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教师接到退休通知,刚把教学工具上交,就扑通一下,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赖赖影视 2024-12-24 14:52:35

1990年,62岁教师接到退休通知,刚把教学工具上交,就扑通一下,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位教师名叫“叶连平”,对很多人来说,62岁退休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拿着一辈子的积蓄,终于可以颐养天年。

可是,叶连平不一样。他趴在办公桌上嚎啕大哭,交出去的不仅仅是教学工具,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退休后,叶连平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反而像一个守夜人,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微弱烛光。

村里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他们的故事像一根根刺,扎进了叶连平的心。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他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记得有个小女孩叫玲玲,她的父母多年未归,靠奶奶种地勉强维持生计。玲玲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奶奶干农活,手上常年磨满老茧。教室里的课桌,孩子们眼神里的迷茫,这一切都让叶连平寝食难安。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不要回报,继续教书育人!

他将自己30平米的旧房里腾出一间,挂上了一块小黑板,开设了一个“留守未成年人活动室”。这里没有多媒体投影仪,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椅,但这却成了孩子们的灯塔。

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叶连平不仅给孩子们补习英语,还辅导其他功课。他像一棵扎根在贫瘠土地上的老树,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几十年来,他节衣缩食,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别人家过年的时候张灯结彩,他家却冷冷清清;别人家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他却啃着几片干菜馍。他穿着几十年前的棉背心,连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但给学生的学费、书费,他从未皱过一次眉头。

有人不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为啥还这么拼命?”叶连平回答:“因为我怕孩子们的未来会被命运碾碎。”

叶连平不慎摔伤了腰椎。医生叮嘱他必须卧床休息100天,可他只躺了4天,就一瘸一拐地站起来,拄着拐杖走向讲台。他的行动像一记重拳,击中了孩子们的心,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但叶连平的教育之路从未平坦过。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8岁那年,他跟着父亲搬到南京,在美国大使馆当清洁工。为了改变命运,他拼命学英语,最终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可命运似乎总爱和他作对,1955年,他因为某些原因被迫离开讲台,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

十年后,他辗转来到安徽和县,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靠着当地乡亲的接济,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扎下了根。1978年,他有机会回南京,但最终选择留在和县,因为他放不下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乡亲们。

重返讲台后,叶连平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他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他独创的“四步教学法”使教学成绩突飞猛进,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他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更成为无数孩子心中的恩师。

然而,命运再一次给了他当头一棒。刚想大展拳脚,却在1986年被告知即将退休。退休通知书像一记沉重的锤子,砸在他的心口。他的不甘、他的愤怒、他的无奈,在那一声嚎啕中喷涌而出。

但他没有沉沦。离开正式的讲台,他又站在了另一块黑板前,为乡村教育燃烧自己。

他创立了“叶连平奖学金”,11年来,发放了29万余元资助了323名学生和17名教师。他自费带留守儿童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让孩子们的世界不再局限于乡村的田埂和泥土。

有人嘲讽他:“你这老头儿是不是傻?又没工资,又没好处,这么拼命图啥?”叶连平淡淡地一笑:“孩子们将来的成就,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他的执着与奉献,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在了乡村教育的版图上。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大爱。他被誉为“麦田守望者”、“乡村烛光”,他的名字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叶连平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读多少书、考多少分,而是让他们拥有梦想,拥有改变命运的勇气。

1 阅读:115

赖赖影视

简介:关注我,赖赖影视