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清贫到极致的一代船王,自杀前的遗嘱让人泪目

青林知青 2024-01-20 09:26:34

卢作孚:是航运巨子,唯国士无双

在我的认知中,卢作孚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完人,首先,他白手起家,凭一己之力,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

其二,他在中国危机到来之时挺身而出,率领他的民生公司,完成了宜昌大撤退,这最悲壮一幕,不仅使得众多的民众和企业撤离至后方,更是为民族工业的复兴打下了基础,为抗战的后勤保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三,他在重庆北碚做的社会改革试验。为后来的社会发展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卢作孚正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

这是2008年重庆在评出历史名人中,对卢作孚的评语,也可以看作是卢作孚作为时代完人,在“立德、立功、立言”标准上的概括。

最早称卢作孚为完人的,是被西方称作“世纪伟人”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他曾发自肺腑地说,“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唯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挚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

一直以来,对卢作孚的评价都很高,蒋介石多次称赞为民族英雄;老乡张群则说他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50年代中期,毛主席在回顾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可惜的是,卢作孚先生已在几年前的运动中,服毒自尽了。

想当年,卢作孚和在泸州川南师范任教恽代英一起,并肩站在四川泸州的忠山上,感动着对方的感动,相约要为改变这个积贫积弱的祖国而奋斗终身时,是何等的豪迈。

然而,与恽代英主张走十月革命的武装道路不同,卢作孚认为,祖国的富强不能依靠单一的革命,他主张实业救国,造福人民,启蒙心智。

两年后,恽代英离开泸州,去继续走他的革命道路;而卢作孚则经过多年的准备,订造了第一条浅水小客轮,起名叫民生号,从此,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公司成立了,这就是“民生实业公司”,也开启了他一代船王的传奇。

然而,27年后,也正是这艘小船,最后搭载着他的灵柩驶向了江的对岸,家人将他掩埋在长江南岸的一座山坡上,那里可以眺望长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滔滔两江水见证了他的一生……

卢作孚是四川合川人,出身贫寒却天资聪慧,然而,进学堂读书后突得怪病而失声,不得不辍学在家,两年后方才好转,再入学堂,14岁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再无力读书,所以,卢作孚的学历是很低的。

在亲友的支助下,卢作孚去了成都,在免费的合川会馆中刻苦学习,无师自通地竟然成就斐然,尤其是数学方面更是了得,为了能阅读外文数学书籍,他苦学外语,16岁时,他干脆办了一家数学实习班。

卢作孚在数学上肯定是有相当天赋的,他在教学的同时,编著了《高等数学难解题》一书,被官方立为教案,后来在重庆便正式出版发行。

同时,他也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外国先进思想的名著,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并加入了同盟会;他投身于四川反清保路运动中,成为一个思想进步,勇于献身的革命者。

继续学习,一直是卢作孚的目标,他本来想报考清华,谁知阴差阳错的误了航班,“二次革命”后,因为他革命党的身份,更是被当局逮捕,差点丢了性命,于是,他便去了江安中学教书避难。

及四川军阀杨森当政后,请卢作孚担任了通俗教育馆馆长,这也激起了他“教育救国”的梦想,于是,他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启发民智和教育中来,但是,随着军阀斗争的日趋激烈,已经没有了他施展自己能量的基础。

在实践中,卢作孚感到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于是,他决定兴办实业,通过实业救国来实现自己振兴国家的理想。

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卢作孚发起成立了以长江上游运输为主的民生公司,1926年,第一艘民生号客轮完成了处女航,十年后,成为长江航运的龙头老大。

在这十年间,卢作孚作为“乡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将重庆北碚作为实验基地,全面进行改进的实践,与其他地区建设者的思维方式不同,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现代化的口号,在北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

卢作孚部分著作单行本

首先,利用他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的身份,肃清了辖区内多年难以根除的匪患,在保障川江航运的同时,也给这一片广阔的区域奠定了发展的空间。

在有了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他大力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建设,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种植花草树木,使得北碚成为乡村建设实验极佳之地。

在这里,他建立了无数个“四川第一”,如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织布厂,还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建设了电话网络,开辟了城市公园,修建了医院和图书馆,大力兴办学校,北碚自此面貌焕然一新。

卢作孚的努力和创新,使得本是一个普通小镇的北碚,在那个“多事之秋”的乱世中,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形的城镇,也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楷模和缩影,这为后来国民政府迁来重庆,营造了一个相当好的环境,所以,后人都说,“没有卢作孚就没有北碚。”

1938年秋,抗日战争正激烈进行中,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民国政府迁都重庆,相比于工业集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的工业基础还是很落后的,为了保障这些工业设备及大量的人员不落入日寇之手,必须在长江枯水季前搬运至四川。

