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的支撑压力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翠萱说商业 2024-03-22 19:57:17

我先从现实角度出发,后面再从技术分析角度去解释。

想象一下现在有个上市公司,它是一个建筑公司,现在要竞标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如果成功,那就奠定了接下来几年的丰衣足食,但如果失败,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接下来就要勒紧裤头。竞标成功与否,完全由接下来竞标拍板那一刻决定,可以说那一刻的决定让这家公司是利好还是利空,要么上天要么下地。

在那一刻还没到来以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结果,在股票盘面上也表现为横盘,假设这只股现价是20块,每个关注这只股的人都在等待着决定性的消息。

最终竞标成功,显而易见这家公司接下来几年的财务状况都会非常良好,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买这只股,股价应声大涨,一根大阳线出现。

去买这只股的人,肯定是认为这只股要涨所以才去买的,至于这只股能涨到多少?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会涨到30块,有人说涨到40,有人说涨到55,100,25等等,这个答案可以说是发散的,但有一点却是市场上所有人都达成统一共识——肯定不会低于20块。因为20块是这利好落地之前的股价,大家都觉得这个股如果只卖20块那简直太值了。在这一认识上大家的想法是“敛聚”的。

于是,我们可以说20块成了重要的支撑位。

反过来,如果最终结果是竞标失败,利空落地,那么股价应声大跌,20块则成了重要压力位。

我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明白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从小周期看,一些重要变量在大多数时候处于混沌态,只有在某个时候才突然呈现为敛聚态。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竞标成功与否只有在那拍板那一刻决定,之前都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不会说今天成功了20%,明天成功了50%对吧?也不会说这家公司竞标到20%的土地面积,可以拿来建个厕所什么的,一般要么承接项目的100%,要么就一无所有。成功与否只有在那一刻100%确定,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基本上大多数行业都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市场里面的事件都是处于这种“非此即彼”态。例如,一个科研单位是否实现技术突破,要么突破,要么没突破,很少说今天突破了10%,明天20%,而如果突破了则会带来大量的收益增量;一个生产企业决定是否扩大产能,那么它要决定是否购买多一条大型流水线,多一个厂房;一个厂家要么获得一个大型订单,要么这大型订单去到别的竞争厂家手里。

正是这样的状态,使股价在小周期上呈现出大多数时候横盘,某一刻突然价格波动,一般都不会处于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利用它,其实我们不需要真的关注这个股的上市公司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只要看到这只股如果突然放量大涨或大跌,或是经过横盘后突然放量横盘、然后大涨或大跌,那么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出发生了某些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市场上所有人在那一刻都一致看涨或看跌。如果是大涨,则说明市场存在一个共识,认为这个股肯定不会低于大涨前的那个价,那么那个价位就成为了重要支撑;反之如果大跌,则成了重要压力。

上面是从现实基本面的角度解释,接下来我从技术分析的角度解释一遍:

首先让大家先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新股刚上市会暴涨?而涨一轮后跌破发行价后又一直下跌?几乎不会出现发行后就开始横盘。就算要在发行价那里横盘,也是先大涨或大跌后回到那里横盘。

因为新股天然就满足了单位时间与单位价格的放量。

什么意思呢?

就是打新股的人,都是在统一的价位,又是在统一的时间买入,也就是所有的成交量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价位(我就假设这只股发行价10元)

这会带来怎样的效应?

想一下,你买股票肯定是为了等它涨了再卖出,通过这样来赚钱不是吗?

而现在所有参与打新的人,都是抱着同样的心态,打新嘛!难得打中一起,我肯定是要赚了钱才走啊!大家都是想等着涨了再卖出。

而恰好他们又都是在统一价位10元这个位置买入,那就意味着,10元这个位置几乎没有卖盘。

大部分的潜在卖盘都是在10元上方。于是在10元发行价这个位置,股价只能涨而无法跌。

然后我们把这个原理扩大到整个市场。除了新股外,还有怎样形态的股票跟新股具备同样的特质?

