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尼泊尔是邻国,有着14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基本上就是沿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是尼泊尔,以北是我国。很多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就在这条边界线上,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达到了8848米。
喜马拉雅山脉
虽然喜马拉雅山的景色很壮丽,但也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使我国与尼泊尔之间的陆路交通变得非常困难。虽然现在有中尼公路,但道路艰险,路况复杂,油料消耗极大,运输能力很有限。如果能有一条铁路的话,运力将会有非常大的提高。
铁路到尼泊尔需穿越喜马拉雅山
中尼铁路已经提上日程对于尼泊尔来说,中尼铁路的意义非常重大。尼泊尔是一个地理上极为闭塞的内陆国,除了北面与我国相邻外,其余三面都与印度接壤,这就使得该国在贸易运输方面非常依赖印度。只要印度稍微卡它一下,就会对尼泊尔的经济甚至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果中尼铁路能够修通的话,情况会大有改观。可以想象尼泊尔与中国的贸易量将显著增长,这样一来它在面对印度可能的封锁时,就会更有底气。对于我国来说,这条铁路可以直通南亚,不仅货物可通过陆路到达印度洋,在地缘上的战略意义更是不用多说。
尼泊尔北面是中国,其它三面都与印度接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尼铁路的构想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七八年前,关于中尼铁路的设想就已经在媒体和学术论文中出现,但大多停留在纸面上。不过,现在却传来了好消息,预示着中尼铁路正在渐行渐近!
在近期中国与尼泊尔外长的会谈中,中尼外长一致表示将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我国外长王毅还宣布:“中方将使用对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年内派专家赴尼开展踏勘。”由此看来,这条酝酿已久的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铁路已经提上了日程,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
关键在于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方法
如何跨越喜马拉雅山?要修建中尼铁路,就无法回避如何打通喜马拉雅山脉的问题。这是世界上最为高耸的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后隆起形成的,至今还在不断升高。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全世界一共只有14座)。
中国与尼泊尔之间恰恰是这座山脉的主干部分,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这里,它的北坡属于中国,南坡属于尼泊尔。有不少网友认为,铁路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直来直去的打隧道,一路向南打穿珠峰,从山腹中穿过去就行了。就算不从珠峰这里走,也得从别的山峰处穿过,总之需要一条贯穿山脉主体的大隧道。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如果真这么干的话,这条超级隧道的长度将达到上百公里,甚至200公里,埋深会有数千米,是一项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工程。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是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全长57.09公里,穿越了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险峻和复杂远非阿尔卑斯山可比,直接修建穿过山脉甚至珠峰的隧道,就算技术上能实现,投资和工程量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能直接修隧道穿越的话,那么铁路还能从哪里走呢?其实大自然早已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路线:峡谷通道。
穿越山脉的峡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北坡山麓地带是青藏高原的湖盆带,冰川融水和雪水汇集于此。因而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这些河流切穿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深达3000~4000米的大峡谷。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雅鲁藏布江向南穿过山脉形成的。这些峡谷就成为了天然的通道。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通道,而且不只一条。从修铁路的需求上来讲,能够利用的过境通道就有5条,分别是普兰通道、里孜通道、吉隆通道、聂拉木(樟木)通道和陈塘通道。其中普兰通道、里孜通道太靠西,距离起点日喀则和终点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非常远,直接就可以淘汰了。
陈塘通道则是这5条中最靠东的一条,但它经过的地区比较荒凉,没几座城市,修铁路的意义打了折扣,而且无法和规划中的新疆到西藏铁路共用线路,所以也不用考虑。剩下来的就是吉隆通道和樟木通道之间的PK了。
吉隆通道方案和樟木通道方案
这两条通道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将来的新藏铁路。目前青藏铁路和预计2026年通车的川藏铁路,已经将拉萨与青海、四川等地连接了起来,拉日铁路又向西延伸到了日喀则。而规划中的新藏铁路是从日喀则再向西,经阿里地区后到达新疆的和田。
这就意味着只要从新藏铁路上分出一条支线,向边境口岸延伸,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那么应该选择吉隆通道还是聂拉木通道呢?应该说二者各有优势,樟木通道避免了穿越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且距离还略短。
