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深宫之中,一场看似寻常的选秀,悄然改写了少女的命运。
她不过十五岁,柔弱无依,却在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帝王枕边人。
而那位帝王,正是年过半百、威严冷峻的雍正。

这一夜之后,她生下皇子,母凭子贵,身份水涨船高。
可帝王的宠爱从来短暂,权力的角逐无比残酷。
她的一生,究竟是侥幸得宠,还是早已身不由己?
平凡女子,初入宫门清康熙年间,刘氏出生在京城一个普通的管领家庭。
管领是清朝的一种小官,负责皇室及贵族相关事务的办理,虽官阶不高,但因为距离权贵较近,日子过的也算殷实体面。
刘家虽然出身不高,女儿刘氏却生得美貌动人,肤如凝脂,眉目如画。

刘家人虽不识大体,却也明白,这样的女儿,早晚是要进宫为官家服务的。
果不其然,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内务府来到刘家,要挑选秀女。
十五岁的刘氏,随着众多秀女入宫参选。
凭借着出众的姿色和过人的灵性,她脱颖而出,被选入宫中。
初入宫中的刘氏,每日的生活便是端茶送水,伺候主子起居。
这个机灵懂事的小宫女,很快就吸引了上位者的注意。
时间不长,便被选入养心殿,近侍皇帝左右。
意外恩宠,爬上龙床此时的皇帝,正是康熙的第四子雍正。

这位不到三十岁便即位的年轻帝王,也未能逃过时间的摧残。
当刘氏被选入他的寝宫时,雍正已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
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面君王,他对后宫诸妃向来不假辞色,后宫佳丽虽多,却难有恩宠。
但面对眉眼如画的刘氏,雍正竟难得地动了凡心。
一个寂寞的中年人,一个妩媚的少女,在这庄严肃穆的宫殿深处,擦出了令人遐想的火花。
雍正七年(1729年),15岁的刘氏受宠幸,被封为答应。
这一跃龙床,令后宫无数嫔妃艳羡不已。
年轻的大应是如此聪慧美丽、温柔体贴,很快就博得了雍正的欢心。
雍正面对刘氏时,方才收敛起了他作为帝王的威严,显露出作为凡人的喜怒哀乐。

刘氏虽年幼,却很懂得察言观色,她知道如何让皇帝开心,也知道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久而久之,雍正对这个小妾宠爱有加,刘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诞育龙子,尊荣加身在这个讲究子嗣昌盛的皇家,嫔妃们若想获得恩宠,最重要的莫过于诞下皇子。
而这,正是聪慧如刘氏最擅长的事情。
雍正十一年(1733年),已届不惑之年的刘氏,为皇帝诞下了第六子弘瞻。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和儿子的命运,就此改写。
果然,喜获麟儿的雍正皇帝欣喜若狂,这个老来得子的小皇子让他倍感欣慰。

他对孩子的母亲刘氏更是恩宠倍至,刘氏很快被晋升为嫔,并被赐予"谦"的封号,成为受宠的谦妃娘娘。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宫女,到尊贵的皇帝妃嫔,刘氏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这样的人生,在后宫佳丽中也是罕见的传奇了。
但刘氏不是个只知享乐的人。
她明白,后宫就像是个无形的战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她谨小慎微,对皇帝恭敬有加,对其他嫔妃也彬彬有礼。
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养儿子和修身养性上,很少参与宫闱争斗。
雍正对这个温顺贤惠的小妾宠爱有加,常常让她抱着年幼的弘瞻在自己身边。
在这个难得的天伦之乐中,刘氏享受着人生的巅峰。

人生起起落落,命运难以预料。
就在刘氏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时,皇天却跟开了一个大玩笑。
雍正十三年(1735年),年仅58岁的雍正皇帝驾崩,刘氏顿时失去了最强大的靠山。
年仅22岁的她,一下子成了孤儿寡母。
刘氏手足无措,她和孩子的命运,就此堪忧。
所幸,接替帝位的四阿哥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并没有为难刘氏母子。
乾隆想到先帝的嘱托,念及同父异母的手足之情,对刘氏母子还算礼遇。
他将谦嫔刘氏晋升为妃,赐了她谦妃的尊号。

而幼小的弘瞻,更是被乾隆视如己出,和皇家子弟一同抚养。
虽然最大的靠山没了,但刘氏并未因此而失宠。
她藏在深宫,远离是非,相夫教子,过着相对平静安逸的生活。
每逢佳节,乾隆也会赏赐不少,并未亏待了谦妃母子。
儿行差踏错步,满盘皆输在这个太平盛世,谦妃刘氏原本可以就此安度余生。
然而,命运的戏弄,偏偏藏在了看似最可靠的地方。
养在富贵丛中的弘瞻长大后,竟生出了令人不安的性格。

虽说他学习方面还算努力,却贪财好色,在宫中仗着皇兄宠爱,胡作非为,引起了不少非议。
乾隆向来宠爱这个幼弟,对他的种种恶行也颇为容忍。
然而,当弘瞻在乾隆寿诞之日公然缺席,又在乾隆生日当天斥责礼单寒酸时,乾隆终于动了怒。
他罚弘瞻禁足,削去了他的亲王封号。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谦妃还来不及反应,就眼睁睁看着儿子锒铛入狱。
她哭着给乾隆写了好几封奏折,求情恳请,却怎么也无法改变乾隆的决定。
一向骄横的弘瞻哪里受得了这等屈辱。
他在狱中忧愤成疾,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就这般英年早逝,年仅33岁。

儿子的死,如晴天霹雳,击垮了不到50岁的谦妃。
她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
皇子之丧,朝中自然要办理后事。
乾隆念及兄弟之情,下令厚葬。
但这于谦妃而言,都已失去了意义。
郁郁而终,哀荣至极丧子之痛,彻底摧毁了谦妃的意志。
她郁郁寡欢,连做女主人的力气都没有了。
短短几个月,她便苍老了许多。
乾隆虽也怜惜谦妃的遭遇,却也无能为力。

在弘瞻死后,他也曾屡次召见谦妃,开导安慰,但收效甚微。
没过几年,谦妃便也驾鹤西去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54岁的谦妃在悲痛和苦闷中香消玉殒。
乾隆闻讯,悲恸不已。
他下令全朝为谦妃披麻戴孝,朝堂之上更是罕见地停朝三日。
要知道,皇帝停朝,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历朝历代也没几个妃子有此殊荣。
恍然回首,谦妃的一生,是何等的跌宕起伏、戏剧化。
一个出身卑微的小宫女,竟爬到了妃位的高度,享尽荣华富贵。

她用美貌征服了帝王,用智慧笼络了后宫,用儿子赢得了尊荣。
然而命运就是这般捉弄人,最疼爱的儿子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生若只如初见,谦妃或许就是那个恩宠不断的妃子吧。
只可惜,造化弄人,她终究没能逃脱悲剧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宫谈往》、《清宫史话》、《历代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