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陈毅接到了来自中央的调令,要求他前往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在即将离开上海之际,陈老总特意召见了他多年的司机常志刚,想要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
常志刚是与陈毅相伴近十年的司机,已经在上海扎根,并与妻子在这里建立了温馨的小家。他表达了自己希望留在上海工作。对于常志刚来说,上海不仅是他的工作地,更是他的家,他希望能在这里过上几年安稳的生活。
陈毅深思熟虑后,觉得常志刚年纪已不小,继续从事司机工作可能缺乏晋升空间,同时也考虑到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现状,于是向组织建议,让常志刚担任上海钢铁一厂的保卫科长,行政级别定为17级。
常志刚的出身并不显赫。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可谓艰辛。小时候他们全家为了节省衣物,甚至需要排队出门,以免衣物不足造成尴尬。
在这样的家境下,接受教育的机会自然渺茫。可常志刚并没有被困境打倒,他自小便在家中帮忙务农,成年后在舅舅的帮助下,前往沿海城市打工。
起初,常志刚在码头从事繁重的搬运工作,每天腰酸背痛,肩膀上留下了累累的伤痕。舅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开始为他谋划新的出路。
考虑到开车这个工作既不会太过劳累,收入也相对可观,舅舅便向常志刚推荐了一家驾校,建议他去学习驾驶技术,今后可以从事司机工作。在驾校的学习过程中,常志刚很快掌握了驾驶技能,并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1945年,常志刚毅然参军,并因为熟练的驾驶技术被安排给五旅旅长聂凤智当专职司机。而这位聂旅长后来成为了开国中将,可见常志刚当时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在军队的日子里,常志刚提升了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拓宽了眼界。有一次,山东军区副司令邝任农前来视察,并即将前往济南参加与国民党和美国人的谈判。
在临行前,他向聂凤智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们在军调处出门都要依赖美国人的车辆,这非常不方便。你能不能给我找一辆小点的汽车,再配个驾驶员?
聂凤智当即应允,并将常志刚调派到了邝任农的身边。在临行前,聂凤智特意叮嘱常志刚:“你这次去济南代表的是我们共产党的形象。那边的环境要复杂得多,所有人都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你要特别小心行事,不要给我们共产党抹黑。另外,那边对我们解放区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你要多做宣传解释工作。
带着聂凤智的嘱托,常志刚踏上了前往济南的征程。他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的态度以免给共产党丢脸。当时军调处共有五辆车可供使用其中美国人和国民党司机驾驶的都是崭新的车辆只有常志刚驾驶的这辆美式吉普车显得有些破旧。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参与的军调处,常志刚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司机,经常受到国民党司机的排挤。而在一次过河中,他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和对机器性能的深刻理解,为共产党赢得了荣誉。
那天,五辆车一字排开准备过河。美国人的车凭借卓越的性能率先轻松过河,而国民党的车辆则表现不佳。第二辆车虽然勉强过河,但机械进水导致无法继续前行;第三、四辆车更是直接在河中央熄火,动弹不得。
轮到常志刚时,他驾驶的是一辆缴获的美式旧吉普车。他镇定地启动了车辆,稳稳地向河对岸驶去。他的车竟然轻松地过了河,连美方代表都忍不住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
常志刚之所以能够把旧车开过河,一方面得益于他精湛的驾驶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车辆性能的深入了解。在过河前,他巧妙地卸下了汽车风扇皮带,以减少溅水对车辆的影响。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司机的专业素养和临危不乱的心态。
军调小组的工作结束后,常志刚回到了山东军区。这时,陈毅正急需一名可靠的司机。他的上级领导粟裕便推荐了常志刚。
在常志刚前往陈毅处上任之前,粟裕严肃地对他说道:“常志刚,你要记住两个命令。第一,军长非常喜欢开车,但无论如何你也不能让他自己开;第二,军长体型较胖,怕热,喜欢敞着车门,你要特别注意不能让他颠出来。
常志刚将这些命令铭记在心,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而当他第一次真正见到陈毅时,才发现这位老总对开车的热爱远超他的想象。
当时,汽车刚刚驶出根据地不远,陈老总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驾驶。他见已经离开了粟裕的视线范围,便急忙对常志刚说:“小刚,你下来让我开吧!”
