造后的随园不仅吸引了很多的诗人来观赏聚集,而且袁枚在此一居住就是五十几年的时间,所以袁枚也被称之为“随园先生”。

袁枚虽然辞官归乡,不再是朝廷命官,但是归隐后袁枚却过起了如鱼得水的生活,不仅广纳弟子,还刊印诗集,成为乾隆朝时期赫赫有名的诗坛巨匠。

为何辞官后的袁枚如此成功呢?

其实除了袁枚本身的诗以外,跟袁枚购置的这座园子也有关系。

乾隆五十五年,袁枚出了一本《随园诗话》,在这本书中袁枚提到随园便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历史原型。

而且这座已经废弃多年的园子,康熙曾下榻四次。

既然这座园子康熙曾下榻,怎么会荒废至此呢?

而这一切还要从康熙朝时期江宁织造曹寅的高祖曹锡远开始说起:

01

曹锡远所在的曹家,发迹是在关外。而且曹锡远在明朝时期担任指挥使一职。只不过在后金与明廷的对战中,沈阳一战,曹锡远与儿子曹振彦兵败被捕,之后便举家归顺了太祖努尔哈赤。归顺后金后,曹氏一族便被分配到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做包衣(多尔衮的家奴)。

只要是提到包衣,我们惯性的思维就是认为包衣的出身很低。

其实并非如此!

包衣出身低微只是相对于他们要伺候的主子而言的,与那些出身满勋贵族的妃嫔、皇后而言,确实出身不高,但若是放到整个大清来说,包衣出身并不低,尤其是上三旗的包衣,专门服务于皇室成员,是距离皇上、妃嫔等最近的,自然便不缺平步青云的机会。

而曹氏一族便是最好的例子:

曹锡远的独子曹振彦是一个机敏果敢而且骁勇善战的人,在归入多尔衮旗下以后,便跟随多尔衮一起南征北战。多次立下战功,并且得到了多尔衮的赏识与重用。

不过曹振彦并没有一直活跃在战场上,满清入关后,曹振彦便转为文职,担任正五品知州一职。两年后擢升为正四品知府,之后又被擢升为正三品盐法道一职。

顺治帝七年年底多尔衮突然去世,顺治帝不仅下旨议罪多尔衮,而且还将其统领的正白旗收编,如此一来,曹氏一族便由王府的包衣转而成为皇家的包衣。

其身份与原先相比是大不相同的,也是从此时开始曹氏一族的荣辱兴衰便与皇家息息相关。

曹振彦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曹玺,一个是曹尔。

曹玺是曹振彦的嫡子(据说曹玺是曹振彦在战场上俘虏,收养的养子),也正是曹振彦的这一嫡子,将曹氏家族推上了顶峰,让曹氏一族成为康熙朝时期举足轻重的一个家族。而曹玺的儿子曹寅更厉害,将曹氏一族推上了巅峰。

而曹玺曹寅父子之所以能将家族带入全盛时期,其实靠的是家里的一个女人:也就是曹寅的母亲;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都是男主内女主外,女子的地位很低,曹母是怎么做到的呢?

02

1654年,大清后宫一个皇子出生,因为生母不受宠,所以这位皇子的出生也不是什么大事,顺治帝得知后反应也是很平淡,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而这位皇子便是皇三子玄烨,他的生母便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值得一提的是佟佳氏虽然不得顺治帝宠爱,但是却得到了孝庄太后的青睐。玄烨出生后,孝庄太后便张罗着为玄烨挑选乳母与保姆,当然这也是按照祖制来做的。

只要是宫里有皇子公主出生,都要从内务府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与正白旗)挑选乳母与保姆。最终,正白旗出身的孙氏被孝庄太后选中,成为康熙乳母。

而这位孙氏,便是曹玺的妻子,也就是曹寅的生母。

从康熙登基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曹家也会飞黄腾达。

为何这样说呢?