在大量人员和物资堆积在长江边小城宜昌的紧急关头,卢作孚临危不乱,发动民生公司职工群策群力,使这些待运人员和重要物资在40天内转危为安,全部运走。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运输行动中,卢作孚指挥民生公司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一百多万吨货物;同时抢运了大部分的军工厂和设备,还有钢铁厂,机器厂,纺织厂,被服厂等大量的企业,保障了后期抗战的基本需求。

在抢运的学校中,包括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航空大学,中央戏校,国立戏校等几十所我国的顶尖大学,大量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抢运中,安全抵达了大后方,由此,蒋介石不无感叹地称卢作孚是“民族英雄”。

被日军炸沉的民生公司轮船

为此,民生公司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有16艘货轮被炸沉,69艘被炸伤, 117名船员付出了生命,伤残或失踪人员难以计数;还有多艘轮船为阻止日寇溯江而上进攻内地,自沉江底而堵塞航道,以及被日本人捕获等等,损失巨大。

不问利益,只讲责任,民生公司头顶敌机盘旋,抢在长江枯水期前,运用各种办法,群策群力,把一批批重要的物资和人员运到了大后方重庆。

将张自忠将军灵柩运至重庆的“民风轮”

两年后,英国人举全国之力,用了十天时间将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30余万盟军,从德军的狂轰滥炸中抢运回了英国,而所有的武器装备都丢给了德国人,因此被世界高度赞扬。

然而,被誉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依靠的则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这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可悲的是,在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惊叹英国人团结和爱国精神的同时,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在抗战史上,曾经上演过民生公司这悲壮的一幕,更没有几个人知道卢作孚!

在后来的反攻中,也还是民生公司,将大量的军队和战略物资送到前线,共计有部队274.5万人,武器弹药三十多万吨,这对一家内地的民营公司来说,需要有着多大的组织能力和能量才能完成啊,这还不包括前期整军出川抗日的川军。

民生公司高层会议

抗战胜利后,民生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还涉足机械、纺织、保险、新闻等多个领域,由其投资和控股的企事业近百个,而卢作孚一个人就担任了18个企业的董事长。

接下来,卢作孚将眼光从内河放到了沿海及远洋航运上,开通了北洋和南洋以及非洲等国际航线,并在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

民生公司办公大楼

当国民党败局已定,指令卢作孚将所有的船只开去台湾时,卢作孚阳奉阴违,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躲避,并将18艘海外轮船陆续从香港驶回大陆,民生公司的所有财产在他的部署下,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卢作孚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的,卢作孚被指为“不法资本家”,遭到无情的批斗,在批斗会上他一再申诉:“我自问不是想当资本家来搞企业的”,“我一生没有土地,没有私人投资,私人没有银行往来,没有回扣,没有受礼物”,以致“饮泣少顷”。

然而,并没有人听他的辩解,反而引来更加疯狂的喧嚣,卢作孚不堪凌辱,他已经找不到存活下去的理由了。

在2月8日的批斗会结束后,回到家的卢作孚说了最后的一句话,“我累了,我要休息了”,便在卧室自杀身亡,时年59岁。

当时的《新华日报》以极简洁的寥寥数语,报道了他自杀的消息,作为一个“自绝于人民的资本家”,能公示一下已是很不容易了。

死于那场运动的人不在少数,而卢作孚的死也震惊了最高决策层,于是便及时地调整了私营企业的改造政策,可以说,卢作孚之死也挽救了一大批绝望之人。

卢作孚死后,重庆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李仲平一语惊人,认为“死得其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对卢作孚有着深刻了解之人,其中蕴含的意义也是能够推断出来的。

如卢作孚不死,他的人生将有着什么样的轨迹,可以肯定的是,心高气傲且具有士大夫情结的卢作孚,注定是经受不住后来那更为激烈的革命运动,悲剧迟早都是要发生的,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而卢作孚在给妻子留下的一张“毛边纸”的遗书中,也简单地写了四项要求:

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

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

三、今后生活依靠儿女;

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

一个连家具都是借用的“民国大亨”,卢作孚的清贫是难以想象的,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个30年代的小电扇,餐桌上堆着普通的瓷碗和几双竹筷,桌边是几只瘸腿的木凳,孩子的衣服都是夫人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的。

他一生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抗战中有一次生病,家人想买一只鸡给他补充营养都没能办到;成年总是穿着一件土布制服,以至于有一次去讲演,被主办人将华服袭身的跟班当作了卢作孚,惹得老乡张群大笑不止。

卢作孚从来不置私产,薪水也是他给自己所定的极低,每当有兼职补贴或车马费等外来收入时,他总是在单子上写到捐给某某学校或他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从不放进自己的腰包。

梁潄溟说:“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商不有,庶几可比于古之贤哲焉。”什么是“为商不有”,就是说,卢作孚是个没有钱的富翁。

他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一个一身傲骨的爱国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的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卢作孚,一位心底纯粹的四川人,一位以“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宗旨的企业家,就如同这滔滔江水,流向了远方……

0 阅读:32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