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dá
達【dá】,甲骨文是以彳、止和“大”即人组成的会意字,意思是人在行走。金文在字形中添加了一只羊,多作挞伐的意思。篆文写成以辵为意符、以羍[dá]为声符的形声字。羍,是初生羊羔的意思。简体字倒是又回到了甲骨文最初的字形和字义。
01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達: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达,達或从大。
段玉裁注: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訓通達者,今言也。”
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达”,多是通达、达到的意思。
02
文 献 选 读
“《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这里的“达”就是许慎说的“行不相遇”。
挑达,是往来相见的意思。
指在城门楼上走来走去却没有相遇。
“《詩經·大雅·生民》:先生如達。”
这里的“达”是“羍”的假借,指初生的小羊羔。
“《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己要想生存,那也要让別人生存;自己要想实现,那也要让別人实现。
“《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什么叫“达”呢?正直而崇尚道义,善于察言观色,甘心处于他人之下。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一定都会有好名声。
“《孟子·盡心上》: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作为一名士,穷困的时候也绝不丧失义,因而能自得其乐;显达的时候也绝不离开道,所以不会让老百姓失望。得志的时候,能将恩泽施于民众;不得志的时候,就修养自身的品格,以此立于人世。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莊子·秋水》: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
北海神对河伯说:明白“道”是什么的人,必然通达道理;通达道理的人,必然知道怎样应变;知道应变的人,就不会被“物”所伤害自己。
“《莊子·列御寇》:達有三必......緣循、偃佒、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達。......達生之情者傀(伟),達於知者肖;達大命者隨,達小命者遭。”
通达有三个方面:顺其自然、俯仰从人、怯懦而不如人。具备这三者的人必然通达。性情通达的人是伟大,而知识通达的人渺小。通达天命的人能够随顺自然的运化,而通达小命的人只能安于自己的遭遇。
“马王堆帛书本《道德經·第十章》: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虽然你明白而通晓一切,能不能不要自以为“无所不知”?
让万物自然地繁衍生育,而不去人为地干预;让其自然成长而不充当其主宰。这才是最高的美德。
“《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達於道之謂達,窮於道之謂窮。」”
孔子说:君子在道理上的通达才叫做通达,在道理上穷困才叫做穷困。
03
成 语 典 故
明目达聪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一定要多方面的了解情况,耳目才不会被蒙蔽,对事情才会有全面的了解。
“《尚書·舜典》:明四目,達四聰。”
欲速则不达
性急而追求速度,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