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面咱们说了两期薛宝钗在管家期间上蹿下跳,发疯胡闹,那是给王夫人做鹰犬的行为。
既然薛宝钗表现的如此癫狂,不择手段,可见王夫人给她的压力不小,就算拦不住,也务必要破坏贾探春和王熙凤兴利除弊的计划,严防其继续深入开展。
那么今天就来分析一下,王夫人为什么要让薛宝钗来捣乱,又为什么一定要毁掉探春的兴利除弊计划呢?个人理解主要有这个三个原因。

众所周知,王夫人是荣国府的二房太太,也是主持中馈的当家主母。可她又实实在在是个无能昏聩的管理者,如果不是邢夫人娘家破落成那样,实在拿不出手出门去应酬社交,可能还真是轮不到她管家。
王夫人自己也知道没本事,于是一看王熙凤能干,能推的事就都推给了王熙凤,但是王熙凤也没有三头六臂,她平时还可以应付的,怀孕六七个月照样张罗全家过年大事。可她终究不是个铁打的身子,累到流产了,爬不起来了。
王夫人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失去了膀臂,每天上百件新旧事务让她一个头十个大。没本事搞定怎么办?大领导贾母可是要问责的!那就赶紧再找个能干的副手顶上,当然这个副手能不能干也没那么要紧,主要是贾母如果问责的话,终于有人给她背锅顶罪了。
贾府的规矩,是儿媳妇给婆婆打工的,王熙凤倒了,本就该管事的荣国府嫡长媳李纨被王夫人拉上来管事。所以别扯什么古代寡妇不能管事,是贾母不是寡妇呢?还是薛姨妈不是寡妇?刘姥姥不是寡妇?还是李纨不管事的时候是寡妇,管事的时候又不是了?
至于贾府媳妇管家,也并不需要王熙凤一样整天直接和子侄们打交道,完全可以通过婆子丫鬟去传话跑腿的。人家小厮兴儿说得好:“究竟也无可管,不过是按例而行”,这句话可谓是狠狠打了王夫人的脸,“按例而行”她都搞不定的啊!
当然了,因为王夫人和李纨的婆媳关系比较紧张,李纨母子俩人吃的不好住的差,仆人不到十个,常年被打压刻薄边缘化,王夫人再蠢也知道这时候临时让李纨代管几天,她必然是不肯真心为自己出力的。

那就得找个能干活的,还要和自己一条心的!找谁呢?王夫人一开始看重的人肯定不是贾探春,就是薛宝钗。因为宝钗全家依附她求生,又能说会道脸皮厚,是个有文化的冷血无情的恶霸小姐,这种人最适合给王夫人当工具了。
但王夫人不能直接先提拔宝钗,因为贾府的规矩大,外四路的表姑娘怎么能轻易插手主理家务事?
所以王夫人先让贾探春去协同李纨,又借口怕李纨面善,探春忙不过来为由,再让薛宝钗去帮忙照看问题最多的大观园,尤其是遮掩住婆子夜饮赌博的丑事,这样就合理多了。
要是探春没有大展拳脚要兴利除弊,薛宝钗自然也就不会瞎搅和多事,等王熙凤好了回来,一切照旧。
但是探春她有点太能干了,“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探春这些表现肯定是有人去跟王夫人汇报的,合理怀疑王夫人因此才会拿赵国基的丧葬费给探春添堵的。
王夫人一向嫉贤妒能,恶心别人成全自己的 嘛!她收留薛姨妈母子三个是这样,她抄检大观园是这样,她给林黛玉换太医是这样,这次也是一样的!
最要命的是探春不只是处事极精明有条理,而且她还要在贾府里搞改革——“兴利除弊”,她除的这个“弊”就是王夫人在贾府造成的烂摊子!王夫人绝不可能支持探春兴利除弊的,这不就是在打她王夫人的脸吗?
谁给了贾探春这么大的胆子,谁支持她这么做?她一个协同嫂子管家的未婚闺女,孤立无援是做不成这种大事的,是王熙凤支持她,是贾母在背后给的胆子!
然后王夫人就叫来了薛宝钗。
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她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她们又该取便了。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瞧瞧,看上去人家薛宝钗至少这次没主动要掺和,但人在屋檐下嘛,王夫人压力给到这边,她只好硬着头皮去干脏活儿。
谁让薛宝钗从金钏之死开始就主动递上投名状了呢?如今王夫人可是隐约有让她提前体验宝二奶奶当家的意思,岂有不拼命的道理?
不得不说,我觉得吧王夫人的蠢在双商欠费,没有格局眼界,过于自私自利,但在拿捏薛宝钗、花袭人这些利欲熏心,有求于她的走狗鹰犬方面还是有点手段的。如评论区的一位读者朋友所说,她让薛宝钗管家给自己出力,就同让花袭人提前享受姨娘月例,替她监督宝玉,是一样的把戏。
二、王夫人害怕开源节流,元春和宝玉受委屈所谓探春改革背后是贾母王熙凤这边和王夫人的争斗的形式罢了,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只不过贾母、王熙凤、探春是为了家族利益,王夫人是为了她自己的利益。
贾府早在开篇就败落了,“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可见原因就是太过奢靡浪费,入不敷出,而如今贾府当家人没本事上进,也没本事筹谋的缘故,说白了就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锅!
总有观点骂贾母吃垮了贾府,这就和赵姨娘骂王熙凤把家私都搬到娘家差不多了。古代的皇帝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何况贾母?
林黛玉说得好:“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