中尼铁路可充分利用规划中的新藏铁路
但这条线路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非常大,樟木口岸的地理条件也远不如吉隆口岸开阔便利。因此,从国家铁路规划上来看,目前选择的是吉隆通道,即修建日喀则到吉隆的日吉铁路。尼泊尔境内的部分则是从吉隆到加德满都,约有90公里。
神奇的“吉隆沟”按照目前的规划,日吉铁路东起拉日铁路日喀则西站,向西经萨迦县,穿越仲拉山至定日县,沿朋曲、门曲河谷至佩枯错后,穿越喜马拉雅山支脉马拉山至吉隆镇,设铁路口岸站,之后取直到达国界,并预留向加德满都延伸线,我国境内段的全长为443.8公里。
中尼铁路由吉隆通道出境至加德满都
说到这里,大家对吉隆这个地方应该很感兴趣了。铁路从吉隆出境实际上比樟木那边绕了远路,规划中还要选择这里,充分说明了吉隆通道的特殊地位。这里有一条吉隆藏布峡谷,海拔非常低。从吉隆县城驻地宗嘎镇到边境附近的热索村,形成了一条长约93公里的“吉隆沟”。
吉隆县海拔是4200米,沿着吉隆藏布峡谷到吉隆镇,海拔将猛烈下降至2800米,热索村的海拔是1800米。进入尼泊尔境内后海拔会继续下降,加德满都海拔为1400米。这条近乎笔直的吉隆沟并非全由河流侵蚀而成,主要成因是地壳变迁,将这里的山脉撕裂了一条“缝”。当年清朝名将福康安在反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人时,就是从这里攻入尼泊尔境内。
几乎切穿喜马拉雅山的吉隆沟
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存在,吉隆沟里四季并存,峡谷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不远处又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是一个旅游胜地。既然有这样一条现成的切开山脉的通道,铁路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沿着峡谷一路向南,直达尼泊尔呢?并没有那么简单。
铁路如何穿越吉隆沟?吉隆沟的优势是海拔低,如果没有县城北部20公里外马拉山的凸起和阻挡,喜马拉雅山很可能会被吉隆沟彻底“切穿”。但它的劣势在于海拔变化过于猛烈,由北向南4200米降到了不到2000米。而铁路对坡度是有限制的,如果完全沿着峡谷修建,坡度会达到23‰,根据沿线的地质资料,部分区段的坡度甚至会大于30‰,超过了电力机车能够牵引的最大坡度。
吉隆沟的风景
解决超大坡度问题,可以选择修建齿轨铁路,就是在两条铁轨中间增加第三根带齿的轨道,可以与机车底部的齿轮啮合,极大地增强了列车的爬坡和制动能力,国外已建成的齿轨铁路最大坡度已达480‰,对付吉隆沟当然不在话下。
但齿轨铁路一般用于山区和景区的小型铁路线,运力很有限,速度也不高,至今为止还没有在铁路干线上应用的先例。如果中尼铁路在这一关键路段使用齿轨铁路,必然会形成瓶颈,大大降低整体运输效率,所以并不可取。
阿尔卑斯山少女峰的齿轨铁路
降了坡度问题外,铁路还有个最小曲线半径的要求,一般为几百米。吉隆沟比较狭窄,里面还有公路,铁路要进行避让,因此铁路不可能完全沿着峡谷修建,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展线,即修建一定数量的隧道和桥梁,使铁路线路足够长以满足坡度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解决最小曲线半径的问题。
所以说,即使从海拔较低的吉隆沟穿越山脉,也需要修建不少隧道,有些还可能会比较长,以便满足坡度和曲线半径的要求。就是出了国境之后,地形仍然险峻,海拔变化仍然很大,到加德满都还有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可以想象,在如此艰险的地方打隧道、架桥梁,工程量和成本将是十分浩大的。
这将又是一条“天路”
不仅是吉隆沟,从日喀则到吉隆的路段,同样需要大量隧道。这里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冰川遍布,地质灾害频繁,修建隧道时还会遇到高地温和岩爆的难题。这条中尼铁路的长度虽然只有几百公里,其建设难度不亚于甚至很可能超过青藏铁路,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花费巨资修建中尼铁路,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在世界屋脊上修隧道十分困难
修建中尼铁路值不值?中尼铁路的巨大投资是可以预见的,这里我们不必赘述,但这条铁路带给我国的,将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对尼泊尔外贸进出口总值仅为127.70亿,约占对南亚地区外贸总额的1%左右。其中出口125.98亿元,主要以新冠疫苗、鲜苹果、手机为主,进口1.71亿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旦中尼铁路修通,不仅有助于完善西藏的铁路网络,构建从拉萨到西南边境的交通大通道,还能将铁路延伸到南亚,并有望利用印度的铁路网进一步拓展到印度洋,形成又一条出海通道。那时候中尼两国的贸易量将有量级上的增长,绝非现在这100多亿。不仅如此,还可使西藏有望从中国的铁路末梢,一举转变为连接南亚中亚的铁路新枢纽。
西藏将成为铁路枢纽地区
就算将来无法利用印度的铁路(该国铁路的轨距很混乱,有宽轨、米轨和窄轨三种,就是没有我国通行的1435毫米标准轨),中尼铁路也会为我国提供巨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尼泊尔与我国的联系将会更紧密。尼泊尔已向印度提议:未来把尼印边境附近的宽轨(1676毫米)铁路也更新为标准轨,从这就能看出中尼铁路的影响力。
除了经济方面之外,中尼铁路在国防上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为调动提供相当大的便利,增加对边境的控制力度。因此,衡量一个工程到底值不值,不能单看投资和短期的回报,还要考虑长期的综合价值。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总投资高达3000多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中尼铁路的意义不能只用短期利益来衡量
因此,从经济、战略等多方面的角度来考虑,修建中尼铁路显然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资料:
1、“中—尼—印铁路通道”线路设计及建设可行性分析. 白云,等.《隧道建设》2017年第37卷第10期;
2、中尼铁路过境通道的几点探讨. 曾榜荣,等. 《高速铁路技术》2021年第12卷第6期;
3、中尼铁路跨境通道线路方案选择研究. 梁栋. 《铁路标准设计》2022年第6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