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倒严却不倒严嵩”的真相,藏在徐阶做的2件事里

卿心君悦 2024-01-17 21:30:40

文丨卿心君悦

晚年的嘉靖,最怀念两个人:一是吕芳;一是严嵩。

念着吕芳,是多年情分使然,用嘉靖的话说,他打小没有父母,没有兄弟,身边就吕芳这么一个贴心的人陪了他四十年,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可为了朝局,为了吕芳下半生的安危,嘉靖不得不放走吕芳。

至于怀念严嵩,原因就很有意思了,完全是因为徐阶这个新任的内阁首辅太不中用,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徐阶比嘉靖更会装好人,也更能甩锅。

恶名你嘉靖背,好人我徐阶做

盘踞大明朝官场二十多年的严党倒台之后,万年老二徐阶迎来了事业的春天,顺利登顶成为了大明朝新一任内阁首辅。

徐阶上位之后,干了两大件事:

一是,主导分配被抄没的严党家财;

二是,百官上疏,徐阶下跪道歉;

从表面上看,这两件事徐阶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办,是嘉靖太过贪得无厌,挥霍无度,以致徐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可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嘉靖作为领导的角度去看,徐阶在这两件事的处理上,其实藏了太多的私心,也是徐阶的不作为,才逼得嘉靖不得不与百官为敌。

先说第一件事,分配严党被抄没的家财。

抄没严党家财的一千多万两,以徐阶为首的内阁最初制定的分配方案是:两百万留给嘉靖用于宫里的开支以及俢宫修观,其余则全部用于军需、赈灾和补发官员欠奉。

而这一方案,刚呈报给嘉靖就被打了回去,原因很简单——嘉靖嫌分的太少,盖房子的钱不够。

好了问题来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徐阶真的没预料到嘉靖会对此不满吗?

当然知道!

徐阶好歹做了十多年的次辅,为官入仕也有几十年了,他不可能不知道,嘉靖最在意什么,两宫两观只修了一半,好不容易有笔钱进账,嘉靖不趁机修完了才怪,如果连嘉靖的这点心思徐阶都想不到,他徐阶也就不可能把严嵩熬走,自己上位了。

既然明知嘉靖不会满意,徐阶为何还要冒着惹嘉靖不悦的风险,将方案提交上去?

如果你觉得徐阶此举,是忧国忧民的大义表现,那就单纯了。

徐阶这是在“甩锅”,且把锅甩给了嘉靖!

要知道,徐阶是清流一派的首领,一旦他主动提出,要给嘉靖多分钱,清流其他人会怎么看他?裕王又会怎么看他?难保他不会被人扣上“逢迎圣意,不顾百姓死活”的大帽子,官声清誉与威信瞬间会大打折扣。

为了自己的清名,徐阶这才会按照众人议好的方案呈报。

而此举无异于直接把难题甩给了嘉靖——嘉靖批红,他徐阶是为国为民,敢争敢言的好官,清流的好领袖;嘉靖要是不批红,想要更多的钱,那恶名就是嘉靖的,他徐阶清名依旧。

到这里,问题又来了:徐阶就不怕惹怒了嘉靖吗?

怕!

所以他早就留好了后手!

注意剧中的一个细节:

徐阶带着没批红的票拟回到内阁值房时,徐阶的儿子徐璠对于眼前结果,义正言辞的说了这样一段话:

“说到底,还是拨给宫里的款确实太少了……这次再不拨足了款,工程明年也完不了,工部交代不过去,内阁更交代不过去,昨日我就说了,近千万两的银子,才给工部一百六十万两……怎么算,至少也差一百五十万两。”

这段话没什么玄妙之处,但有两点十分值得推敲:

其一,此时徐璠的职位是工部侍郎,按级别,他是没有资格参与内阁会议的,更没有置喙的权利,如何分配这笔钱内阁内部商议就完全可以。

其二,从徐璠的话里可以得知,徐璠昨日就对工部只分得一百六万两提出过异议,只不过他的提议并没有被采纳。

而这便是徐阶提前留好的后手。

徐璠是徐阶的儿子,如果没有父亲徐阶的授意与默许,他怎么可能敢对以他爹徐阶为首的内阁制定的方案有异议呢,当众跟亲爹唱反调,鲁莽如严世藩都干不出来。

只能说,徐璠的出现以及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徐阶有意安排的,至于目的有两个:

一,在嘉靖处撇清自己。

紫禁城内没有秘密,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嘉靖的监视之下。在商议方案时,徐阶特意安排儿子徐璠当众对原始方案提出异议,就是为了告诉嘉靖——

领导你看,为了给你多分钱,我特意安排我儿子参与会议,提前对修宫观的款项据理力争,奈何“寡不敌众”,意见被驳回了。

二,借徐璠的嘴,说一些他不能说的话。

方案被打回在徐阶的意料之中,那下一步自然是重新敲定方案。可即便如此,给嘉靖多分钱的事依旧不能从他嘴里说出。

于是,他故技重施的安排儿子去说,且是以工作的角度提出问题——工部的任务完不成(工部的工作就是给嘉靖修殿宇),然后他再顺理成章的将徐璠提出的问题抛给其他人,将问题转化为商议讨论新方案的切入点。

这样一来,既保全了自己的清名,堵住了别人的嘴,也给新方案制定了基调,同时还间接向嘉靖交了差,表了忠心。

总之一句话,徐阶在此事上,想要达成的效果是,对下——我徐阶与你们共进退,我徐阶同样不赞同大兴土木;对上——领导我很难啊,不是我不想为您分忧,是其他人不同意啊,不行您发个危,我也好借坡下驴。

也是徐阶的这番操作,逼得嘉靖为了要钱,不得不连敲带打外加捆绑儿子孙子,最终,钱是要来了,可嘉靖一直想要维护的圣名,也彻底没了。

由此才引发了第二件事——百官集体上疏。

以李清源为首的言官谏臣集体到西苑上疏,不过他们不敢直接剃龙鳞,说嘉靖昏庸无道,而是项庄舞剑的把矛头指向内阁与各部堂官。

为了劝阻百官,徐阶当众给百官下跪请罪。

也是这一跪,让嘉靖对徐阶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为何?