贾母已经老了,如今当家的是儿子儿媳,她虽然表面上看受尊敬孝顺,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对她“假孝顺”,那些子媳妇儿孙拿她当自己博贤孝的工具,拿她的尊贵身份充门面而已。
贾母也想尽力让家族不要那么快走向衰亡,她曾说过:“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但只是贾母嘴里省一点儿半点是没用的,荣国府的管理混乱才是问题的根源。
贾政这个大家长的无能是要承担至少六成责任,但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她也别想跑。
丫鬟鸳鸯更是当众拿贾母专用的胭脂米饭的事情,戳破了王夫人管家有多拉胯:“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有的读者可能就要说了,王夫人不是让王熙凤管家的么?怎么贾府败落又赖到王夫人头上?很简单呀,王熙凤能震住那些下人,能典当嫁妆支撑,那都是王熙凤的本事,王熙凤的付出,可不是王夫人领导有方呀。
王熙凤竭尽心力了,但她管的也都是琐事,她的权限实际上真的很低。
在王熙凤投奔贾母之前,凡事都是要跟王夫人请示汇报的:什么甄家的年货如何送回去了;去世交家送礼派那几个女人?自己要请半天假去宁国府玩会儿……万一有什么遗漏,比如赵姨娘的丫鬟月钱被裁,王夫人是要问责的;而王熙凤想要秘密访查大观园的意见,想要裁剪冗员的建议,全都被王夫人否决了!

就连在大观园单独开个小厨房,王熙凤都要趁着贾母在跟前,才能跟王夫人商量着的,幸亏有贾母全力支持,夸赞她真疼小叔子小姑子,全贾府里的媳妇都没一个人比得上她。这才算做成了一件小事。
有人可能又说了,王夫人本人也很省俭的,给她补一个大丫鬟都不要,说够使就行了;用的都是半新不旧的坐垫;养袭人这个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也自掏腰包;她整天吃青菜豆腐……
可是别忘了她逼死金钏,出手就是四十两银子,走的可是官中的账;她给刘姥姥那一百两银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掏的腰包;她安排薛宝钗住的可是大观园里上好的大院子蘅芜院,并且提供她们主仆月例饭菜,还安排贾府奴仆丫鬟伺候,都是需要花钱的呀。
而且贾母的饮食都是要一点富裕也不能了,王夫人作为管家婆,她还敢山珍海味、锦绣缂丝的去讲究吃穿用度?那她还怎么立贤惠主母的人设呢?
再说了,王夫人本人花费有限,可是她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年终分红上等份可一分也没少拿,而且住着体面的正院上房,坐着当家主母,她的陪房周瑞管着荣国府春秋的地租子,这是一般人能干的肥差吗?简直是比宋江让他弟弟承包梁山的食堂还要暴利N+1倍。
更厉害的是王夫人的儿子贾宝玉、女儿贾元春那才是荣国府里开支巨大的两个主儿。
贾宝玉一个人用着四五个奶妈,里外三四十个男女仆人伺候,光月例银子一个月就开支近百两,贾母还给他在庙里供着每天五斤的香油长明灯呢!他的大丫鬟晴雯干了五六年攒下三四百金,花袭人干了七八年,娘家从穷的卖闺女都发家致富了;丫鬟芳官随便吃顿饭都极精致的三菜一汤还吃腻了。
贾元春就更是要命了,封了个贵妃娘娘,光是省亲大典几乎让贾府倾尽家资。然后每年四时节庆上贡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还有很多太监来打秋风,每次张口就是几百上千两。
一对儿女吞金兽摆在这里,王夫人本人再不省俭,贾赦和邢夫人不得更疯了?只是王夫人可以吃青菜豆腐,但是贾府的官中绝不能开源节流的!要是继续开源节流,都要节省起来,不可以随便乱花钱了,那她的好大儿贾宝玉就要受委屈,她的好女儿贵妃元春在宫里就更不好过。