那就是放量横盘了一段时间的股票。

想象一下,一个股票横盘了一段时间,在同一个价位上累积了大量成交,也就是大量的换手,那样意味着这只股票的持有者,大部分人的成本价都在这个价位,我们假设这个价位是10元。

同样道理,这些人之所以在10元这位置买,肯定是觉得这股要涨到10元以上,至于涨多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但他们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就是这个股不会低于10元。

于是在10元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选择持有待涨。

于是我们可以说10元这里是个支撑位,如果未来股价缩量涨上去后,又跌回来,这时候越接近10元,卖盘就会越少,因为大部分持仓者成本都在10元。

于是,我们从上帝视角看,潜在卖盘的分布是大部分在10元上方的较远处,而越接近10元,潜在卖盘越少,如下图:

这图里面,小红圈代表了潜在卖盘。

我们可以看到,潜在卖盘越往上方就越密集,但越接近下方10元的时候就稀疏。也就是越接近10元就越没人卖。

我们可以把10元上方附近的稀疏带称之为潜在卖盘“真空带”(当然不是绝对真空)。

因为真空带的存在,只需要较少资金,就能把股价打上去。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交量的累积,这个真空带会不断往上扩大,也就是潜在卖盘密集区会不断往上移动。为什么呢?

这就要引入资本市场里著名的“茅坑定律”。

所谓资本市场的“茅坑定理”,结论是随着股价在原价位区间累积成交越久,长线持仓者占的比例必然越来越大,而短线者则会被越来越挤占出去,从而导致股价必然上涨(当然,前提是这只股没有什么负面因素)。

为什么呢?

就想象下现在有一组数量有限的茅坑,就假设它只有10个,现在来上茅坑的只有两类人:1,拉完屎就走的人;2,占着茅坑不拉屎,永远赖在那里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有的茅坑必然被第二类人,也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占满。因为第一类人,拉完屎就走,他们不会霸占着茅坑,但第二类人,他们来一个,可用的茅坑就会少一个,因为他们赖着不走。

所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只要有增量,哪怕100个人里面只有1个是这类人,随着时间推移,所有茅坑被这类人完全占光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当茅坑被这类人占光了,那么就没有多余出来可以使用的茅坑了。

现在,我们把上面第一类拉完屎就走的人,换成股票市场里的短线投机者,而第二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则是长线投机者。

长线投机者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他们只会等待到相对较高的价位,才会抛售,在此之前都会坚定的持仓。

正如上面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股价还在原来的价位段区间震荡,长线投机者必然会挤占大部分的流通股,短线投机者必然会挤占出去。当一个股票的大部分流通股都被这类长线投机者持有了,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潜在卖盘会越来越少,相当于股本大部分被“冻结”了,而卖盘越来越少,买盘却是没上限的,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解释了,于是股价迎来爆发性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股价无法永远维持在一个价位,它必然在波动当中。

而上面的短线投机者与长线投机者,永远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例如看涨到10块的人,相对于看涨到5块的人是长线投机者,但在看涨到20块的人面前则属于短线。

所以,看涨的人永远被更加看涨的人挤占,这就导致了股价在原来价位附近震荡一段时间后总会突破区间进入更大的区间,而经过一段更长的时间,又会进入更更大的区间。于是股价总会处于上行趋势,只是过程中总会出现来回震荡。

当然,以上成立的前提是这只股本身没什么经营不善等负面因素,还有就是市场处于长期通货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一个股价横盘累积的换手越多,那么长线看涨持仓者的比例越大,于是现价上方真空带越大,于是推涨这只股所需的资金越小,或者说同样的资金,能把这只股价推的很高(不一定是庄家拉涨,有可能就是多了几个散户。)

而上涨之后,横盘的成交密集区成为了重要支撑,假设现在是10元。

但如果你认为股价永远不可能跌破10元,那就大错特错了!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如果跌破10元支撑位,趋势就会转空,股价会惯性下跌,10元成为了压力位?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新股发行后,往往第一天上涨了一段后来下跌,如果跌破了发行价,就会头也不回的一直下跌。为什么跌破支撑后,股价就会进入空头趋势?

理解这点至关重要,这是散户操盘的核心所在。

散户操盘的核心在于止损点的设置,而做多的止损点就是支撑,如果跌破支撑就要坚决止损。而仓位的设置就是根据离止损点(支撑)的远近来设置,如果这时候股价离止损点远,那么仓位就要轻些,等回调到止损附近的时候可以加仓,而跌破止损点的话就要坚决清仓。

如果按这样的方法,哪怕胜率只有50%甚至更低,但每次亏损都是小亏,而盈利的话就是无上限。

要做到这点,首先学会如何识别支撑点,还有对支撑位或压力位的真突破与假突破。

而要能够识别出,首先得理解为什么跌破支撑后就会趋势由多转空,而涨破压力后趋势就会由空转多。

在此我推荐以下这个集锦的第一篇:

0 阅读:14

翠萱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