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6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上)

鹿鸣看文化 2024-07-03 14:30:48

作者简介:本公众号主人,定居武汉的东北人,业余历史爱好者。

最近读《史记》,对里面的一些内容略有感悟,在此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背景介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然而这个卧薪尝胆的经典片段也只是勾践作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的一个侧面,我们在这里会结合《史记》,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背后的其它故事进行一些介绍和分析,包括勾践的家世、勾践的为人、越国和吴国战争的经过、勾践和范蠡以及文种的关系,勾践称霸等方面。

故事介绍:

-显赫家世:按照《史记》记载,勾践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大禹家族,他是夏后帝少康的庶子。少康将其庶子封于会稽,经过二十多代的繁衍,传承到允常。允常时期,与吴王阖闾交战,彼此结下怨仇并且互相攻伐。允常去世后,其子勾践继位,成为越王。

-击败吴国生仇怨:勾践即位当年,吴王阖闾趁越国政权刚刚交替不稳,出兵攻击越国。两军在檇李([zuì lǐ]今浙江嘉兴南)摆开阵势。勾践担心吴军军阵严整,派敢死队两次冲击吴军,吴军阵势不动。勾践便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架在脖子上,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致辞,然后一起自刎而死。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吴王阖闾在混战中受伤被迫撤军,军队退却七里,阖闾因伤重去世。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执意伐吴兵败: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在日夜不断地操练军队,准备伐越报仇,越王准备率先赶在吴国之前出兵讨伐。范蠡劝谏说:“不可以。我听说兴兵乃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义的,强行夺取是处事中最下一等的行为。搞阴谋诡计是违背道德的事,喜欢运用凶器,亲自尝试去做最下等的事情,天帝是禁止这种行为的,做这种事的人不会有好结果。”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并兴兵征伐。吴王听说越国来犯,立即调动所有精锐迎击越军,在夫椒打败了越军。越王句践只凭借剩下的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吴军追击并将其包围。

-保存越国计划: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勾践之请,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吴国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盟誓后从越国撤军。勾践被困会稽时,叹气说:“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不过,尽管吴国同意与越国讲和,越国仍为夫椒之战付出了惨痛代价。作为议和条件,越国把绝大多数领土都割让给了吴国;吴国仅允许越国保留会稽山附近东西百里的领土,大致包括今浙江萧山、诸暨、绍兴、上虞的范围。句践将全国的政务都交给了文种,派范蠡与大夫柘稽前往吴国议和,充当人质,两年后吴王把范蠡送了回来。

以下是我对越王勾践前期有关人物故事的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勾践家世谜团:按照《史记》的记载,勾践是大禹的后代,不过比较明确的先祖就是夏后帝少康,少康的庶子被封在会稽,然后中间就略过20代,一下子到了勾践的父亲允常。这个传承看似比较合理,因为大禹这个人设是大家都公认的,而据传大禹治水后也是死在了会稽一带,大禹的子孙分支在这一带生活繁衍也合乎常理。然而这中间略过的20代确实让人无法理解,从逻辑推理上很难证明勾践可以和大禹扯上关系,除非20代的传承关系是完全明确的,另外从夏朝到勾践父亲生活的年代,少说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按照那个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20代也是不够合理的数字。我个人的理解和猜测,勾践以及他父亲对世家的追溯,很有可能是人为故意编造或虚构的,允常应该也只是在会稽一带土生土长的地方领袖,当他发展壮大以后,他需要为他的政权合法性和正当性进行背书,而将自己构建成为名人之后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恰巧在会稽地区影响最大的有关历史人物就是大禹,于是就牵强附会的进行追溯,但是无奈中间上千年的时间确实无法一一对应,所以只能一笔带过,只要是越国老百姓相信他们勾践家族的家世确实不一般,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当然,我相信司马迁大叔在写《史记》的时候,关于勾践的家世应该也是来自民间传说,更准确的就是越国自己的传说,司马迁采纳的理由,更多的也是为了维护整个华夏民族历史传承的需要,这点也可以理解。

