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陈赓豫西遇险,敌司令追着喊大哥,陈:我就坐下来当大哥

经史如诏 2025-02-06 09:05:24

殊死背蒋介石跑三四里地,过命关系,老蒋视陈赓为恩人,据悉,陈赓去世,他还在台湾亲设灵堂,奈何,道不同,不相为谋,识破蒋介石“假革命、真生意”的野心,陈赓果断放下国民党内的高官厚禄,踏身共产党。

选择了颠沛流离,可聪明如陈赓,死局,也能轻松盘活。

“牵牛”

办事英明,毁在陈赓之手,李铁军仰天长叹,心里却还是服气的,运气不好,摊上了个厉害的对手。

1947年,解放战争已经开打,12万大军强势挺进中原,以大别山开始,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蒋介石的云淡风轻伴随陈谢兵团强渡黄河,顺利解放了10余座县城而不复存在,解放军意欲在豫西创建豫陕鄂根据地的想法让蒋介石害怕,匆忙调兵,选中了李铁军。

7个旅的兵力应对陈赓,下了血本,想将陈赓兵团赶回黄河以北,想法好,实操起来很难,坐以待毙,不是陈赓的作风,强敌来袭,作为“招待”,肯定要对症下药。

眼珠子一转,计谋为李铁军量身打造,先“牵牛”后“宰牛”。

既是牵,用兵肯定要少而精,敌人也不是绣花枕头,胡宗南的爱将,背靠装备精良的三万大军,难打,却必须打。

组织上的安排,陈谢率领的这支部队,必须如一把尖刀,狠狠插在蒋介石的中原心脏上,背负期待,“牵牛”必须成功,思来想去,陈赓出动了十三和二十五旅。

南召为起点,一个去石佛寺,一个去镇平,目的地不同,策略也不一样。

十三旅主要负责迷惑,行军途中,刻意拉开距离,休息时,战士们还会故意燃起大量篝火,围在火堆旁唱歌。

动静故意搞大,就是想给人部队很壮大的错觉,李铁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几天里,一点动静没有,表面镇定,心里却波涛汹涌,觉得药不够猛,11月16日下令,十三旅顺利包围镇平。

虽知兵不厌诈,可知老蒋脾性,李铁军终于开始追,“牵牛”计划有了起色,但还远远不够。

“宰牛”

几乎十三旅攻破镇平的同时,二十五旅也占领了石佛寺,“牛”彻底被牵,还觉不够,布局中,内乡也是一环。

兵力交锋在赤眉镇,李铁军开始兴奋,感慨胜利唾手可得,自评抓住了陈赓主力,得意洋洋中,竟在报话机上讲明语,称“我知道陈赓陈大哥会在一旁听我讲话,就是听到了也奈何我不得,我已经找到你,就要歼灭你了”,还亲自赶到前线督战,谁知,只是诱饵,而他,千防万防,还是受骗。

为了“抓住陈赓”,不惜丢掉重型武器,彻底上当,回过神来,主阵地已被陈赓主力给包围。

可想而知,12月25日的总攻,等着李铁军的只会是溃败,少数逃脱者属侥幸,更多的人被绞灭。

攻心战大败,却也心服口服,还称陈赓为“陈大哥”,李铁牛能“忍辱负重”,蒋介石却沉不住气,一出“豫西牵牛”,原本的中原作战计划彻底被打乱,大势崩塌的开始,到最后,只能匆忙逃向台湾。

共产党胜了,陈赓也胜了,但其革命一生,经历过的危险,绝非只有豫西一桩,复盘其在遭遇险情时的表现,真真勇谋兼具。

最早的一次,发生在1924年。

已然加入共产党队伍2年的陈赓奉命渡珠江侦查敌情,租了艘船,行至中心,两岸军队突然打了起来,有惊无险,平稳上岸,仅用三天,就摸清了广州敌军主要的设防情况,完成任务,返程中却遭变故。

被人抓住,陈赓急中生智,编纂了个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假身份,还要核实,幸而,摊上了个革命同情者,承认了陈赓的身份,安稳将情报带回河南,推就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

“人情”

这一次的虎口脱险,属歪打正着,但从钱大钧手里逃脱,陈赓凭借的,可就是纯靠个人魅力了。

那是1933年的3月,陈赓在上海意外被捕,好不容易被营救出来,准备去瑞金,却在火车上与钱大钧碰了个正着。

觉察不对的第一时间,已经将帽檐拉上,可当耳边传来一句“陈先生,长官有请”的时候,陈赓还是心下一紧。

“陈赓,你一进站,我就看见你了”。

以为要完了,表面上却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聊着聊着,陈赓就发现了不对劲,这钱大钧貌似并没有非要将自己怎么样的架势,两人甚至谈起了曾经在黄埔军校的往事,坐了几站,撂下一句“你有事,就走吧,我不拦你”。

陈赓随即起身告辞,心里却犯嘀咕,不止陈赓,钱大钧的副官也很好奇。

“长官,你怎么就放他走了?”

“我在黄埔军校上过他的课,总算是有点师生情谊,更何况,陈赓曾救过老蒋的命,我若抓了他,不是自找烫手山芋,等着被黄埔师生骂死吗?”

昔日种下的因,关键时刻结出了最有用的果,但陈赓救老蒋,原因在,彼时的蒋介石虽然心中排斥共产党,表面却还没有显露出来,故而当其遇险,才会背着他跑三四里地,继而掩护他过河。

救的不是蒋介石,而是中国革命,意识到蒋介石非良人后,陈赓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的队伍,他找到了心中的理想,也有了打拼的方向,虽然不少崎岖坎坷,可奋斗出来的人生,更符合心中的追求,勇谋用在正确的地方,陈赓之一生,才算的上完整,至少,无愧于心…

0 阅读:20
经史如诏

经史如诏

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