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
孙燕姿的《遇见》是朋友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29岁,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她还是固执的说:
“我不想将就,我要的不是婚姻而是爱情。”
一、那时我们不懂爱情有人说,到了某个年纪爱情好像就慢慢变了模样,我们都不会再像最青涩懵懂的时候那样义无反顾、无所顾忌地去爱某个人。
相信谁也曾经历过懵懂的爱情,不了了之的结果,留下的只是回忆。
那时候真的一句话可以否定一个世界,等到愈加成熟的自己回头看来,只是过家家般努力扮演好自己设想的角色,想来这只是场自编自演游戏罢了。
的确,那时候不懂爱情,也不敢说真正经历爱情,当然也渴望完美的爱情。
小说,抑或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爱情填补了我们的青春对爱情的向往,而这种来自艺术作品的对爱的理解往往是幼稚的、极端的、理想化的,当然现实点的我们都怀着这种不切实际的理解与期待。
很多年前,或许你有喜欢的那个人,却也发现自己的贫乏,不足以支撑对自己的期待,当然对于当时的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努力和等待。
那时,那个不敢言爱的年龄,不敢说,我爱你,只想说,我喜欢你。
爱,太重,超过我们所能负载的重量。
二、等待,是为了更好地遇见“等到那一天,我足够优秀,你我足够成熟。等到那一天,我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那时,我想遇到你。”
在朋友的记事本扉页记着这样一段话,这也是一直鼓励她跨过高考,走入理想的院校,考研直到工作,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样子。
固执、异类、甚至怪物,在家乡人们的眼中,她不可理喻的走到了今天,却仍旧笃定。
曾看到过一篇自由撰稿人凤红邪写的文章,他笔下仿佛透析了爱情的本质。
他在文章中写到:真正的爱情在本质上是两个独立、成熟的个体的相互滋养,令对方成长,令彼此的心智更加成熟。
貌似所有人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其实有一些“所谓的”恋爱并不是真正的恋爱。
过去或现在一些恋爱经经历在本质上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内心的空虚、以及抱着对爱情的错误幻想而只是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而已。
真正的爱情不是和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在一起,而是遇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时,能够坚守自己对所爱的人作出的承诺。
或许你们不相信,我有个好朋友。
他和女友恋爱三年,每周短短的一次吃饭,偶尔的一次电话,从不见他们和所谓的情侣一样每天在一起,他们仍相处的极好。
我们都为他感到庆幸,所谓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
三、对不起,我还相信爱情之前,我们不只一次聊到父辈的婚姻。
在那样的年代,两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双方条件差不多,见一面还行,就订婚结婚组成家庭。
“这像是一场赌博,将婚姻放在爱情的前面,把所有都交给了时间。”
她从不排斥相亲,也知道把所有条件摆在明面上是迟早的问题,只是在相亲的时候,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相处。
其实,和她一样,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只是对爱情更加谨慎了。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婚姻少不了爱情,少不了长时间的相处,少不了三观一致等等等。
所以,不要再以过来人的口说什么“这都什么年头了,还相信爱情。”
我,一直相信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