徐阶虽不是天子代言人,但好歹也是他嘉靖钦点的内阁首辅,百官上疏,内阁首辅下跪,丢的不是徐阶的脸,打的是他嘉靖的脸。

同时,徐阶下跪,等于间接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

徐阶是受害者,百官是敢于谏言的忠臣,那恶人是谁?自然是嘉靖了。

要不是陈洪关键时刻站了出来,震慑了百官,为嘉靖挡了刀,背了骂名,做了恶人,嘉靖可能真的就得亲自下场“舌战群儒”了……

恶人我严嵩做,骂名我严嵩背

与徐阶的爱惜羽毛和把问题甩给领导相反,严嵩担任首辅期间,做事的原则只有一个:恶人我严嵩做,骂名我严嵩背,嘉靖你只管做“好人”就行,其余的我全给你搞定。

而这才是严嵩屹立二十年不倒的真相,也是嘉靖“倒严而不倒严嵩”的原因。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严嵩还在,会如何处理上述徐阶面临的两件事。

先说分钱的事。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严嵩绝对不会让嘉靖对分钱的方案产生不满,更不会让嘉靖陷入为了要钱还得亲自出手的地步。

大概率会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直接做假账。

提前把分给嘉靖的钱留出来,将剩余的那部分按程序上交户部,钱一旦入了嘉靖的私账,清流就算再不满,也不敢真的去嘉靖的腰包里掏钱。

这一点,参考鄢懋卿巡盐一事即可。

其二,父子打配合。

在无法做假账的情况下,严嵩父子很可能会上演一出大戏:

由严嵩牵头提议,在御前讨论如何分配钱财,由严世藩冲锋,以工部的工程款不够为由要求多分钱。

在清流据理力争的时候,严世藩祭出大招,捆绑嘉靖——我工部要钱,是为了给皇上修殿宇,你们这些人为什么非要跟皇上过不去,你们都是奸臣……

话到此处,戏到这一幕,清流自然不得不让步。

这一点,可以参考嘉靖四十年的那场御前财政会议。

总之,严嵩如果没倒,场景应该会是这样:嘉靖你别怕,恶名我来背,恶人我来做,我就是贪官,我就是奸臣,让清流冲我来,让百官们骂我,你好好坐在我背后数钱就行,保证你的面子始终光亮,圣名依旧。

再说第二件事,百官上疏。

这件事就更好推测了,如果严嵩没倒,压根就不会出现百官集体上疏的事件。

百官上疏,是拿准了徐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可严嵩不同,严嵩当了二十年的首辅,手上早已沾满了鲜血,那些跟嘉靖过不去的,一个个都倒在了午门之外,远有“越中四谏”,近有周云逸,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那里,有几人敢不要命的往前冲?

人都是惜命的,如果向前一步注定是死路一条,谁又会真的甘心赴死呢。(海瑞除外)

即便他们真的敢集体上疏,严嵩自然会毫不犹豫像陈洪一样,不用嘉靖吱声就大开杀戒,用强硬的手腕震慑住所有人。

这也是为什么百官集体上疏时嘉靖会对黄锦感叹“严嵩和严世藩在,他们敢这样?”的原因。

说白了,对于嘉靖而言,严嵩不仅仅是帮他捞钱的白手套,还是挡在他身前,为他遮风挡雨,背骂名的存在。

如果不是严嵩老了,严党尾大不掉,严世藩勇猛有余,心计手段不足,嘉靖很可能会重用严嵩到死,毕竟,有严嵩在,他嘉靖可以为所欲为,高枕无忧,而换成徐阶上位,不仅贪墨依旧横行,国库依然亏虚,百姓依旧食不果腹,命如草芥,他嘉靖也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

结语

事实上,如果抛开是非曲直不谈,也不讨论嘉靖本身的问题,单纯以领导的角度,看待严嵩与徐阶这两个下属,谁更容易升职加薪,谁更容易得领导欢心,答案其实一目了然。

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论了解领导的心思,论领导的省心程度,严嵩都完胜徐阶。

对严嵩,嘉靖一个眼神足矣,不用多说一句话,严嵩就自觉的把所有事情都搞定;对徐阶,嘉靖明示暗示加敲打,对方依旧装傻充愣。

所以,即便明知严党贪墨,嘉靖依旧用了严嵩二十年;即便严党倒台,嘉靖依旧没对严嵩下死手,因为对嘉靖来说,严嵩确实是个难得的,业务能力极强且忠心耿耿的下属。

朋友们,如果你是嘉靖,你是会选择重用严嵩,还是重用徐阶呢?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0 阅读:92
评论列表
  • 2024-02-06 22:07

    嘉靖要挂了,死前给儿子排雷,比乾隆讲究多了。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