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的分数,发榜了。填志愿是每个考生面临的难题。填志愿理论上是个技术活,并不容易。有经验的指导者,会根据学生的理想,分数,结合某类学校前几年的招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出有可能兼顾的学校和专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填志愿,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是估分填志愿。简单地说就是考试结束分数没有出来之前,先行填报志愿。在高考之前,有预高考。没有通过预高考的考生,没有资格参加正式高考。辛辛苦苦读了高中三年,预高考被刷掉的考生,大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不像今天,只要读了高中,便有机会参加高考。
一九八一年,有一个海岛的朋友高中毕业了。他通过了预考,顺利参加了高考。在没有网络,没有第二天公布高考试卷的年代,他复盘了考试的全过程。估分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成绩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填志愿了。按说,他的志愿不难填。无论是高考前还是高考后,他都希望在靠近大海的地方读书工作。他从小生活在海岛,热爱大海热爱家乡。他的志愿里,填满了海洋、水产和航海相关的大学、专业。
那时候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所以没有今天毕业生为工作为生计的担心。为国家做贡献,是那个年代人的共同理想。他为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全部和海洋有关。不仅仅因为生长在大海边。他希望不离开大海学习、工作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化学成绩最好最扎实,学成以后,可以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做贡献。
那是武侠小说横扫全中国的年代。好男儿仗剑走天涯的浪漫,他也有。但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希望能用最好的自己报效祖国。填志愿时,一家人围在一起,翻看全国院校名录。
他们的第一志愿:浙江舟山海洋学院。毕业后留在舟山工作最好。这里有大海,还有家人。随后,他们将找出来的海洋、水产等学校,挨个一一填上。看看志愿表,还空缺一个。没有相关学校了。
要填满!他们又一次翻看了厚厚学校名录。还是没找到。不过,他看到了一所海军学校。家人不想他填报军校,担心以后不知分配到什么地方。他却不这么认为。按照常规理解,海军院校与海军相关,肯定靠近大海。假如真的当了海军,还是和大海做朋友,没什么不好!他毫不犹豫地将这所海军院校填进了表格。
这个志愿排序第六。正常来说,只是填满了表格不留空档,不可能被录取。可是,就是这个为了补满位置的志愿,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或者说,命运是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一切。这个志愿改变了他的人生设计,让他的人生,拐到了另一个方向。是对是错不清楚。从以后的人生轨迹来看,或许没有不好,还有点歪打正着的味道。
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录取他的,既不是家乡不是舟山,也不是期待中的青岛、大连等和大海相关的任何一个城市,而是最后一个志愿,海军某军校。部队先行录取了。
初看到通知书,稍稍有点吃惊。这最后一个志怎么录取了他?更吃惊的是,这所海军院校,不在海边。它远离大海,在山西太原。这是看到通知书才知道的事情。填志愿时只有校名没有地址,才闹出这样的乌龙。
到校以后,他多少知道点被军校录取的原委:他的志愿,引起负责在浙江舟山片招生老师的好奇。这位老师是学校某系主任,山西五台县人。这位抗战时期的老革命,恢复高考后便负责招生。他从没看过考生的志愿表上,是清一色的“海”。招生老师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山。他喜欢山。这一次,居然看到个像他喜欢山一样喜欢海的学生,很好奇,便首先调了他的档案。
山西太原,距离舟山太远了。买一张全国地图,用比例尺量出距离,再找一本火车时刻表,寻找去太远的车次。他收到招生老师的信,指点他“从杭州乘坐到北京的120次快车到济南,换乘每天只有一班开往太原的快车”。信中还关照“务必带上入学通知书买票,否则车票相当难买。”并且“留好住宿票,军校不用带太多东西”等。不是老师特别关照他,而是因为他的路程远!军校生报到,绝不可以迟到。
在军校,他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经历了部队艰苦的拉练、体能等训练。他成了一位合格的海军军官。他用一辈子时间,践行了服务海军报效国家的理想。
这一个由填写高考志愿引发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