满清入关以后,在京城一带天花盛行,但是因为无药可医,所以人们都是谈天花色变;不管是多尔衮的同母胞弟多铎,还是顺治帝都是因为得天花而死。很不幸的是玄烨年仅2岁时也感染了天花,就在大家都觉得玄烨此劫很难度过时,乳母孙氏与保姆文氏细心照顾玄烨,并没有放弃,最终玄烨熬了过来,战胜了天花。

虽然脸上留下了很多的麻点,但是正因为玄烨曾得过天花,让玄烨成为下一任皇帝。

顺治帝的天花去世后,年仅8岁的玄烨登基。

而乳母孙氏因庇护玄烨有功,儿子曹寅得以入宫,成为玄烨身边的伴读。

与此同时,曹寅的父亲曹玺也开始平步青云:

康熙二年,曹玺因平定叛乱有功,而被调任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一职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官职,但却是很多正一品的封疆大吏所羡慕的。因为江宁织造一职不是皇帝的心腹并不会有机会担任,因为这一职位非常特殊。

江宁织造是在江宁设置的皇商,隶属于内务府,主要负责的就是采办宫廷所需的各种绸缎衣服等物品。当然这仅仅是江宁织造表面上的职责,其实江宁织造一职之所以会如此重要,还因为这个位置需要做皇帝的眼线,帮助皇帝打探情报,其实说白了就是做皇帝的耳目。

当然需要非常信任的人才可以,曹玺在宫中任职多年,其妻是康熙乳母,其子是康熙伴读,似乎没有比曹玺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了。

按照惯例,江宁织造一职三年轮换一次,但是曹玺一职在位置上做到病逝。

曹玺在任上时兢兢业业,做事非常认真,康熙对其非常满意,曹玺也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曹玺病逝后,康熙在南巡时还特地去看了曹玺的家人。

03

可以说此时的曹氏一族已经很不得了,但还没有达到顶峰,曹寅长大成人后将曹氏一族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康熙王朝》中康熙身边的小魏子——魏东亭,是帝师魏承谟的儿子,陪伴康熙一起读书。而曹寅便是魏东亭的历史原型,曹寅从小不仅能文能武,而且机敏过人。因为曹寅生母孙氏的缘故,曹寅与康熙可以说是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康熙朝初期大名鼎鼎的辅政大臣鳌拜,便是曹寅等人其活捉的。

那时候,曹寅已经被任命为御前侍卫。

御前侍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都是从八旗勋贵家族出身的子弟中选,曹寅并非满人,也非勋贵家族出身,能称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已经极其难得了。

但更难得是还在后边,康熙二十九年,曹寅经过一番历练后,被康熙任命为苏州织造。

不过曹寅仅在苏州织造一职上做了两年,康熙便下旨让曹寅的妹夫李煦接任江苏织造一职,而曹寅则是调任江宁织造,“子承父业”。

康熙不仅厚待曹寅及其生母,而且对曹寅的家人都很不错,曹寅有两个女儿全部成为王妃:

长女嫁给了平郡王纳尔素,成为平郡王王妃

次女则是嫁给了蒙古王子,成为蒙古王妃

在大清,不管是满蒙联姻,还是贵族之间的联姻,都非常注重门第出身。曹寅再得宠不过是正五品的官职,两个女儿能高嫁成为王妃,不得不承认康熙确实对其不薄。

04

正是因为康熙对曹氏一族的特殊恩宠,所以康熙在南巡时,会下榻曹府,而且一共下榻了四次。要知道康熙一生中共六次南巡,能让曹寅接驾五次,下榻曹府四次,这是何等的恩宠

不知大家还不记得《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康熙南巡,魏东亭接驾。康熙跟妃嫔们鸠占鹊巢占了魏东亭的宅子,但一国之君能下榻,自然也是极其光荣的一件事情。

在魏东亭陪同康熙一起出巡的时候,康熙问魏东亭:我让你筹集的三千万两军饷,三年为期,如今期限快到了,你办的怎么样了?

剧中的魏东亭并没有担任江宁织造一职,而是两江总督,整个大清最肥的差事。

所以康熙在三年前,给了魏东亭一项任务:三年的时间筹集三千万两军饷,用来收台湾。

魏东亭是一清官,自然不会收受贿赂、盘剥百姓,所以对于魏东亭而言三年三千万两实在是有些困难。不过魏东亭还是完成了2600万的任务,剩下的400万魏东亭也想到了一些办法:

将祖上的宅子卖了,80万两

魏东亭的田地,可以卖30万两

魏东亭三年的俸禄银子3000两

.....

