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陶华碧与华为任正非都是贵州人,且两人只差了3岁。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一个偏僻山村,是家中长子,后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父亲是建国前大学生,任正非出生时,父母均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家里一直比较拮据,为了保证所有孩子都能活下去,任正非父母实行“分饭制”,虽然每一个孩子都吃不饱,但是都活下来了。
任正非出生3年后,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庭太过贫困,陶华碧没有上过一天学,20岁时,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
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养活自己和俩孩子,她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什么苦都吃过,也养成了爽利泼辣、能吃苦能担事的性格。
2.任正非:婚姻不顺,43岁创业,面子不值钱任正非大学毕业后,进入工程基建部队,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专家军人。他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33岁就被选为军方代表,赴京参加科学技术大会。
在任正非满怀希望盼望着能得到中校军衔时,接到了部队裁撤的命令,转业到地方。由部队到地方,由技术到销售管理,任正非很不适应,一次失误中,给公司造成了200万的损失,需要任正非自己承担赔偿。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妻子提出了离婚。这一年是1987年,任正非43岁,失业、失婚,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任正非被迫创业谋求生存。他和几个合伙人筹集了24000元,在一间旧仓库里成立了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取名为华为,寓意中华有为。
刚开始,为了能赚钱生存,公司什么业务都做过,倒卖过电子产品、保健品,甚至想倒卖墓碑。
1988年,任正非出席一个老战友的酒宴,见到了一位熟人,在熟人的介绍下,开始做电话交换机生意。
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多争取一点,任正非一再强调对客户好一点,“大家对客户再好一点,客户给大家的订单就会多一点。”
“当得人下人,方为人上人”,任正非在客户面前能屈能伸。40多岁的任正非经常自己孤身一人做市场、做销售,一个曾经的副团级军官要跑到各地偏远的邮电局去点头哈腰给客户(大多数是20左右的年轻人)说好话、拍马屁,心里的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有一次在北方某县局推销交换机,跑了六七次好不容易见到分管局长,他想拉近关系请分管局长吃饭,结果分管局长根本不放在眼里,派两个年轻的副科长来应付,酒席上,任正非热情地给两个副科长敬酒,自己不喝,因为他不会喝酒。
结果两个副科长认为,这是任正非看不起他们,生意根本就没有谈的必要。任正非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喝,坚持着回到宾馆吐了一顿,又连夜做了一份技术建议书和报价单,第二天给两个副科长送过去。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闻见酒味就想吐。
华为初期的业务和市场就是这么一点点硬啃下来的。市场和生存都很残酷,面子不值钱,活下去最重要。
3.陶华碧:大字不识,42岁创业,苦活累活亲自拼,讲人情味1989年,陶华碧42岁,丈夫去世近20年了,她已经打了多年工摆了多年地摊,硬是靠力气和坚持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
在任正非创办华为2年后,他的贵州老乡陶华碧也迈出了创业第一步:在贵阳南明区,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和四处捡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让自己的凉粉和冷面更有滋味,她制作了一种麻辣酱,深受顾客欢迎。不少客人吃完凉粉要掏钱买麻辣酱,甚至不吃凉粉也要掏钱买麻辣酱。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商机,在开小吃店7年后,1996年,陶华碧借了村委会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陶华碧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要管理一个工厂不是一件容易事,她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管理妙招———苦活累活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像剁辣椒、切辣椒这种辣眼睛工人们不愿意干的活,她亲自动手示范,给工人们打气。那段时间,陶华碧累的得了肩周炎,10个手指甲因搅拌麻辣酱钙化。
当老板的都这么拼命苦干,工人们还好意思不好好工作吗?
麻辣酱生产出来之后,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去食堂、商店推销,前期赊账让食堂和商店拿货做试销,一点一点打开市场,很快这款辣酱就在贵阳打开了天地。
后来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老干妈也成为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凡是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陶华碧不识字,财务报表之类的都看不懂,她就拼命练习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可准确分辨对错。
陶华碧是苦出身,也很体谅底层人的不易,公司所有员工一律包吃包住。公司13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得很多人的生日。员工生日的时候,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荷包蛋。员工结婚,她要当证婚人,员工出差,只要方便,她要亲自送行。
陶华碧的这些朴素的管理办法,让“老干妈”公司人情味浓厚,凝聚力强,在公司内部,人人不叫她董事长,而是叫老干妈。
直到今天,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定海神针,只要有陶华碧坐镇,老干妈牌子的辣酱就有保障,这家企业就有保障。
华为和老干妈都已经成为中国响当当的牌子。两位创始人任正非和陶华碧也成为中国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家能生存并发展壮大的企业都不容易,华为和老干妈也不例外,都经历过很多的惊险和艰难时刻。
华为在2003年前后曾经经历过内有港湾网络蚕食、外有思科围剿、营业额连年下降、员工大量离职的艰难局面。坚强如任正非,也曾因为巨大的压力身患癌症,深感无力在夜里痛哭。
但任正非和华为没有倒下,他们经历了绝地反击,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积极寻求对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历经3年的时间,完成了与思科和解、反港湾蚕食最终收购港湾网络。
经此一役,华为在国际上名声大涨,国际市场大幅扩张。在国内,华为收购港湾,实力大涨。
风华涅槃浴火重生。此后,华为更加低调,埋头发展业务,不断在国际国内市场攻城略地,最终将业务范围扩展至世界每一个角落,发展成为全球拥有194000名员工的超级企业。堪称民族之光。
任正非,创业30年间,如履薄冰,艰辛与磨难、绝望与坚持、战斗与拼杀,重任在肩唯有坚持。背后是一个帝国,却不敢有一刻的松懈,因为时刻危机四伏。
作为一个女人,我觉得这是真正的硬核男人。
老干妈和华为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老干妈的发展更为稳健,也更专注。老干妈专注于自己擅长的调料制品,不跨行,做本行。在企业经营扩展上,陶华碧有著名的“四不”原则:不入股、控股、上市、贷款。
很多企业急于上市圈钱,割股民的韭菜,陶华碧的“四不”格外难能可贵。
陶华碧还有著名的两不:老干妈从来不拖欠国家一分一厘,不欠员工一分钱。
这两位贵州的企业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低调务实的作风,埋头做事步伐稳健,出身草根,前半生坎坷,到了40多岁的年纪为了生存开始创业,成为顶级企业家。
看过他们的传记,了解他们的一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这两位70多岁的老人,一生惊涛骇浪但沉默隐忍。
中国企业家,他们大多一生坎坷但意志坚定,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们的大智慧大格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人生有足够多的精彩篇章。
石头人
二老都成名了。我还在贵州奋斗。
牵情百果钓鱼山庄
一个成功的女人,后面都有一排男人,但是,谁要这样说老干妈,老子大耳巴子抽他。
天上白色云彩
很硬气的两个创业家,年轻一代的好榜样[点赞][点赞][点赞]
IQC菜鸟
老干妈是陶华碧很热情,很亲近 ,贵阳学院的学生一直这样称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