宝玉的排场降级,可能还有贾母兜底。但元春宫里的开销可能要一部分贾府官中出,一部分让王夫人自己变卖嫁妆赔上一些,毕竟贾府受贵妃荣耀庇护,她王夫人也不能白享受贵妃母亲的荣光吧!动辄上百两的银子拿出去,这可不要了她的老命?得恨的天天咬牙切齿骂:“放屁!什么东西就敢来找老娘要这么多钱?”
眼看着贾探春兴利除弊已经拿贾府爷们和贵妃的省亲别墅大观园下手,王夫人不急的火烧眉毛才怪呢!
三、王夫人最怕权柄旁落,被损害利益的老奴们不再孝敬她关于王夫人管家这个事儿,我们最大的疑惑莫过于:为什么王夫人明知道那些奴才横行霸道,那些婆子吃酒赌钱却都不管呢?
探春兴利除弊,明明是为了荣国府好,王夫人为何不乐意?不支持?难道荣国府不是她的家吗?她既然当管家婆,怎么可以整天摸鱼,甚至阻挠破坏探春和王熙凤兴利除弊的计划呢?
首先,王夫人不管那些乱象是因为她根本就不想管,实在太棘手了。
贾府是百年贵族,贾府那些三四辈子的老奴根基深厚,关系盘根错节,他们靠着贾府这棵大树吸血,早已经不容小觑。
探春说过的:“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
比如贾府最厉害的奴才赖家,赖嬷嬷俩儿子都是宁荣二府的大管家,估计都快把贾府给搬空了吧!怪不得人家能有楼房厦厅,比大观园小不了多少的后花园,能交往京城里现任的官长和世家子弟呢!
论体面,如赖嬷嬷等在贾母面前都可以坐着说话,王夫人根本不可能轻易动她;论财富,贾母给王熙凤凑钱过生日的时候说的:“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论势力,赖嬷嬷的孙子是五品州官,王夫人的丈夫是五品员外郎,虽然是主奴尊卑,阶级分明,但都是朝廷命官,贾府培养个赖尚荣出去办事也不容易的……
总而言之,像赖家这些有根基的老奴才或者大管家、管事们以及他们的亲戚都轻易动不得。偏偏这些人家的后代和亲戚,在贾府里当差,靠着关系占据重要位置的最多,也最能倚财仗势做些无法无天的事儿。
另外,荣国府又是二房当家,本就有些奇怪,又加上收留了不少亲戚,人事关系很复杂。
比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位表姑娘养在大观园里,长房贾赦的女儿迎春、宁国府的惜春也养在大观园里。王夫人又爱立贤德慈善人设的主母,也是不可能轻易的搅合这一潭浑水的。比如王熙凤在贾母生日的时候发落了两个得罪尤氏的婆子,邢夫人就跑来嗷嗷不乐意了么。
别看贾母后来治赌的时候拿住了一大群人,但也不过是杀鸡儆猴而已,应该还有更多漏网之大鱼没抓呢!
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
林之孝家是二管家,此时得了个没脸,警告的是她背后的王夫人,震慑的是大管家赖家那边;迎春的乳母警告的是贾赦那边的人;柳嫂子此番看上去是纯属被带累的,但别忘了她是王熙凤提拔上来的专管大观园小厨房的。

