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印刷术虽然出现了比较好的进步,但是文字的传播仍依赖于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传统的手抄书籍,大多数是楷书书写,工整严谨,便于识别;第二类是类似于碑拓的技术,把字刻在雕版上,然后用拓碑的方式拓下来装成书籍;第三类是请书写者把字写好,然后制成雕版用墨水进行印制。因为当时的印刷术相对于当今来说效率低下,所以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传播的需要,这些不同的书籍制作方式是同时存在的。
也就是说,古代大多数印刷的字体,说到底还是人工手写的。只是印刷的方式有所不同。像这种明代的手写印本,就是手写的字体经雕刻制版之后再印刷的。字体工整严谨,规范易于识别,字体主要借鉴欧体字,艺术性也极强。
当时的手写者有书法大家,也有民间的专业印刷字写家,但是总体的风格大多是这种。相对于今天的书籍来说,这种字更具烟火气,因为它是是手工书写的字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艺术性,更加耐看。
当然,书写这种字体的书家也绝非等闲之辈,因为这样的字非短时间的练习所能达到的,非常考验一个书家的书写功力。一笔一画要求极其严格,好与坏在瞬间即可被看出来,所以如果是一位书法很普通的书家,难以有这种机会书写雕版。
如今,在很多古书里都可以见到这种字,有书友感叹这样的字到底是写的还是印的,有点傻傻分不清了,其实,它既是写的,也是印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写的。我们在欣赏这种优美字体的同时,也感叹古人的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