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对他们评价是最公平和客观的

无古不成今评历史 2024-10-10 04:18:32

1965年抗战胜利20周年,日军中将吉田也曾撰文称:“中日之战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对中国二十万受过黄埔军校教育之军官的英勇爱国力量,未有足够的评估。”

冈村宁次,侵华日军总司令,战后他说:“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在于以黄埔军校中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战斗意志。历次会战中,他们是主要战斗原动力……中国的枪炮打不赢我们,主要是黄埔精神打败了我们!”

为什么作为败军之将的他们如此评价呢?我想孙中山先生在大门前亲题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诠释的一清二楚。

1929至1937年,黄埔毕业学员两万多人,抗战开始后前四个月,便牺牲了一万余人。抗战期间,淞沪会战当属最惨烈的,在战斗中,面对装备占据优势的日军,黄埔学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胡宗南在战后哀叹道:“黄埔军队几乎全部打完了。”

中日共有22次正面大会战,在湖南就进行了多达六七次。黄埔师生在这一地带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巨大。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某处战场上,从中国军人尸体上收集到的黄埔军校毕业证章就达500枚之多。

在进行的保家卫国的抗战战争中,总计20万的黄埔师生奔赴战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幸存者仅有1万1000多人!牺牲率高达95%,四十名黄埔将军壮烈殉国,这个数据无疑说明了一切。以至后人赋诗纪念说:“故土新坟抗日冢,何处白骨无黄埔?”

0 阅读:63

无古不成今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