常志刚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恳求道:“首长,您可别为难我了。粟裕老总特意叮嘱过我不能让您开车。您的车技在军队里可是出了名的,万一出点什么事我可担当不起啊!”说罢他便紧紧地抱住了方向盘不肯松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常志刚驾驶着汽车进入了太行山区。这里已经接近国民党的地界,他担心国民党的飞机白天会侦察到他们的行踪,于是决定改为昼伏夜行。
而陈毅白天忙于工作导致睡眠时间很少。到了晚上他坐在车上昏昏欲睡、摇摇晃晃地随时都可能从车上跌落下来。公路两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和悬崖峭壁这使得常志刚感到十分担忧。
他回头看了一眼陈毅顿时被惊出一身冷汗来。他赶紧叫醒陈毅并提醒他要保持清醒。在后续的路程中如何确保陈毅不再睡觉成了常志刚最为头疼的问题。
陈毅的困意实在难以抵挡,汽车行驶了没多远,常志刚又听到了他那熟悉的呼噜声。这时,他心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常志刚对陈毅说:“首长,我有个建议,我用绳子把您绑在座位上,这样您既可以安稳地睡觉,我也可以更加专心地开车。您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个提议,陈毅不禁被逗笑了。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个看似荒诞但却实用的方法。常志刚停下车,迅速找出绑腿,小心翼翼地将陈毅的上半身牢牢地捆在座位上。在确保一切安全无误后,他才重新启动车辆,继续前行。
几天的艰苦行程终于结束,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车门一打开,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逗乐了。只见陈毅从胸口到肚子被密密麻麻的绑腿带紧紧包裹着,样子颇为滑稽。
在随后的接风宴会上,陈毅幽默地向大家讲述了这一路上的经历。他笑着说:“我这几天可真是活受罪啊,被司机五花大绑了好几天几夜,那种感觉真是无法形容。”这番话引得在场众人哄堂大笑,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在跟随陈毅的日子里,常志刚还有幸结识了陈毅的夫人张茜。初次见面时,由于不了解该如何称呼对方,常志刚尴尬地叫了一声“张医生”,结果闹出了个小笑话。不过很快,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熟络起来。
后来,张茜还成为了常志刚的入党介绍人。在跟随陈毅东奔西跑的过程中,常志刚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人为了解放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逐渐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有一天,常志刚鼓起勇气将自己准备已久的入党申请书递给了陈毅,希望他能给些建议。陈毅认真地看完申请书后,对常志刚说:“常志刚同志,你的表现很出色,我认为你已经具备了入党的条件。
听到这番话,常志刚激动不已。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觉悟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锻炼。而陈毅则语重心长地鼓励他:“你跟我工作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许多考验和挑战。我看好你!张茜也愿意当你的入党介绍人。”就这样,在陈毅和张茜的支持下,常志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陈毅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常志刚不仅得到了首长的悉心指导,还感受到了张茜同志的亲切关怀。他们之间的友情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有一次经历让常志刚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次战役期间,常志刚负责驾驶汽车带着陈毅去视察前线。在途中一个急转弯处,他不慎压倒了老乡们的庄稼。当时我党的政策是严格保护群众利益,不动群众一针一线。事后常志刚立刻受到了组织上的严厉批评。
唯独陈毅对此事持有不同看法。他觉得奇怪,因为常志刚一向车技娴熟,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于是,他决定亲自回到那片田野进行实地测试。经过一番调查了解,陈毅终于得知了真相。
原来,造成那次庄稼被压的原因并非常志刚的驾驶失误,而是阳光突然晃了他的眼睛。在得知这一内情后,陈毅立刻下令撤销了对常志刚的处罚,并将自己珍藏的一副墨镜赠送给了他。
常志刚一直将其视为珍宝,多年来都舍不得佩戴。直到陈毅离世后,听闻国家计划将陈毅的故居改造为旅游景点,供世人参观,常志刚才决定将这副具有特殊意义的墨镜拿出来,归还给曾经的老领导。
在陈毅离开上海后,常志刚被调派到上海某钢铁厂担任科长职位,他的行政级别也提升至了17级,相当于县处级正职。类似陈毅和常志刚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的故事不仅彰显了个人魅力和才华,更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追求。
陈毅老总与常志刚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界限。尽管他们在社会地位和职责上有所差异,但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而真挚,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因共同信仰而结下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历久弥新,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
素材来源
腾讯网.《1948年,陈毅被司机常志刚“五花大绑”会刘邓:难为他想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