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军,为什么只有彭德怀不配备政委?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9-11 19:34:07

看过《亮剑》的人相信对剧中八路军“政委”一职印象十分深刻,从我党建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部队的管理和使用都要有专门负责政工的同志兼任协助管理,营连排以下叫指导员,团级以上则叫政委,这个贯穿了我党几十年的光荣传统最早要追溯到苏联时期。

顾名思义政治委员在军队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和战前动员、战后收编俘虏和进行改造,让战士们明白参加军队和革命斗争的意义,对党和军队的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像我党引以为傲的四大野战军中就有不少指战员和政委的优秀组合,二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三野的陈毅和粟裕,四野的林彪和罗荣桓,都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一起合作,联手打了许多著名的战役。

而让人意外的是,其中彭老总的一野却从来没有配备过政委,司令政委两个职务也一直都由彭德怀一人担任,那么毛主席又为何会这样安排呢?

军队政委的必要性

从根源上来说,政委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地区,意大利和法国革命阶段衍生出这一新生事物,而其真正在世界领域得到认可和广泛使用还是在列宁的俄国时期。

当时苏俄控制的许多俄国军队都沾染着老式部队的各种不良习气,纪律性不强、政治立场不坚定、作战能力不高让列宁很是苦恼,为了强化苏维埃政权对军队的控制力,列宁大胆启用政委制度。

这些政委不管打仗只管思政,天天就是给这些俄军士兵灌输政治思想,一段时间后也确实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战役的接连胜利也让政委制度得到世界认可。

而当时苏联作为我党的老大哥,有了先行试错的各种经验教训,政委制度也就开始被我军效仿参照。

1927年南昌起义时,我军就沿用借鉴了政委制度,最开始师以上设为政委,师以下设为指导员,而政委的职务也不过只是协助军事主管做好战事工作。

但是秋收起义的受挫让毛主席等党内领导人痛定思痛,这才提出支部要建在连上的工作要求。

党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政治委员在军队中孤单独立的态势,红四军率先对政委制度进行了改革,中国共产党也完全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

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政委一职在军队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职务。

但是在当时有不少政委虽然文化水平够,但是战争能力不强,随着政委职权的越来越大,过多的干预部队战斗也造成了不小影响,在早期的共产党军队内部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甚至爆发了严重的苏区肃反运动。

后来的一段时间八路军取消了政委一职,但是纪律散漫、暴露的一些不良习气又让中央决心对此进行改革,让政委和部队主管保持基本相同的权力,打仗归军队主管负责,生活和党组织的工作让政委负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在军事指挥和政委有意见分歧时,要将分歧汇报给党委进行决定,如果党委也解决不了,那还要逐步上报到上级党委,不存在由政委或军事主管直接决定的情况出现,而在遇到紧急事态来不及向上汇报时也是秉持着军事工作听司令,政治工作听政委的惯例来进行。

虽然部队中也难免存在着资格老、军衔高说话就管用的风气,但是军政两条线的分别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党在军队发展时期面临的各种难题。

没有政委的野战军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选用军队政委上一直秉承着“能文能武”的方针和政策,因为随着政委在军队中占据的分量和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只会耍笔杆子、纸上谈兵的政委已经不适应复杂的作战形式,更何况很多时候需要司令员和政委分担两条任务线的作战,所以我党在部队政委的选用上可谓极其严格。

而在这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人民解放军也涌现出了不少令人钦佩的军事搭档,像中野的“刘邓大军”,从1938至1950年刘伯承和邓小平搭档一起走过了12年的战争岁月。

这两个人不仅有着非常高的文化水平,更有着独当一面的战事素养,建国之前的千里挺进大别山、建国后刘伯承负责南京军事学院,邓小平缔造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篇章,这都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

