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之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说:政治是权力的争夺。
权力是工具,是所有人的工具,它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人既是受益者,它让人协作起来。人也是受害者,它让人你死我活。
权力具有天然私性,权力的游戏永远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邦的美人戚姬与吕雉对决,结果绮年玉貌的戚姬被做成“人彘”,她的儿子如意被鸩杀。
戚姬有刘邦这个天下第一的靠山,却输得惨不忍睹,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牵涉到戚姬、刘邦、吕雉三人,一一进行解析。
一、戚姬
51岁的刘邦被封汉王后,不到20岁的戚姬便随他征战四方,两人年龄相差约32岁。
刘邦对戚姬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戚姬是“日夜侍御”,甚至大臣周昌要奏事,还一不小心碰到刘邦抱着戚姬。
刘邦与戚姬的儿子是如意,之所以取名“如意”那便是如刘邦之意。人说“母爱者子抱”,刘邦对如意呢是经常抱在胸前。
戚姬便日夜啼泣,要刘邦改立如意取代太子。
刘盈为人仁弱,刘邦评价他是“不类我”,不像自己。而对如意的评价是“类我”,像自己。刘邦还说“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无论如何不能让刘盈坐在如意上头。
刘邦和戚姬是一样的想法。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戚姬所犯第一个致命错误在评估。
评估是发动改立太子的挑衅后,到底涉及多少与此相关人员。比如改立太子等于加上改立皇后,必将波及前朝。
实现目标对这些敌人的伤害?以及自己要付出什么代价,局势将会怎样变化等等。
改立太子遭到功臣派的反对,代表人物有太子太傅叔孙通,御史大夫周昌,留侯张良。
戚姬第二个不足之处是孤立无援。她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没有功臣派、外戚派的支援。
二、刘邦
刘邦被封汉王后,便将刘盈立为王太子,刘邦即位后刘盈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孰料刘邦共有8个儿子,太子是天下的根基,改立太子等于根基一摇,天下振动,刘邦显然是立储过早。
刘邦还把改立太子这件大事公开化,吕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既然动摇根基如此困难,但也有成功的案例。
比如:汉文帝刘恒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彻,即日后的汉武帝。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戕,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立她8岁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即日后的汉昭帝。
相比之下,刘邦却优柔寡断。
吕雉请来商山四皓,这是连刘邦数年都请不来的山中高士啊,商山四皓代表舆论的力量,刘邦一见商山四皓,便偃旗息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邦不管舆论又如何?
三、吕雉
面对戚姬挑衅太子、皇后之位,吕雉的应对是完美示范。
虽然吕雉色衰爱弛,但她借助功臣派的力量,太子太傅叔孙通,御史大夫周昌,留侯张良。她跪谢周昌,还问计张良,请来商山四皓这张王牌。
吕雉与戚姬的不同在于:戚姬通过男人征服世界,吕雉却是自己征服世界。
吕雉长乐宫诱杀韩信,汉初三大名将的梁王彭越罪不至死,也命丧她手。吕雉为刘邦分担诽谤,也为儿子移去障碍。
吕雉还有外戚派,她的哥哥吕泽是周吕侯,吕释之是建成侯。吕泽生前在刘邦彭城之战大败后,力助刘邦东山再起。
那刘邦改立太子便错了嘛?
如意被杀之前年纪还小,《史记》没有他的作为。
但刘盈见到戚姬被做成“人彘”,便崩溃得嚎啕大哭,病到一年有余不能起身。从此还每天纵酒取乐,不理朝政。24岁便夭折。刘盈确实不堪大任。
但皇四子刘恒最终胜出即位为汉文帝,却是刘邦、吕雉、群臣们对他都看走了眼。
刘邦为如意是煞费苦心。
他生前派中央的御史大夫周昌到地方做赵相,便是为了专门保护赵王如意。
他甚至在病中听说樊哙要带兵诛灭戚姬、如意,刘邦下令陈平立斩樊哙。
但刘邦管不了身后事。
这场战争中,结果是戚姬完败,吕雉完胜。但没有赢家,吕雉也永远失去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