魏东亭不惜卖掉祖宅也要凑齐军饷,可见其确实清廉、忠心,康熙自然不会亏待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便给魏东亭出了两个主意:

朝廷给康熙南巡江宁拨了200万,康熙一分不花,全部给魏东亭;

还有魏东亭为康熙准备的行宫,等到康熙走后,让魏东亭直接卖掉;而且为了能卖200万两银子,康熙愿意为行宫写一块匾。

就这样魏东亭的困境解决了,如此我们便可以得知康熙南巡所需耗费巨大,这是康熙自己都清楚的事情,但为何还要曹家来负责呢?

05

理由有三:

首先便是康熙对曹寅的信任,曹寅作为康熙的耳目,对康熙直接负责。

前文中我们便已经提到江宁织造位置的特殊性,就是因为除了本职工作外,江宁织造还负责帮康熙打探情报,汇报江南地区百姓的情况。所以曹寅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官,但是有密折专奏权。

在古代信息相对闭塞,即便是一国之君想要得到一些信息,也需要人来完成。

而康熙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皇帝,便更加需要像江宁织造这样的机构,帮自己搜集信息。

曹寅汇报给康熙的信息不仅仅是有关朝廷官员、江南士绅情况的,还有江南等地的粮食价格、匪患的情况、气候等等,事无巨细。

这些都是康熙治理天下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正因为如此,早曹玺死后,康熙才让自己信任的曹寅“父死子继”,做到江宁织造的位置上,一直到病逝。

其次康熙非常清楚,曹家作为江南第一望族,能够负担得起他南巡的费用

曹寅作为江宁织造,一年的俸禄银子10000两,确实也不少。但是与康熙南巡的费用相比,确实是杯水车薪。但是康熙很清楚,曹家的收入并非只是这一个途径。

曹寅在担任江宁织造时,还曾兼任两淮盐御史,两淮盐御史每年要向朝廷缴纳450万两。这些钱全部都属于皇家,属于朝廷,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会中饱私囊。

如何中饱私囊呢?

比如赚取差价,低价时收购棉絮,交货时提高棉絮的价格,如此便会出现差价,这部分钱就会从盐税的盈余中借出。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运作顺畅,曹寅在时可以,但是曹寅病逝后,便因为这个缘故给儿子留下了三十多万两的债务。而这笔钱,恰恰也是雍正对曹家抄家的导火索。

另外,康熙向来以孝治天下,自己又怎么能不孝呢?

曹寅所在的曹家,便是乳母孙氏的家。康熙既然南巡到了江宁,又怎么能“过家门而不入呢?”更何况曹家是乳母的家,在乳母家里比在那里都自在。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时,曹寅扶着自己的生母孙氏来给康熙叩拜,康熙急忙拉着不让孙氏跪下,并且这样对身边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家。”并且写了三个字“萱瑞堂”,赐予乳母。

结语

曹寅病逝后,曹家开始没落。因为曹寅留下了三十几万的亏空,妹夫李煦便给康熙上了一封奏折,康熙对曹家格外照顾,便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一职,来补上亏空。

只可惜曹顒仅在江宁织造的位置上两年便去世了,曹顒去世时只有一个遗腹子。

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如何能“子承父业”呢?

康熙便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寅名下,同时让李煦帮助曹頫一起补上亏空。但是不管是曹頫还是李煦都没有曹寅的机敏,怎么能补得上呢?

雍正登基后,下旨严查全国各地的亏空,而且雍正是一位极为严苛的皇帝,必定没有康熙那般脾气好。更何况康熙之所以能善待曹家,是因为曹玺与曹寅的缘故;而雍正便不同了,本身跟曹氏后人便没有什么感情,又怎么会格外开恩呢?

更何况李煦还曾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宠,雍正便更加痛恨曹家与李家。

雍正元年,李煦便被革职抄家;

李家与曹家荣辱与共,李煦倒台,曹家自然也不会好过;三年后,曹頫也被革职抄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家便没了以前的风光,开始没落。

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也就是曹寅的嗣孙,而《红楼梦》便是出自于曹雪芹的手笔。

其实在《红楼梦》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大清的痕迹,比如曹家如何从王府奴才转而成为皇家的奴才,再比如曹寅与康熙的兄弟情,或者是曹氏一族的没落。

0 阅读:19
星红岁月吖

星红岁月吖

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