除此之外,四野的林彪罗荣桓、华野的陈毅和粟裕都是让人十分钦佩的司令员和政委搭档,虽然在工作过程中多少难免产生矛盾,但是性格和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在如今看来也确实是将部队能动性发挥到了最强,这也是部队政委优势的所在。

但在我党军队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比较特殊,他在担任指挥官期间,几乎就没人和他搭档担任政委,这个人便是彭德怀。

对于许多人来说,彭德怀最出名的还是他那个火爆脾气性格,不论是百团大战还是抗美援朝,彭德怀打胜仗除了那些兵法谋略外,最重要的便是他一直有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必胜信念,不论面前强敌是谁,都有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这也才让毛主席都感慨“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也正是这种脾气秉性才让很多人觉得,彭德怀作为一野的指挥官,承担着部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一直不配政委,会不会是因为彭老总脾气不好,不爱听别人意见,没有人愿意和他搭档,这才一直空缺了一野政委一职。

不过在许多文献中,彭老总的人格魅力十分高,许多他手下的战士对他本人都十分尊重,先前合作过的滕代远、左权、习仲勋等人对彭老总的评价都不错,不给彭老总配政委,其实也是有隐情的。

难寻合适人选

在我党历史上部队缺少政委的情况并不多见,总体来看也不过寥寥几种情况,其一便是部队规模兼职小。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军队总共只有三个师,虽然历经战争发展的游击队和民兵组织不少,但都不属于国际国内承认建制,像很多地区有着我党刚组建起的新部队,队伍满打满算也不过百余人,连正常连队都建制规模和武器装备都达不到,自然也就不配备政委了。

其二便是临时代任政委,也就是俗称的“司令政委一肩挑”,最出名的也是三野的陈毅和粟裕都先后担任过这“一肩挑”的职务,因为当时人手紧缺,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过渡时期也就没有配备政委。

其三便是个人素质能力太过突出,中央又绝对信赖的指战员,彭总也就是这第三类情况的唯一人选。

作为我党早期的领袖之一,彭总和滕代远算得上红五军的创始人,在井冈山上我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两人更是毫无私心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毛主席,这足以证明彭总顾全大局。

彭老总在军中资历深厚,在军队内部的威望可以说是仅次于朱老总,而像刘伯承、陈毅、陈赓这些将领又有很多还是他原先的下级,像滕代远、杨尚昆这些人又早已远离战场多年,所以中央在选择与彭总搭配的政委时也十分犯难。

一方面没有和彭总资历相当、能力相当的人选,另一方面又怕仓促选一个上来,两人工作上又起不到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给一野配政委,让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一职,虽然有些过于特殊,但从结果来看也证明这番决定的绝对正确。

对于彭德怀本人来说,虽然党中央没有给一野安排政委,但在政治水平和个人能力上,彭总也确实做得无可挑剔,战场上的他脾气虽然不好,但多数时候战机稍纵即逝,彭总脾气急躁战士们也能理解。

但在私下彭总却从不摆官架子,不仅很多时候和战士们同吃同睡,更将自己的津贴、物资给了许多家庭不好的战士补贴,更不用说平常他也从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同吃大锅饭同睡一张炕.....

这种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也远远比一些政委发表战前动员、做思想工作实在的多。

正是彭德怀这样赤诚相待的工作方式,才让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冲锋陷阵。

其实这么看来,彭总也已经在日常工作中把政委的作用给发挥出来了,能做好彭德怀政委人选的也就只有彭总本人了。

结语:

虽然晚年间因立场等因素,彭老总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君子论迹不论心,彭德怀元帅从人品、能力等各个方面来看,他也符合理想中的最完美指挥官形象,在主导大型战事的同时,又能兼顾部队的思政工作,这样的全盘考虑和战略思维也是许多指挥官所欠缺的,彭老总的过人之处也让他成为了新中国无可争议的第二位元帅。

史料来源:[1]于长志:彭德怀与他的三位政委搭档[J].党史文苑

0 阅读:120

不急不躁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