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召康熙御用战刀畅行天下(王晖)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虽历经周折,然而痴迷古物之心不改,缘为好古之乐难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题涉猎于不同材质不同门类。象牙犀角蜜蜡玛瑙,织绣带饰文房古兵皆为爱物。近年专注于中国铁雕鋄金银器物及明清宫廷马具的收藏及与其相关工艺历史研究。
我前一阵去呼和浩特办事空闲之余直奔心心念念好多年的内蒙古博物院。在那里展出有好几件在书上和网上看过多次几乎耳熟能详的古物名品,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来讲,观看古物一定要看实物才会有特别直观的感觉。在走马观花观看了一遍整体的展览之后,我回过头来又去仔细观看了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精品古物。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古代武备又有这方面的收藏,就着重观看了展出的康熙御用战刀。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这支康熙御用战刀的来源非常清晰:根据史书记载是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亲自率军征伐蒙古准噶尔部大获全胜后途经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时,赏赐给崇福寺(小召)用于供奉的成批武备中的一件。除此战刀之外尚有雕鞍、盔甲、弓矢等其它武备。由于藏传佛教有在护法神殿中供奉武备以增加护法神法力的传统,包括在沈阳的实胜寺、北京的雍和宫、故宫梵华楼以及西藏的很多藏传佛教寺院都有类似的供奉武备的行为,因而我认为这件事情是真实可信的。而崇福寺自此事之后每逢正月十五日都会向信众公开展示这些康熙御赐的武备,因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也被成为小召晾甲日。这个晾甲日展示活动前后持续了二百多年,直到清朝灭亡以后才逐渐式微。这批御赐武备中的盔甲和这支战刀在解放后被移交给博物馆收藏至今。
但是这批御赐武备中的盔甲能够从纹饰和形制上判断虽然是高级别盔甲但是还不是御用级别的盔甲。也许康熙只是供奉了一套专门用于赏赐的盔甲在崇福寺里。因此这支战刀到底是康熙帝自用的战刀还是专门用于赏赐的御赐战刀也有可能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同时在这支战刀上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点值得探究:首先,这支战刀的形制较为特殊,虽说全长只有九十厘米,可是相对于当时常用的官制腰刀的器形,这支刀的刀柄比例较长,是一支可以双手持握的战刀。从刃柄比例和长度来看和其圆柱形的刀柄形制以及刀柄用金属装饰的方式,反而与南方的缅刀傣刀更为接近。
其次,这支战刀的刀鞘蒙皮使用了当时中原官用腰刀的刀鞘蒙皮几乎不可能使用的蛇皮,而不是常见的羊皮、鲛鱼皮和撒林皮。
第三、这支战刀装具的纹饰风格不论是上面的行龙纹还是锦地米字纹都显露出明显早于康熙朝的明朝纹饰风格。
第四、在这支战刀的刃体有保存极为完好的平面鋄金龙吞和火焰纹。同时在刀背部位自吞口至刀尖上也具有连续不断的鋄金卷草纹饰。如果让我判断这些鋄金纹饰的风格与年代我认为有可能是康熙本朝的宫廷作坊工匠的手艺。
通过对以上几个信息点的整理,我个人认为关于这支战刀有可能是位于中国南方的地方统治者进贡给清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级别武备。当地虽然接受较多的中原文化影响但由于相对封闭造成了装具纹饰具有时代滞后性,因此出现了装具风格有明显的明代特征。清廷统治者接收到这支战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刃体和刀背上添加了具有当时中原特色的龙吞、火焰纹和卷草纹后作为御赐刀剑用于赏赐。
我曾经遇上过不止一例康熙朝将与欧洲贡赐贸易得到的腰刀刀条装配上中原特色的鋄金龙纹装具后用于赏赐的实例。因此这个结论是我在现行条件下认为最合理的结论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不知道康熙砍死了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