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结束于四行仓库孤军撤退时,对之后的事情没有描述,想必不少看完电影的观众对其后续非常好奇。今天笔者就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个孤军退入租界以后的片段。
四行仓库孤军退入租界交出武器之后,英国人在日军威胁下违背“护送出境”的承诺,将孤军软禁在胶州路一处营地,称之为“留禁营”,中方称为“孤军营”。孤军被软禁以后,谢晋元等不断与租界当局交涉要求释放,租界当局均以各种借口拖延不放。1938年1月5日,谢晋元通过驻沪办事处转呈外交部一份报告,请求出面与英国政府谈判,依然无果。孤军只能留滞在租界中,等待局势变化。
为了纪念淞沪会战一周年,孤军营决定举行升国旗仪式,但遭到租界的拒绝,因此引发矛盾。租界当局以搜查营房武器为名,派白俄士兵持木棒、钢管等武器,强行冲入孤军营,殴打手无寸铁的孤军。并将谢晋元在内的13名官佐另行关押,以分化孤军抵抗。最终造成3名士兵死亡,1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41人。事情发生以后,全体孤军以绝食抗日,经过媒体报道,上海民众哗然,联合各界举行罢工。
8月13日,蒋介石在报纸上看到此事,立即致电行政院长孔祥熙、外交部长王宠惠,交代:“即采取相当步骤向公共租界最有关系之英国使馆表示抗议并设法达到恢复该官兵等之行动自由。”17日外交部致函英国大使表示:“此项责任应由该租界当局负责,合即提出抗议,并保留一切权利。”却只字未提追究当事人责任,处理善后事宜等情况。
17日,王宠惠向蒋介石转述了英大使的回复:“经郑重考虑交涉,深觉释放该官兵等绝少可能性。缘彼等去年退入公共租界,为英军司令主张而为。日方所极不愿,故租界当局对于彼等行动有严密监视之义务。如果予以释放,特恐日军事当局要求引渡,亦恐反为日方拘捕。”蒋介石18日回复:来电悉,未作任何表态或指示。
此后上海商界、华侨界各协会联合致电外交部,要求对租界强硬表态,救出被软禁的孤军。王宠惠8月27日复电:“上海环境特殊,一切行动极须力持镇静,任何举动有伤友邦感情者,反为敌人所利用。此点当祈各公团注意为荷。”不仅表达出当局希望大事化小的想法,还要求上海当地团体不要闹事。
最终,在美国的协调下,当局为了避免“伤害友邦感情,给日本人有可利用的机会”对此事大事化小。仅由租界工部局出面仅对租界纳税华人会(该会也是联名上书外交部团体之一)表示遗憾,并以1000元的标准抚恤在事件中死亡的士兵家属。遗憾在外交词汇当中属于一个比较中性的词,并无道歉和承担责任的含义,但当局却最终接受了这样的处理结果,并在让报纸以“圆满解决”报道。
到1940年,租界形势更加严峻。日方逼迫美英撤走租界内的军队,并安排2名日本人进入工部局任副职。白俄兵在日本人的指示和纵容下,更加有恃无恐地迫害、羞辱孤军。9月18日当天是国耻纪念日,孤军营内照例举行升旗仪式。但工部局命令白俄兵关闭营房大门,不允许民众入内参加活动。营内孤军在与营外民众互动的时候,一名白俄兵竟然对孤军开枪,造成一死一伤。
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向美英大使馆发了交涉函:“查公共租界卫兵对于业已解除武装之留禁人员开枪射击,不论在何情形下,殊属不合。中国政府兹特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惩办此次不幸事件之负责人员,不再有同样情事发生之保证,并保留要求赔偿损失之权。”
英国使馆于10月1日回复,表示经过调查9月18日事件是因为白俄兵在驱散孤军营外围观群众时多次被营内士兵投石所击,最后为自卫起见,才向营内开枪“上海工部局在详细调查之后,深信该卫兵等之行动系由于正当之自卫起见。故并无加以处罚之必要,而预防将来同样事件之发生在乎拘留人员之本身也。”
期间英国大使卡尔又私下到外交交谈。1月2日,王宠惠将交谈内容报告给军委会办公厅,其中提到:“最近英国卡尔大事来部谈及该官兵等近状,据称彼对君等遭遇深表同情,但加以释放必落入日人之手,惟有静待时机,别无其他途径。请设法严令该官兵等稍安勿躁,勿兹事端。”不仅未提及妥善解决事情的办法,反倒要求当局严加管束孤军,认为事情发生的原因在于孤军生事。
而租界当局最终迫于上海当地各界压力,才将开枪的凶手逮捕入狱。但当时租界法院已经被刚成立的汪伪政府控制,汪伪特务不久之后就将该名凶手释放。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经过民众揭发举报,上海当地法院才重新审理此案。凶手米奇亚可夫,仅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笔者查阅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交涉释放四行孤军一事相关档案。或接上级命令按程序例行交涉,或将英美等国回复呈转上级,全无自身处理建议及积极交涉之举措,态度软弱,对美英毫无办法,堪称失职。以至四行孤军在租界之中被软禁数年之久,直到谢晋元被手下叛徒杀害,当局仍然以软弱之姿态交涉,亦未能将剩下之三百多孤军救出。最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全面占据租界,将孤军营内所有官兵逮捕。四行仓库留守壮士最终受尽迫害,有的在监狱里被日军迫害致死,有的被迫到工地上做苦力,最远的被送到南洋新几内亚。直到抗战结束,才相继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