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信托业展望|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信托高质量发展新定位与转型路径

银行家杂志 2024-01-19 14:33:04

编者按:国内财富管理业的完整构架源于2005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历经近二十年的市场洗礼,财富管理业的客户群体等也日趋成熟,日渐形成一个共识——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需要专属的财富管理规划方案,在做好风险对冲的同时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健性、收益性。回望2023年,作为财富管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既有发展也有不足,例如满足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个性化需求的家庭服务信托的推出,股权乃至破产处置等信托架构的构建;又如中融信托违约等事件的出现。在新的市场发展阶段,面对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2024年的信托业如何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践行自身的职责使命,实现持续发展?本刊邀请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卫濛濛、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芦苇,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邵泉,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卓等专家,从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人民的美好生活等角度加以展望,以专题形式呈现给读者,并供同业参考借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卫濛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体系定位,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在经济发展历程中,信托一直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始终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信托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找准新定位,不断拓展信托特色化发展新路径,推动信托服务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信托力量。

深化转型与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信托业务新分类”),进一步厘清了信托业务的边界与服务内涵,强调信托受托人定位,为行业转型明确了方向。2023年,信托行业在政策指引下,不断推进深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呈现出五方面成效。

信托规模企稳,培育转型新动能。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2023年6月末,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73%,连续5个季度同比正增长。其中转型业务贡献了主要增量,标品资产管理信托、以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为代表的资产服务信托规模快速增长带动整体规模回升。

加快模式转型,发挥信托多元功能。信托基于制度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资金融通、资产配置、财产隔离、受托服务、事务管理等丰富的功能。2023年,信托业不断增强投资配置能力、推动直接融资转型,加快布局资产服务信托。其中二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达1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9%,占比上升至46.34%;事务管理类信托8.51万亿元,占比为39.24%;传统融资类规模降低。

聚焦重点领域,投向结构持续优化。信托具有投向多元、运用灵活等优势,资金配置覆盖实体产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2023年,信托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力度。二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达5.06万亿元,占比为32.22%,同比增长29.92%,其中投向债券市场的资金为4.04万亿元,固收、“固收+”、FoF等产品成为最重要的布局方向;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为3.83万亿元,占比为25%;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为1.51万亿元,占比为10%,有效支持了实体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发力财富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信托业回归本源,全面提升财富管理能力,资金来源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二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为54%。根据《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2023)》,2022年末,信托业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27万人,全年分配的信托收益超过1.36万亿元,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增强资本实力,奠定稳健发展基础。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规模达7448.96亿元,同比增长4.51%。从长期看,资本实力的增强为信托行业抵御各种风险、推动各项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明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

新使命与新定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必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服务。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强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目标,并对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重要部署,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信托行业作为重要的金融子行业之一,正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开启行业新篇章——信托业务新分类明确了行业“做什么”,为行业转型指明方向;分级分类监管从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业务转型等五个模块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引导行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等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信托业应通过信托多元功能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促进科创、消费、中小微、区域发展、绿色、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做好具有信托特色的“五篇大文章”。同时,在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中,打造一流投资机构,找到引导社会资金源源不断支持高质量发展、分享经济增长收益与合理分担风险的直接融资之路。

打造普惠信托,服务经济社会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信托业务新分类从政策层面拓展了信托服务的场景和客群,信托业应在满足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提升信托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具体内涵包含两个层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三农”、绿色、特殊群体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能负担的、有效的信托服务,切实让信托服务延伸至普惠领域;持续推动信托“普惠化”,通过拓展各类资产服务信托,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与服务功能,推动信托走向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有效防控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信托业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的权和责、快和稳、“四早”三项原则,深刻理解“五大监管”,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控、合规、内控体系建设,提高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有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实现行业行稳致远。

坚持“以义取利”,夯实受托人职责,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最重要的义务之一就是信义义务,这与“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信托公司应当将坚持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展业原则,将良好信托文化贯穿业务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筑牢委托人的信任。社会对信托文化的理解越充分,对信托的信心就越充足,越能增加信托运用的广度和深度,越有利于信托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围绕新使命,信托机构应基于新业务分类导向,明确发展定位。

提供跨市场综合金融服务的资产管理机构。信托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具有跨市场展业、信托财产多元、信托目的丰富、金融工具集成等独特优势。信托财产类型多元,涵盖现金、不动产、股权、知识产权、数据、碳排放权等各类资产。信托可以为现金类资产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提供资产配置、组合投资服务,还可为不动产、无形资产提供财产管理、多元运用等服务。例如,科创企业可将知识产权委托给信托公司,通过信托公司挖掘、对接市场资源,从而促进成果产业化。

基于信托本源提供综合财富服务的财富管理机构。信托的本源是一种财富管理和传承制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信托财富管理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业务分类下,信托财富管理客群范围进一步拓展,通过打造财富管理信托账户,可在一个信托账户中为广大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满足财富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养老储备、代际传承、家族治理、特殊需要人群照料等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

发挥制度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多领域的资产服务机构。信托可提供兼具社会属性与金融属性的综合服务。信托作为受托人,通过多种类型的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可以实现委托人复杂的财产安排,将信托利益在多个受益人之间进行分配,有效协调多方经济关系,在化解社会问题、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例如,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可提供资产托管、资产盘活、破产隔离和风险处置等专业服务,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成为助力防范化解多领域风险的重要手段。