所以贾母是真的懂端水的,这个结果就好像是精密计算出来的,谁也挑不出她的毛病。
但王夫人是既没有贾母这个智商,也没有这个手段,她更不可能因此得罪这些有头有脸的奴字号奶奶和管家们,更不可能因此去得罪长房贾赦那边。
当然了,贾府积弊难除是一方面,王夫人她根本就不想管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她自己和这些大管家和奴才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输送关系。
贾府这些管家管事们个个都是人精,他们怎么可能只拼命的去贪占自肥,而不孝敬王夫人这个女主子中的二把手呢?如果没有王夫人帮忙遮掩,王熙凤可能早就掀桌子收拾他们,向贾母表示表示她有多能干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书中贾府下人都骂王熙凤刻薄、嘴甜心苦,对下人严苛,是阎王夜叉,是镇山太岁!
但提起王夫人却是:太太好善,太太待下人宽厚,惜老怜贫,太太是好太太!
甚至连王夫人逼死金钏的大事儿都在贾府里没掀起半点儿浪花,贾环对贾政说的好啊:“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人命关天的事情呀,其背后根由在人多嘴杂的贾府里,却能瞒的铁桶一般。
对比一下王熙凤,过生日的大好日子,丈夫私通仆妇约到了她卧室里,都没人来跟她说一声,贾琏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好几个月,满府里那么多奴才知道,就在后边的小花枝巷里,也没人跟她透个气,
都是管家婆,两极分化的口碑,天差地别的境遇是咋回事?袭人说过:“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这不就明摆着么,王熙凤做事有规矩,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贾府的利益,损害了那些奴才的利益,奴才们心里恨她,就骂她刻薄歹毒,卖弄才干出风头,只会讨太太、老太太欢喜,而王夫人则十分会讨奴才们喜欢,达到了一种主子奴才一条藤的效果。
王夫人当然不会像薛宝钗一样陪奴才玩游戏,她有强势的娘家哥哥,有主母的身份,又贵妃女儿,这些都可以让奴才们借着名号在外面作威作福!她还可以装聋作哑,在家里视而不见的纵容他们吸贾府的血,还能给他们打掩护呢!
这一点作者通过对王夫人屋里大丫鬟们的表现写的很明白了,王夫人的大丫鬟彩云、彩霞等人都会偷东西,勾连外人,连她屋里许多贡品都能偷出去的,甚至与庶子贾环私通,王夫人也根本不闻不问。
王夫人不仅不知道仓库里的霞影纱,甚至连自己屋里收藏的珍贵药材人参等物有多少也完全稀里糊涂。她自己屋里的管理都乱成这个熊样,可想而知,她对荣国府的管理漏洞应该是八面透风,那些个窟窿眼子比她缺的心眼子都大的多,也多得多了。
那在这些漏洞中捞得了好处和庇护的奴才们,自然也不会亏待如此“大度宽厚”的主母王夫人呀!

想来书中描写王熙凤在王夫人手底下协助管家,还经常收子侄们、奴才家人媳妇的贿赂呢!她的大丫鬟平姑娘过生日,还“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
那么王夫人在逢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收这些有体面的大管家大管事的礼物,比凤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根本不可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些贾府里有头有脸的奴才们都很乐意奉承讨好王夫人,多送一些好东西,多送一些钱财哄她高兴,不就是因为她主持中馈,身居高位,但又足够贪婪且无能昏聩吗?
所以,王夫人怎么可能允许贾探春在贾府里兴利除弊,去动这些老奴们的利益呢?那岂不是断她王夫人的财路?
至于王夫人为何不把荣国府当自己的家,大概是因为她觉得她可能也是一个“临时工”吧,等贾母归西之后,早晚要把荣禧堂还给长房的,自然趁着自己还掌权的时候多捞一点是一点了,至于留下个什么样的烂摊子,谁家袭爵谁接着收拾呀!关她王夫人什么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