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聊到了朋友圈,
他说:“我早就很少玩微信了,上一条朋友圈都是去年的了。”
做为好友中的微信大户,好友已经突破了4000大关,可用他的话说:“好友是越来越多,一个个的都是祖宗啊。”
发一条朋友圈,冷不丁冒出一个莫名其妙的评论,删也删不掉;好不容易有人聊天,没两句就成了广告或者借钱;聊天总要加个表情,有时候实在是捉摸不透什么意思……
索性,直接就玩起了“失踪”。
(说实话,谁还不是个宝宝?)
一、长语音,是我不可触碰的雷区自从微信推出了语言功能,懒癌患者们就发现了新天地。
随便按住一个键,动动嘴就可以把话带给对方,自己是省事了,却没想到给对方带来多大的麻烦。
去年,一个朋友毕业刚上班,早上都会和部门的领导汇报工作。
有一次正在开会,哔哩啪啦的消息就怼了过来,一连串长短不一的语音,因为担心有什么急事,冒着被点名的危险,朋友快速的打了几个字:“有什么事?你打字说。”
结果又是一连串语音,无奈之下朋友选择了不搭理他。
事后,才知道是为了借点钱交房租,两人本来是算得上要好的朋友,之后也刻意的少了联系。
大概每个人微信里都会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你是在上班还是在路上,也不管你方不方便听和听不听得清,嗖的一大段语音发过来。
意思就是:“反正我有话要和你说,你自己慢慢听吧。”
曾经有人发起过讨论:“你最想增加的一个微信功能是什么?”很多人异口同声的回答,希望增加一个开关,关了后就可以不接受任何语音信息。
发语音,有多么找人烦?可见一斑!
二、表情包,是我最后的倔强不知什么时候,说话都要带一个表情成了聊天必备的条件,没有几套珍藏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同龄人交流。
前两天,一个朋友到我家来,饭后我们就坐在了沙发上看电视,一边在之前的好友群里胡侃。
群里,我这个朋友各种表情乱飞,每说句话就要配一张生动的表情包,就像这样:
而屏幕外,我看她的表情却是一脸的不动声色。
表情包式的聊天,说到底还是无话可说,一旦和一个人的聊天开始了斗图,往往预示着该结束对话了。
表情包,已经成了保护残存个性的最后倔强。
三、点赞,是我最大的主动有人说,90后正在把朋友变成网友。
看着通讯录,需要几分钟才能翻完的好友名单,却不知道和谁才能真正吐露一下心情,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现状。
每天刷一刷朋友圈,看看别人的精彩生活,关系好的默默点个赞。
“点赞之交”这个词突然在网上火了。
平时不怎么联系,朋友圈点个赞已经是最大的主动。
小的时候,上个厕所都要拉群结对,现在,习惯了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想成为的人,可时间太少,选择的只能是等待和独处。
微信有三大杀手:长语音、斗图和群发消息。
不知不觉中,微信都形成了自己的社交潜规则,形成了一个有一个雷区,一旦踩中,你的颜色就会撞车别人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