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国人在小红书问的:“在中国可以讨论宗教吗,中国人如何看待宗教?”
当大部分不了解逐渐解除,终于到了对账宗教的时候了,这大概是美国人对中国最大的误解了!
中国网友们的回答可谓精彩绝伦,佳句频出,对于宗教的理解我敢说超越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人!
中国人的理解,可能和他们还真不一样!
孔子说:要有爱!
中国人说:说的对!
耶稣说:要有爱!
中国人说:说的对!
释迦牟尼说:要有爱!
中国人说:说的对!
……
耶稣说:要有爱!
基督徒说:说的对!
孔子说:要有爱!
基督徒说:他胡说!
释迦牟尼说:要有爱!
基督徒说:他胡说!
看出区别了吗?
说白了,中国人信仰的是真理;某些指责中国人信仰的人,却抛开真理而对某一个“神”盲目崇拜。
到底哪一种信仰更高级?不言而喻!
“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话术是认知战的一部分,来自西方右翼,专门针对中国人。
恰恰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在信仰上已经过于先进,导致遭受这种认知战的时候反应不过来,被这种低阶话术洗了脑。
而西方认知战中,把“信仰”定位得非常狭隘,专指关于人的终极命运的宗教信仰,甚至是一神教信仰。在这个狭隘的定义下,“有信仰”等于信存在一个全能的神明。
在这种语境来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实际上是想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或者说中国人没有唯一真神的宗教信仰。在这个话术陷阱中,中国人必须信一个唯一真神,否则就是没信仰。
然而,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宗教才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信仰方式。即便是对人的终极命运的信仰,也有轮回信仰,地府信仰,天庭信仰等多种替代品。但是把信仰和种族文化挂钩,用作侵略殖民屠杀的借口,这种信仰真的太落后了。我国的宗教信仰比这种货色先进太多。
中国人是否有信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信仰”的定义。《辞海》中对“信仰”的定义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的准则。也就是说,信仰不仅仅是简单的相信,还包含了崇敬和行为的指导作用。
通常,当我们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时,指的是他们没有宗教信仰。但实际上,又不完全准确。
儒家与道家的影响
在中国,儒家和道家这两大学派对国人的信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大学派的教义和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还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之道,讲究礼义仁智信,孝悌忠廉耻。在王阳明之前,儒家追求的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王阳明将其进一步升华,提出了“至善”的概念。儒家的目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在逆境中完善自己,在顺境中帮助他人。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是法律,而更高层次的要求是礼仪。正如《论语》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社会秩序是从内心向外建立的,中国人更倾向于用“情义”而不是“法”来形成社会关系。
道家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一种智慧的解脱。道家的思想对失意的文人墨客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人豁达、超脱的性格。道家认为,礼乐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心的真诚和自然的表达。正如《论语》中所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的本质在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表面的仪式。
儒家的入世思想加上道家的出世智慧,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相比信仰,中国人是不相信某种神秘力量的。中国人倾向于中庸之道,避免极端。《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可能是中国人不追求强烈宗教信仰的原因之一。
由于不迷信所谓的神秘力量,中国人特别务实!
西方发生大洪水,要么等死,要么等着上帝派造个方舟来救他。
中国发生大洪水,鲧,你去治,治不好你儿子大禹去治,总有一天能治好,人定胜天。
印度的北边都是山,有个100多公里长的缺口,外族从这个缺口冲进来,杀印度人,印度人管这叫bug,说没办法,我们信教吧,这辈子被杀了,下辈子转世好点吧。
中国的北边一半是平原bug,bug中间矗立了几座山。中国人说我们修长城吧,挡住那些想杀我们的外族人。一百里不够就一千里,一千里不够就一万里。一代人修不完就再修一代人,一百年修不完就再修一百年,把bug堵上。
西方人碰到匈奴人,是上帝的惩罚,上帝之鞭。
中国人碰到匈奴人,我跟你拼了,我杀到漠北也得把你扬了。
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中国人只是不信仰那些神了鬼了的,中国人只信仰中国人自己,敢叫日月换新颜。
国庆节,天安门升旗,一大群人蜂拥狂奔进场,这个视频传到国外,老外说这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他们信仰的不是牛鬼神蛇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的信仰是,是脚下的土地,是曾经同样奔跑在这片土地上的,他们的灵魂和我们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五千年的故事。我们,以及我们的祖先,同样也会成为未来子孙们的图腾,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永远不会破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