-两次吴越战争的启示:第一次吴国主动进攻越国,吴国败,第二次越国主动进攻吴国,越国败,从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对其成败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一次吴国趁勾践老爹刚刚去世的不稳定局面,主动进攻越国,这就明显属于不义之战,而第二次越国无理由主动去攻打吴国,本来就是在第一次吴越战争中让前任吴王受伤致死,此时再去攻打满腔仇恨的吴国,很显然不具有正义性,时机也不合适,这也是范蠡反对出兵的原因;二是从两次战争的结果来看,虽然两国是各自一胜一负,但第一次越国是耍了手段意外取胜,第二次越国气势汹汹主动进攻,但最后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落得兵败被围,说明越国的军事能力肯定是弱于吴国的,侧面也可以印证吴国的整体国力优于越国,毕竟吴国经过向中原几十年的学习,整体水平与仍处于落后状态的越国要强不少;三是从第一次战争中勾践让罪犯自杀吸引吴军注意力的方式而取胜,可以看出勾践的残忍与野蛮,这样的战争方式是在中原诸侯征战中不曾用过的手段,即使是相对野蛮的吴国也一时看傻了眼,可能也是受到了某种震撼,靠这样的技俩侥幸得逞,勾践此战赢得并不光彩;四是勾践的对吴策略是不得当的,春秋诸侯之间的交战,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对于对方的国君,要么生擒俘获,要么就不要轻易动人家,因为一场战争的输赢也就那么回事,对于国君和一国政府胜败都是常事,但是你要是把对方的国君搞成重伤致死,那这个仇恨可就算彻底结成了,或者说你敢于把人家国君干掉,也有能力把他的国家给灭掉,那样可能就不会有什么隐患,而像勾践这样,把吴王搞成重伤致死,又没有能力消灭吴国,等待他的只能是无尽的报复。

-战败被围,勾践的表现差强人意。越国战败后,《史记》对勾践的表现有过三次描写,第一次先是追悔不已,接下来等得知吴国不同意求和时,勾践准备杀妻灭子后与吴国鱼死网破,说实在点无异于自杀,第三次是勾践被困时的叹气并觉得自己没希望了,这三次的表现,我认为勾践作为一个君主是不合格的,定力是不够的。不过幸好他有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三次消极的应对都被范蠡和文种巧妙化解。所以勾践战败后能够最后得以脱身,主要不是勾践自身的能力所致,一方面是范蠡和文种的功劳,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吴国的内斗,包括吴王夫差通过和中原国家的交往,其视野和格局已经不再是当初野蛮未开化的状态,他选择放勾践一马更多表现的是胜利者的大度和胸襟,因为他想要的不只是越国,他的目标是要做天下的霸主。

-勾践是否到吴国做人质的争议。很多文学作品和改编影视剧,勾践和夫人战败后是亲自到吴国做人质,做吴王夫差的奴仆,给夫差喂马牵马,更有甚者为了取得夫差的信任,勾践自己去尝夫差的粪便,经过重重考验,最后勾践才得以回国,然而根据正史的记载,这些情节都是子虚乌有的。在《左传》中,未见吴越议和后越国君臣入吴为质的记载; 根据《国语·吴语》,勾践是让一子一女入吴为质,这比较符合春秋时期人质的身份和特征;《史记》则记载,勾践曾是派范蠡和诸稽郢入吴为质两年,这也是有可能的。勾践本人亲自做人质的记载主要见于《国语·越语》、《越绝书》和《吴越春秋》等文学作品,其历史价值是远远低于《左传》和《史记》的,这些虚构的成分更多的是为了增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真实性是存疑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节选: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披:开拓。】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越国第一任君主夫谭之子。】。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勒兵:操练军队。】,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行成:议和。】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触战:拼死一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重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填:通“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1 阅读:4

鹿鸣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