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樂
众所周知,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在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3657亿斤,其中,属黑龙江省的贡献最为突出。迄今为止,该省已连续11年稳居我国粮食产量第一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已达1573.54亿公斤,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黑龙江连续四年粮食产量超过1500亿公斤。因此,该省也被称为“中华大粮仓”以及“粮食压舱石”等。
而之所以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其原因是因为当地的地形和土地都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长期以来,东北大米一直是国内买家的首选,其中,以五常大米为佳。而东北三省也因其独特的平原地形和独特的肥沃黑土地而成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因此,东北三省也肩负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
据统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为66949万吨,其中,黑龙江(达7541万吨)产量最大,除黑龙江外,东北其它两省也十分亮眼,其中,吉林3803万吨,辽宁2339万吨。而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达13683万吨,占全国的20.44%。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农业之所以如此耀眼,与这片珍贵的黑土地分不开。据相关数据显示,黑土地虽然其貌不扬,但其有机物含量却高达5%—7%。同时,它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在滋养作物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保存水分。
因此,黑土地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有“一两土二两油”之说。除了我国东北地区之外,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同样也盛产大量黑土。同时,还被美国称为“金色粮仓”。而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农作物也都来自于此。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土的价值是什么?有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厘米的黑土层的形成时间大约是400年。而东北平原黑土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在建国初期,东北平原黑土层开垦就高达80~100厘米。但目前已经下降到20~30厘米,也就是说黑土层的厚度每年会减少1厘米左右。
因此,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大规模采矿、采石、挖沙、取土和擅自破坏耕地。但现在,不少人为了赚钱,很多人都在东北的粮食生产上下“黑手”,疯狂盗取东北粮食生产最依赖的根基:黑土。
此外,目前来看,东北地区的土壤销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人把这条产业链叫做“黑色产业链”,因为卖的主要是东北三省的黑土。
据相关新闻报道,黑龙江省武昌市曾发现一起非法开挖盗取黑土案。调查结果显示,相关犯罪分子以改良耕地为由,谈判承包大量耕地。而这些被承包的耕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从土地上挖地,年租金为每亩6000或7000元,另一类是用作晾晒储存的土地,年租金每亩900元至1100元不等。
但是,他们租下黑土地,并不耕种。相反,而是把它挖出来,在堆场里晒干,粉碎,筛选,然后打包,卖到全国各地。因为黑土营养丰富,一般种植绿化的成活率可以提高很多,所以,人们对有机黑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去东北做黑土生意,赚取巨额利润。
事实上,除了线下倒卖外,不少商家也已经在网上公开销售东北黑土。如今,随便打开各大网购平台,搜索黑土,就可以看到多达1000+的黑土产品。有些产品甚至标明是正宗的东北黑土,并且还以1元/公斤甚至0.5元/公斤的低价出售,而且很多店铺的销量都非常好。
而一旦有网友质疑是否为盗挖,商家就保持沉默。虽然单价低,但对于商家来说,如果月销量能超过10万,粗略估计,月利润至少能达到1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法人员的盗挖下,黑土层的形成速度显然跟不上挖掘速度。在一些人的钱包鼓起来的同时,整个东北地区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也在无形之中遭到了破坏。早在2000年,水利部专家就警告说,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可能在50年内消失。这一行为也曾招到官媒点名批评。
而打击黑土走私产业链无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因此,2020年3月,为保护好东北黑土地,政府专门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投入10亿多的资金用来保护黑土地。同时,加强执法监管,坚决制止黑土销售,创新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监管,加大违法成本。
除了政策支持外,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违法违规开挖黑土的打击力度。2021年6月,黑龙江省采取了“决定+监管”的立法方式保护黑土地,并表示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黑土地的违法犯罪行为。
那么,既然我国已经对此出台了相应的规定,那就一定会落到实处。例如,2021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已成功抓获非法盗窃黑土的44名商人。显然,如今东北地区也在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并且查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黑土地非法交易链条或将得到遏制。而针对长期透支、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东北黑土地“稀薄”的情况来说,我国也于2021年9月发布了第一个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中对全面推进绿色农业提出了诸多发展方向和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东北黑土地保护一事提上议事日程。毕竟,粮食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国之大业”。粮食稳,则天下安。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