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晚霞不错。出去转转吧。那天去看海了,今天去爬山。最近的山在竹山,一座英雄的山。几百年前,为了抗击侵略者,竹山门这里,爆发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在竹山最高处,设有三总兵纪念广场和三总兵纪念群像。三把刺向苍穹的利剑,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象征和精神。
因为定海如今有了环岛的东海云廊,登竹山可以不从传统的山径开始。走到云廊步道,看看两边的风光,看看远处的城区,感觉很不错。行走步道不长时间,登山路出现了。上!
山径,是大块条石铺就。两边是浓密的植物。高大的乔木,守护这座山,已经有多少年的光阴?低矮的乔木,争一份春光,赏无数次秋月。存在过便是永恒。青苔、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延绵至今,生生不息。
不经意间,一朵、两朵、三五朵不同颜色长相的蘑菇,让人惊喜。漂亮的蘑菇,据说都有毒。不能近亵,那就远观吧。对于山和山上的种种,游人也好,行人也罢,都不过是过客。它们才是这座山的主人。“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很开心!
虽然山不高,却因为好久没有爬山,有点气喘。停下脚步看看天空。不过十来分钟吧,天已经阴沉了。从傍晚到晚上,在山间只有短短的交替。还以为是树荫的原因呢。
山上没有路灯。好在对这座山很是熟悉,没有不知路径的畏惧。修建了云廊,原先的道路有了点变化。我以为登上山顶,正好在三总兵广场。却不知上山前封住的那段才是。到了清风亭,左边是广场,右边是三总兵纪念馆。有个锻炼的正从广场那边下来。问他广场上有没有游人,他摇摇手表示没有。
右转去纪念馆那边。走那段可以再爬一段缓坡,还可以在山道上走很长时间。其间要进过一个曾经的炮兵驻地,一座名叫“万福禅寺”的寺庙。寺庙的外墙,有一段《华严经》文字。大意是诸恶莫为、善事多多益善。
走到纪念馆门前,勉强能看清几块牌牌上的文字。天居然黑得那么快。快点下山。这段路没有台阶,一直缓缓下行。走到炮兵驻地了。驻军,好像在两年前撤走。曾经在门口感叹,军人就是军人,离开时打扫得如此干净整洁。这一次透过紧锁的大门,虽不能完全看清里面,却感觉到了颓圮。没有人,再好的东西都会败落。
走到万福禅寺了。师傅们早已经结束了暮鼓晚课,休息了。整座寺庙看不到一盏灯光。严格的作息,寺庙可能是仅次于部队的地方。外面墙壁上的文字,看不清了。打开手机的手电照了一下,没有改变,与多年前一样。
前面有一个大弯。弯道的顶端是一座坟。有时候从这边上山,经过这座坟,会很好奇。背靠青山,尚好的风水。道路在这里打弯,有没有避让开的意思?山道两边,都是多年的老树。一年四季这里都凉风习习很舒服。
大海,再大的波涛,再起伏的波浪,因为有这座山的屏障,既听不到也感受不到。“水是青罗带,山是碧玉簪”,形容的是漓江的山水。用在这里并不违和。不是所有的大海都一望无际。舟山群岛因了岛礁众多的缘故,水中央一座座青山俏立,与诗人的描写仿佛。
当然,在这个黑黢黢的晚上,看不到大海水面的星星点点。从弯道拐过去,一路下山!虽没有台阶,路的坡度却有点小陡,不是一马平川。走路的当口,得小心再小心。
这是个温度适宜的端午前一天晚上,怎么没有锻炼的人?好在,一两百米过去,再度与云廊相交。明亮的云廊步道与山中的暗黑,形成鲜明的对照。
顺着步道走了一段,走到了“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标语处,决定返还。回程路,不上山了,就从云廊回到稠密的人群中。云廊上的人,也没有想象的多。锻炼的人不多,大都是小两口或小情侣。
沿着步道同样有点陡峭的下山路,很快走到了灯火辉煌的柳永广场。柳永,一辈子不得志的词人,在当时被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不过到他晚年,还是穿上了官服。他到舟山定海做了一段时间盐官。看到盐民的辛苦,他提笔写了“煮盐歌”:一身汗水一担盐。
定海的柳永广场,有两个纪念馆。一座介绍柳永,另一座介绍三毛。三毛是舟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