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慈善机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信托可充分发挥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链接多方资源,提高“三次分配”效率。公益/慈善信托具有目的广泛、财产管理专业、运作透明、多方监管、汇集资金渠道多元等特点,同时,信托公司可根据委托人需求,创新设计公益/慈善信托模式,针对教育助学、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灾害救助、助老助残、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薄弱环节给予精准支持服务。

聚焦特色化,拓展信托转型发展新路径

践行新使命、锚定新定位,信托的服务模式将持续变革,从传统模式向获取管理费和超额报酬的组合投资模式、获取投资收益的资产驱动型投资模式、获取管理费的受托服务模式、服务广大客群的财富管理模式等转型,进一步拓展发展路径。

特色化资产管理。一方面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信托特色产品线。基于策略挖掘、组合投资、价值预判,提升跨周期、逆周期投资配置能力,为客户创造持续价值,同时获取超额业绩报酬。例如,中国外贸信托从2013年开始培育自主管理FoF业务,不断完善投决体系、资金体系、产品体系和研究体系,构建起覆盖现金管理、固收、“固收+”、FoF、权益、股权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线。依托科学完备的资产配置框架与基金绩效分析评价体系,主力FoF产品穿越经济周期,业绩、资金长期稳定,获得投资人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基于实体经济特定领域的资管能力,推动相关资产走向资本市场、公开市场,形成优质稀缺标的,提高资产与资金对接的效率。例如,中国外贸信托长期深耕消费、中小微、农业等普惠金融领域,基于对资产的深度理解,打造了“资产生成+资产流转+资产投资”三大核心模块的资产管理能力,推动资产走向标准化市场,既可为广大消费者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也可为投资人资产配置提供特色、优质资产。

综合化财富管理。随着中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从单一配置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变,服务需求从单一的资产保值增值向“人家企社”延伸。信托机构可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托账户,成为财富管理和传承的平台,串联起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账户,开展跨市场金融产品和法律、税务、医养等多元专业服务,满足各类委托人(个人、家庭、企业)的财富管理需求。

场景化资产服务。信托公司在财产监管、社会治理、风险处置等多元场景,都可根据委托人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资产托管、破产隔离等专业信托服务,同时围绕特定场景积累,搭建服务生态,链接各方资源,实现多类业务联动。例如,中国外贸信托组建专业部门特殊资产服务信托部,以“服务+投资”的路径落地市场化债务重组、纾困服务、共益债投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投服联动等多种创新模式,其中成都长寿苑“信托制”物业入选中央政法委评选的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探索出信托制度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新路径。

多领域公益慈善。慈善信托有巨大拓展空间,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达64.2亿元。根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3)》,2022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量为1400亿元。中国外贸信托长期践行公益慈善事业,坚持“用信托的方式做慈善”,采用“慈善信托+基金会”双平台运作模式,将基金会的资金募集和公益宣传优势与慈善信托制度优势结合,将财富管理业务与公益慈善服务结合,服务各类客户慈善需求。截至2023年11月末,公司累计备案50单慈善信托,规模合计3146万元,主要聚焦教育帮扶、灾害救助、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领域。

全流程支撑体系。信托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业务转型,还需要构建匹配新业务的支撑体系。一是基于不同商业模式打造全流程的展业、合规风控、运营管理支撑体系。投资类业务要构建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流程投资体系和文化;服务类业务要构建促进规模化、效益化的支撑体系。要推动传统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判断、管理能力迁移、复用至另类投资、股权投资;二是打通“资金-产品-资产”链条,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复用,集成金融工具,满足综合需求;三是加快信托业务转型与数字化一体化推进步伐。构建赋能业务全流程的面客端、业务系统群、数字中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夯实数据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数字信托服务。

信托业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前景展望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信托制度优势进一步显现。在信托业务新分类、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出台的基础上,信托公司管理、资本管理、集合资金信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望迎来修订。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并开展试点工作。例如,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发布的《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不动产、股权等作为信托财产的信托财产登记机制。”可以预见,信托的制度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做好“五篇大文章”,贡献信托特色力量。科技金融方面,深度参与一、二级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链接资源支持;绿色金融方面,以绿色投融资、绿色资产证券化、公益慈善信托等支持新能源、环境保护、产业转型;普惠金融方面,聚焦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资金资产匹配效率,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养老金融方面,信托服务可嵌入三支柱养老金管理、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等全链条;数字金融方面,持续提升信托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支持数字产业发展。

信托服务普惠化,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信托将践行“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拓展资产服务信托场景、深化资产管理信托内涵、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信托、丰富信托功能、弘扬信托文化。信托服务的可得性、价格合理性、便利性、安全性、全面性将得到全面提升,信托的“社会化”“普惠化”将显著增强。

金融生态合作深化,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资产管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机构将基于差异化定位、资源禀赋实现优势互补。信托可与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私募基金等机构深度合作。在资产端的资产挖掘、资产生成,产品端的产品设计、组合投资,资金端的财富管理、机构直投,服务端的产品运营托管等环节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挥,创设优质产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作者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经理

0 阅读:0

银行家杂志

简介:金融智慧 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